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要:隨著國家培養全面型人才戰略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注重提升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身運動技能,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體育知識來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皩W、練、賽”是當下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涵,也是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引目標與方向,因此,如何將“學、練、賽”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進行結合,并根據其中的教學內容來進行設計和實施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學、練、賽;小學體育與健康;實施策略
引言:
近年來,體育運動逐漸成為了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其對促進小學生體育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身體健康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當下的很多小學中,教師在進行體育與健康教學時,并不是很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練、賽之間的相互融合與策劃,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的提升相背離。伴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教師開始意識到運用學、練、賽一體化實施策略結構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些問題,能夠讓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時有目標可以指引,從而促進學生體育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以基礎單元運動能力作為主要教學內容
在當下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常常會根據教材內容來開展課程教學,整體上看會顯得比較的片面化,這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眾所周知,體育教學內容不僅僅包含了體育知識運動,還包含了體能鍛煉,而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融合發展則是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將體育文化與健康文化進行交融,在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因此,為了有效地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基礎單元運動能力為學習內容,對體育進行模塊化教學,讓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內容的認知和學習能夠更加系統化和明確化,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能力。
二、采用單元的學—練—賽一體化實施結構開展教學
小學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對學、練、賽進行一體化結構設置,也沒有積極的引導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內容進行規劃性學習,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意識修養能力和行動行為能力普遍不高,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學習也并不是很感興趣。伴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師開始意識到對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體系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其對于整個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內涵,對于促進學生認知素養和實踐技能具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很多教師開始采用單元的學—練—賽一體化實施結構來開展教學,從而有效的讓整個教學體系更加規范化。
三、確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練、賽之間所占的課程時間比例
時間的配比對于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每單元可設置12課時,在進行體育與健康中的學、練、賽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此來進行劃分,如第1—6課時,學生應當突出學和練,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熟知,然后第7—9課時,應當突出練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來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最后第9到12課時舉辦比賽,通過一些比賽來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成果進行考察,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對整個體育與健康課程時間進行了優化,還可以讓學生對每節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目的更加熟知,提升整個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設置開放型運動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對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來說,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學、練、賽的教學理念的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開放型的運動項目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項目的實踐,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體育與健康教師要對這些運動項目進行講解,充分的讓學生對其產生一定的興趣,并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運動項目當中來,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熱情和信心。
五、健全和完善相對應的課程評價標準,幫助學生提升自己
健全和完善相對應的課程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意識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讓學生明確的知道自身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應該怎樣進行改進,并通過一些相對應的項目比賽來驗證自身的改進效果,從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能和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下的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些正確的指導和引導意見,并通過采用學—練—賽等方式來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規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和運動時間進行合理的劃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有效的結合體育教學內容來進行評價標準的健全和完善,讓學生能夠通過與評價標準之間的對比來提升自身的體育認知和素養,為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身體。
參考文獻:
[1]李克江. 聚焦“教會””勤練”“常賽”教學模式[J]. 女報:時尚版, 2019, 000(010):P.1-1.
[2]鈕琳.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D]. 2016.
[3]宋衛華. 精心設計 精彩演繹——參加2016年江蘇省初中體育與健康優秀課比賽回顧與反思[J]. 中國學校體育,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