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英
【摘要】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應當滿足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讓學生知曉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與崇尚科學精神,并形成利用科學知識與技能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科學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旨在讓學生了解存在于身邊的一些基本科學知識,并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與生活能力。由于科學課在小學階段并不屬于考試范疇,而大多數學校又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對其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小學科學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甚至在小學教育中一直處于邊緣化的教學地位。如今,面對新課改的推進與落實核心素養理念的教育要求,加之“雙減”政策的重推之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教師新的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需及時轉變錯誤的教學認知,積極適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通過創新教學路徑,讓學生對科學學習建立正確的認識,并激發他們的深度科學學習興趣,最終在師生的相互配合下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基于情境創設實現有效的課堂導入
科學知識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有著很強的趣味性與實踐性。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學習興趣是否高漲,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如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新課導入手段,通過營造一系列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情景,能夠增強其學習體驗,進而樂于主動學習與探索,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學“水和食用油的比較”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中的一段視頻來啟發學生:有兩杯液體,一杯是水,一杯是食用油,用滴管分別取液體滴在紙上與玻璃上,發現液滴發生了不同的變化。而學生在完成視頻的觀看后,便會自然地對“水和食用油發生的變化”產生疑問。這時,教師就可趁他們疑問正重的時機,順利地引入本節課主題,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水和食用油會發生變化?到底是發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這些問題觸及了小學生的知識盲區,且富有很強的趣味性,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不僅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為之后實驗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又或是教學“時間在流逝”的內容時,教師可在正式教學前向學生提出幾個小問題:“同學們,假如大家現在不看表,估算一下自己到學校多長時間了?那現在又是幾點呢?”在問題情境下,學生的好奇心被很好地帶動起來,從而十分樂于且急切地想通過學習探究而得到答案,這對學生知識探索能力與總結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
二、基于小組實踐推動課中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需要以小組合作為依托來開展。小組合作是新課改實施以來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集合小組的力量,對所學知識展開思考與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小組合作模式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這對教學效率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們現在以“做一個生態瓶”的課堂教學為例,這實際上是一個實驗活動,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要求小組內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做好組內的合理分工。同時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關于實驗前的準備與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仍需教師來引導完成,包括生態瓶中用何種水、生物放入的順序是否需要考慮、動物的食物來源是什么,等等,為學生的動手實驗奠定良好基礎。在小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不定時地進行巡查,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及時為學生解決實驗中的難題,鼓勵他們總結實驗規律,以備在課堂上分享。當學生在課堂上給出了實驗結論的反饋后,教師還要進行整理與分析,以親身示范實驗來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驗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制作生態瓶的所需要素、過程等內容的印象與理解。另外,針對一些規律總結不夠嚴謹的小組,教師還要指出錯誤并要求他們進行改正,通過此舉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或是進行“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教學時,當學生完成對水、水銀這兩種液體的實驗研究后,發現均有“熱脹冷縮”的現象存在時,教師可進一步延伸實驗內容,總結道:“可樂是大家十分愛喝的飲料,那么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它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那么大家現在就來一起做實驗驗證吧!”這時,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生去回憶自己以往喝可樂的多種情形。如,有的學生想到自己把可樂瓶子放到冰箱的冷凍層中,經過長時間拿出來后可樂瓶子變形,還有的學生想到媽媽在家煮姜絲可樂的情形。經過學生熱情討論自己在生活中發現可樂的變化狀態,來激起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熱情,使他們經歷動手實驗與得到結論的學習探究過程,在手、腦共用的過程中逐步多方能力,進而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
三、基于微視頻優化學生的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強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從而促成有效教學的目標的達成。在課后復習環節,教師可采用微課教學的方式輔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通過微視頻中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知識的整理與記錄,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學習與探究。如,針對“分類和回收利用”這一知識點的復習,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便可提前做好準備,圍繞“垃圾中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垃圾的分類與分裝便于有毒垃圾的處理”的教學重難點進行微視頻的錄制,期間注意時間控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復習素材。學生在經歷課堂學習后,已經對垃圾的分類及回收利用建立了基本的了解,而隨著微視頻中對重難點知識的進一步強調,不僅會使其對當中的基本方法進行掌握,還會對其原來“亂扔垃圾”生活習慣進行改變,讓垃圾分類成為其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又或是復習“一天的生活用水”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強調讓學生通過觀察與統計,填寫自家用水的統計表,以此明確自己的用水量,并樹立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微視頻中可對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用水差異的過程進行記錄,同時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到鄰居或是親戚家進行用水量的觀察與統計,發現身邊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做到進行制止,同時自制節水標語,在學生周圍形成一個節約資源的良好氛圍。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作為新課改對一線教師提出的重要任務,必須引起重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對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及學生需求、學生認知特點等多方面的考慮,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巧妙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實驗、開展微課復習的一系列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不斷優化與完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強,發展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切實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侯萬軍.簡析如何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9):177-178.
[2]肖瑩珠.小學科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相關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0):167-168.
[3]倪克勝.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天津教育,2021(7):88-89.
[4]梁彥成.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踐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技資訊,2021,19(24):135-137.
[5]范玉華.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科學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教育界,2021(19):62-63.
[6]郝安軍.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求學,2021(8):61-62.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