摘要:隨著我國步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推動學校美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了高職院校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遵循美育特點,探索當前院校美育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大力發揮美育在提升人的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為高職院校美育教育發展提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塑造健康美麗的心靈,成為高質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現狀;發展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民辦高等職業教育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近三十年的發展中走過艱難的歷程,也取得了可喜的辦學成就。尤其隨著近幾年內蒙古自治區本科院校三本專業的逐漸縮水甚至取消,這部分生源很大程度上都流入了高職院校。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為我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學校美育工作作為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事業,其本質是通過培養,令學生了解美,從而熱愛美,最后創造美,是在我國高職院校目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促進高職學生思想凈化、品格完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院校美育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德、智、美作為個體心智的主要表現,審美活動對人的大腦機能有調節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與美育相結合,使學生不僅能夠受到專業素質的培養,也能受到美育教育的熏陶,能夠識別和欣賞"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但是在當今的高等職業教育中,隨著其規模的擴大和發展,它展現出來的特點也十分明顯。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一方面,當今社會市場化嚴重,大學生就業機會、崗位等受到爭相競爭。所以院校教育的教育形式大多圍繞經濟服務特征展開,大學生專業性教育代替了審美性教育,學生內涵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受到了不小的阻礙;另一方面,當前院校美育教育大多以思政教育的形式展開,與其他學科課程較為分裂,教師老舊的教學方式導致院校美育教育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最終學生的人文道德、審美情感等在內的素質素養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
二、院校美育工作發展對策研究
(一)多課程結合,豐富美育教學內容
美育教育是一種心靈教育,是在審美體驗與欣賞的過程中慢慢滲透的,美育教育與其他教育有著相同的目標,與智育專業課程相結合,可以有效豐富美育教學內容。教師開展美育教育可以通過多課程結合的方式來創新和豐富美育教學內容,正確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實現道德和審美的提升。
例如,院校數學課程中的數學思維、數學方法、數學品質等內容可以體現出美育的獨特功能;語文、音樂課程能夠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發展學生的藝術修養。高職教師應當在充分明確專業課程教學與美育兩者關聯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所隱含的文化哲理,創設既專業又濃厚的課堂情境,將課程中抽象的美學概念形象化,讓生活美、自然美走進課程。并可以鼓勵學生跨課程選修和學分互認,促使學生認知、領悟課程知識的內在寓意,感知其呈現出的藝術情感以及人生哲理,拓展知識視野,端正學習專業知識的態度,提升學生思想境界,助力學生心理的進一步良好發展。
(二)提高師資力量,創新美育教學課堂
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最親密接觸的人,教師的審美素養、美育意識、知識結構等都對美育教育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儀容大方、舉止規范、語氣溫和的教師更容易被學生從心底里認可,讓學生感受到心靈美、品格美,讓學生做到“自我規范”。 因此,提高美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推進高職學校發展美育教育不斷前進、促使學生內涵素養不斷提高的必要之舉。
學校方面要努力創造條件,將美育教師組成一個專門的美育教學隊伍,讓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展開對美育教育教學的管理和研究,在美育課程中日益規范化教學,培養熱愛教書育人、有責任心和具有美育專業知識水平、實踐經驗豐富的專職美育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成果。
對于教師自身來說,也要高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修養和審美能力,同時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完善教學,將豐富的知識充分的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走近美育,認識美在不同狀態中的不同表現,以及美帶給我們不同的價值體現,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三)構建校園文化,營造美育學習氛圍
美育教育要求高職院校能夠著重培育學生關懷人、關心人的情感傾向,使其養成以人為本的價值情懷。校園文化作為高職院校的精神體現,學校要以美育教育為載體,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之上,創造豐富的特色校園文化,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如可以通過加強美育硬件設施建設,完善校內美育場館,如校史館、藝術展廳、禮堂、社團活動場所等,或利用雕塑、壁畫、宣傳欄、廣播系統等拓展展示空間與美感,為學生創造文化濃厚的學習氛圍。也可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重視人文關懷理念,開展以美育為主體的主題性藝術創作活動、與黨建德育相結合舉辦美術作品展覽、創建美育品牌項目、籌劃建立藝術場館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將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學生生活和學習中,讓學生從中獲得創造、純凈、執著、樂觀、堅強等精神品格,提升對藝術的感知能力與審美能力,堅定學生文化自信,陶冶學生情操,培育形成學生仁愛友善的價值觀取向,推動學生形成可以更好融入社會的情感品質。
結束語
在目前全面重視美育教育的發展形勢下,高職院校必須遵循美育特點,探索當前院校美育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并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大力發揮美育在提升人的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培養更多高質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本文以小見大,從課程教學、師資建設、校園文化三個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三位一體”高職美育教育教學體系,為學生各種潛能的發展提供機會,為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史新松. 德育牽手美育——也談高職思政理論課程德育實踐教學改革[J]. 現代職業教育,2016(34):136.
[2] 胡佳. 論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美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 南北橋,2020(15):108.
[3] 羅偉,胡欣岑. 重慶市民辦高職美育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12):63-65.
作者簡介:孟欣(1994.07-),女,蒙古族,內蒙古額爾古納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