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儉
摘要: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優化,促使著素質教育在目前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在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課本知識對其進行講解教學,并沒有做過多的知識滲透,大部分的教學重心都放在了知識點的掌握和專業技能方面,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品格教育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因此,老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的知識點內容來滲透品格教育。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品格教育;教學策略
現階段的老師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同時要結合教育事業的改革不斷的優化自身教學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小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作為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素質教育和道德品格是促進學生日后學習生活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同時也是根本保障。對此,老師應結合當下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作出分析研究。
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同時也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在社會不斷進步和教育事業不斷改革的今天,傳統的知識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社會發展和實際的教學需求,老師要充分的認識到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也促使著對人才要求的標準也在提高,而小學階段作為學習和價值觀養成的黃金時期,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學重心。并且,隨著新課改全新要求的提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品格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根本保障。所以,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老師要充分的認識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斷的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和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方式優化,確保將品格教育工作落實到實際的教學當中[1]。
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的具體實施措施
(一)結合實際生活,滲透小學生誠實守信品格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年齡尚不成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各種價值觀并沒有正確的建立,所以 在教學中只靠教材中的知識很難讓其理解清楚,也很難滲透品格教育。因此,老師可以從生活角度方面對其進行品格教育,讓學生們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情況來培養自身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老師可以把一些符合小學生心理年齡方面的生活元素或者是真實的社會案例展示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引發他們的思考,在他們內心建立養成良好品格的萌芽,利用這種緊貼他們生活的案例來加深他們對誠實守信的理解。
例: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我很誠實》這節知識點的時候,老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要讓學生了解誠實的行為有哪些;能根據不同的事情辨別是非;讓他們知道不誠實守信的后果。然后老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社會上一些欠錢不還、說謊等真實案例對學生們進行展示,讓他們明白不誠實守信將會付出怎樣的代價。另外,老師還可以把視頻中涉及到的情況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向他們提問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哪些不誠實守信的行為;通過觀看視頻自己有什么感想;自己如何保持誠信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加強小學生感恩品格教育
作為小學生多種品格和良好道德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老師要試著結合多種角度對學生滲透品格教育,目的就是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在父母撫養孩子長大,教育成人這個過程中,卻從沒有教過孩子如何報答自己,感恩自己。再加上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各成員對孩子的寵愛更不利于學生感恩品質的養成,所以,老師要抓住這個教學重點,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滲透,來培養小學生的感恩父母品格[2]。
例:在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三年級上冊《爸爸媽媽在我心中》這節課的時候,老師要從根本上意識到這節課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前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老師可以通過一段視頻或者是一首歌曲來引入教學正題,并在視頻播放完之后向學生提問經過觀看視頻里的父母你們都有什么感受?在做完課程引入之后,老師就要結合自己設立的教學目標開展深度教學,讓學生根據書中的圖片和知識理解什么是父愛和母愛;并通過具體的案例和事情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感恩父母;并且讓其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感恩父母。通過多方面的引導和教學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感恩品質。
(三)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環保品質
作為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環保意識的培養是目前教育事業的主要重心,也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關鍵所在。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培養小學生環保品格,是目前老師最關鍵的教學任務之一。隨著環保教育力度的不斷加強,在基礎知識教學中滲透小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老師要認識到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并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將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教育工作落實到位[3]。
例:在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二年級《我的環保小搭檔》這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環保品質。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到校園或者是周圍社會環境當中,去回收一些可再利用的物品,然后在課堂中為學生設置手工任務,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這些可再利用物品制作成自己想要的手工。通過實踐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環保,如何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環保。以此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環保品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品格教育不僅是教育事業需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滲透品格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還能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優秀的道德品格,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時也能順應現代化教育的根本目標,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亞玲.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品格教育[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貴陽會場)論文集(五).[出版者不詳],2020:153-154.
[2]李曉楠.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責任擔當”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智慧,2020(27):47-48.
[3]王軍衛.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C]//2021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