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展法 張程
摘要:在人才缺口加大的背景下,基于工作過程的優質課程體系構建已成為主流方向,是我國職教改革首要前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展意義非凡,整個體系的構建是以綜合職業能力升級為宗旨,以職業行動領域為方向,以學習情境等為基礎,通過深度剖析后提煉出的課程體系。為了推動機電一體化專業開發,本文將立足于中職機電一體化教育現狀,分析課程體系構建原則,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視角,全力保障機電一體化專業課品質升級,為機電中職課程的改革夯實基礎。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開發
引言:
研究發現,課程是專業建設鏈條最關鍵的一環,通過課程的優化,可解決教育根本問題。結合中職教學實際來看,由于生源類型、層次多樣,在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參與度不高,再加上教師觀念落后,導致課程質量總體不高?,F如今,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職教育質量問題重新引起關注。為了打造“金課”,科學地淘汰“水課”,需要借助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提升專業課程質量。在這樣的思路下,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升級和課程體系開發,有了科學的保障。
1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創新型課程體系建設的依據
1.1理論依據
根據調研顯示,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后,許多學生都涌向了創新服務領域,成為了電子信息行業的推動者,在現實工作中,主要從事領域包括了電子產品自動裝配,以及電氣控制系統優化和安裝調試等。主要就業崗位眾多,除了設備安裝調試工之外,還有設計助理員、專業領域的技術服務員等。隨著時代發展,電子產業新技術、新器件的不斷涌現,很多原來的相關電子技能已經不能滿足電子新技術、新理論的要求,造成很多電子產業工作人員和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難以勝任一部分新型電子專業崗位工作。所以,需要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實施教學升級。結合現實可知,由于中職現行的教學模式大體是重理論而輕實踐,導致學生在校培養過程中難以達到國家技能證書認證的水準,“1+x”證書制度在中職學校難以實施與推進。針對此現象,相關學者提出將機電類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散,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一種有針對性、實效性的人才培養和實踐模式,借此達到國家技能證書認證的水準。
1.2現實依據
通過實際調研發現,現今縣級中職機電類畢業學生,畢業后能就業崗位專業對口的不多。將這一現象作為切入口,深度調研后會發現在求職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大部分趨于學生自身能力不足無法勝任崗位。而這一問題的實際,可以折射到人才培養方面,借此可以反映出現有的學習體系造成較多學生無法掌握充足的就業技能、獲得高層次的技能證書,學生擇業過程中的競爭力較弱。通過在機電專業中推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用工作過程的教學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應用和配置,可以綜合提升學生能力,使學生具備能力和見識,合理緩解就業崗位專業不對口現象[1]。中職教育專業課程,不應該單純停留在科學學科層面,而是應指向工作過程,以實際工作作為導向,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理論,全面培養學生能力。開展“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后,即使在縣級中職學校里,也能讓學生看到技術發展的趨勢,同時讓學生知道,最好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技術,而是最適合的技術。借此強化學生意識,增強學生競爭實力。
2機電一體化教學現狀
從實際情況了解到,機電專業畢業生能勝任大多數加工制造行業的崗位,這是機電專業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有比較多的教學內容是基于加工制造行業中的各種崗位而來,基于此,機電專業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內容呈現出“雜且多”的特點?,F如今,在科技的引領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定位也在不斷改變,對于中職畢業生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在縣級職校的現行教學模式下,已經難以適應學生定位改變的現狀。再加上,由于教材老套,課程設計與對學生的培養沒有側重市場發展開展,因而導致大部分的學生畢業后,無法立即投入當地以及企業的經濟建設工作中,教學成績并不理想。
3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搭建
3.1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在現實工作中,為保障專業人才的供給需求得到滿足,在實施教育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從工作崗位分析有效性入手,核心圍繞職業能力達成,提升教育的終極目標,結合學生實際,對就業崗位進行分析,將工作崗位群分析結果匯總,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課程體系,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在新的教學體系中,需融合行業特征,采取高規格的企業職業資格標準,與此同時,遵循必須的理論知識,在此前提下,積極遵循操作實踐相融合原則。在課程教學開展中,以培養人才為主線,全面升級課程體系。一般情況下,人才目標確定后,需明確對應崗位的核心能力指標,參照技能等級證書標準(1+X),確定實踐教學應該完善的技能鏈[2]。站在技能鏈需求角度,確定理論教學內容,讓學生知道技能的來源。最后設計典型工作任務,融合理論知識與實踐,以工作任務為引領,高質量落實“邊做邊學” ,強化一體化教學成果。
3.2 課程體系的構建
3.2.1全面優化課程內容
在現實工作中,需開展教師說課活動,參照行業最新標準和技術要求,針對教學內容缺失等問題加以完善,通過研討達成共識,促使教學效果提升。在具體工作中,結合機電一體化現狀和教學真實需求,重新梳理課程框架,對教學內容等實施系統性優化,在此基礎上,內化學生技能知識,促使其核心能力的達成。
3.2.2構建實驗實訓基地
結合實踐經驗可知,實驗實訓室必不可少,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增長學生見識的重要場所。從實際了解到,實踐教學條件的具備程度,會影響教學模式實施效果?,F階段,按照智能制造系統的構成來看,一般工廠依次可分為設備級、企業級和車間級,而設備級和車間級崗位,會是機電一體化學生畢業后主攻的崗位。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可按照設備級、車間級等具體的技術架構,完成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同時搭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借此內化學生理論知識,給學生搭建突破自身能力的良好空間。經研究發現,該基地作用顯著,既可以提供專業服務,同時又可以完成社會培訓和技能鑒定,借助這樣的措施,體現出技術系統性和應用共享性的特征[3]。具體來說,一般設備級還可以繼續劃分,將其分解成現場層和控制層,為了達到實訓目的,可圍繞設備級科學營造PLC實訓室以及氣動技術應用實訓室等,并成立機械基礎訓練中心,不斷提高學生能力。舉例來說,以傳感技術與視覺處理為中心的實訓室,需要配備專業的設備,例如PLC和變頻器是必須要有的,借此完成綜合性實驗,強化學生的實操能力。此外,為了達到“工作過程系統化”培訓效果,還應完善環境建設(特指實訓室環境),在環境優化期間,體現出機電一體化行業規范,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引導作用。
3.2.3推進課程教學改革
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期間,為保障成果,應將素質教育貫穿與細致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實現全過程動態管理。通過現實教學可以發現,除了專業技能外,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這些意識的達成,對學生發展同樣關鍵,而這些創新意識并非專業能力的培養。想要形成一定的基礎,不能僅依靠素質課程,還要學會運用高效的教學手段。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教師需轉變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改進課堂教學形式,通過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能力達成。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開始過渡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借助教學中心的改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此同時,為了達到教學效果,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還需提升教師的意識,借助科學方式,強化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增強其技術運用效果(多媒體、微課等)。在專業課程考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基于任務單,多組織實踐技能考核,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在科學機制保障下,促進學習成果的達成。
以鐘山縣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其創辦的電子電器專業自治區示范性特色專業,現投入設備達850多萬,已建成理實一體的電氣運行與控制等9個實訓室以及豐富的教學改革、師資培訓及校本教材的資源庫。并實現了與世界500強企業——緯創資通、中匯瑞德、東莞泰升制造廠、東莞技嘉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培養專業人才,成立企業相應的“訂單班”。
3.2.4 培養能力全面的師資
專業要發展,教師是最基礎的保障,這一點毋庸置疑。教師是精準達成預設教學目標的指揮官,地位不容忽視。從實踐經驗了解到,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影響層面較深,決定著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F階段,在科技的引領下,智能制造異軍突起,正引發產業變革,促使機電一體化形成新的業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對技術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嚴苛,如專業能力的復合性就是一項重要指標,同時還要具有信息化素養,寶貴的工匠精神等[4]。為了增強學生能力,中職專業教師也需從自身出發,強化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教育水準。在構建專業團隊時,為了達到預期成績,需將關注點落在學科的交叉融合上,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結合實際需求,借助內部培訓,提升教師能力。同時,營造互學趕超的氛圍,在有效激勵機制促動下,明確團隊核心成員,對教師任課能力提高標準。
3.2.5全力推動校企合作
除了上述措施外,機電一體化科學課程體系的構建,還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契機,在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不斷增長學生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可通過校企合作,找到教學中的不同,讓老師和企業良性互動,共同研究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機電專業為主,全力打造“工作過程系統化”優質教學模式,確保課程改革的推行。在實踐環節,深度剖析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性,建立人才培養目標,在此保障下,編輯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等實踐教材,借此強化校企雙驅實踐效果。與此同時,整合資源優勢,加大專業設備的投入,在充足資金促動下,搭建完善的機電實訓室,使其成為機電人才理想化的培養基地。
結論: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是優質實施機電一體化的保障,同時也是中職教育培養學生的穩妥、可行措施,為了早日達成預設目標,在實踐教學環節,需發揮實踐教學優勢,以職業崗位需要為科學性參照依據,牢牢抓住職業能力培養契機,借此形成課程體系。為了培養學生能力,應建設教學基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深度推行“校企融合”。在教學中,將設計實驗、實訓等環節打通,充實實踐課程體系內容,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相關理念,發揮實踐課程體系價值,確保專業人才的輸出品質更高。
參考文獻:
[1]潘云忠. 1+X證書制度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設計——以可編程控制器系統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例[J]. 時代汽車,2021,(23):49-50.
[2]趙涓涓. “雙高”背景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三教”改革思路探索[J]. 機械管理開發,2021,36(11):288-289.
[3]靖娟. OBE理念下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 無線互聯科技,2021,18(21):154-155.
[4]吳敏. 基于德國職業培訓標準的高職課程體系開發——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J].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5(05):54-58.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GZZJG2020B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