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紅
摘要:隨著綜合素養的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逐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在小學階段,老師要重視心理教育,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途徑。作為語文學科,其中含有很多含有心理健康的知識,有利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通過良好的形象感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評價學生,保證學生正常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綜合素養;小學語文;心理健康
小學開展心理教育課堂有利于學生的身心良好發展的要求,是執行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在學校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各科都要承擔這樣的任務。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能力,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設置不同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學習的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一、老師自身通過良好的形象使得學生受到感染
要向他人心中播撒陽光,首先要使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相同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老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養和態度,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積極快樂的心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及時地調整自身的狀態,當遇到難題的時候,要通過靈活的方式解決問題,進而將積極健康的形象樹立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以老師為榜樣,積極地模仿和學習。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學生,在碰撞問題時,老師要進行引導和啟發,而不是一味地斥責學生,當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老師要把握實際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關心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二、積極的發現和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
對于心理教育來講,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大量的典型的素材,想要在語文教材中挖掘適宜的素材,老師要仔細地研讀文章,找到切入點,從而統一心理健康教育和語文教學。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培養心理素質,進而提升身心健康情況。
例如,老師在介紹“負荊請罪”的知識后,為了讓學生了解藺相如的深明大義,老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分析藺相如和廉頗之間的形象特點,然后進行比較,由于學生的年齡小,是非觀不成熟,所以很難分清楚是非曲直和行為的對策、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任務的特點,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夠體會兩位人物的品格。實際上在語文素材中含有很多的關于心理健康的素材,通過學習《爭吵》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狀態,通過《自己去吧》可以讓學生更加地獨立,總而言之,老師要深入地挖掘文章,從而潛移默化地開始健康教育。
三、通過正面、積極地評價,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通過生活經驗,可以了解人們非常想要獲取他人的贊賞和鼓勵。在小學教學中可以發現,小學生往往對老師有著莫名的崇拜感,希望得到老師的欣賞和認可,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取得成功,讓學生進步,更要積極的挖掘學生的長處,表揚學生的行為,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要認真地觀察學生,通過差異性的教學,讓學生可以得到自我提升。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老師要對學生的成績和進步進行評價,對于學困生來說,老師要注意激勵語言的運用,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學生的發展,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保證教學紀律,但是同時無法提升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無法提升學習的質量。
四、通過第二教學課堂的組織提升心理素質
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小場所,第二課堂是小學語文的延伸,更是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結合課外教學開展心理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契合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結合協作活動、社會調查、生活探究等方式豐富語文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文本內容,幫助學生提升社交技能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給學生創設一些溝通的實際,讓學生可以優化自身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而實現學生品格的健全。
五、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小學語文課堂是老師滲透心理教育的重要環境,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在詢問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受到心理和性格的影響,回答過程中會經常小聲、結巴,所以老師要為學生構建輕松的環境,減輕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可以主動且輕松地回答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說話,并且在回答正確后要馬上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可以逐漸地提升自信心,對于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幫助。并且,老師在平時可以舉辦一些活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的題材,讓學生可以敢于在公眾面前講話,逐漸地鍛煉自己的心理,在得到同學和老師的鼓勵后,學生會產生更多的正向情緒,進而會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動力,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學習的質量與效率,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學生的發展,老師要積極地進行創新與轉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提升學生心理素養,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燕.基于新課改的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12):303.
[2] 邱秋芬.關于小學語文心理教育的思考[J].魅力中國,2019,(2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