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香
【摘要】有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教育者的責任。為了更科學地落實“雙減”政策,做到“減負提質”,教師必須立足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標強調,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國家“新課標理念”指引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善于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思考、表達,引發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一一對應;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深度學習
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數學教育與人的行為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我們要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在教學中落實數學核心素養能有效促進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有助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與提升技能,從而更好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開會啦”這一節課是對“比較意義下的減法”的初步認識,屬于數與代數的內容,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可以用減法計算,豐富學生對減法意義的認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創設情境,培養數感,激發深度學習的興趣
片段一:情境激趣,驅動內需,發展數感(初步判斷椅子數夠不夠)
師:同學們,學校將要開展跳蚤市場活動了,你們準備好了嗎?笑笑他們小組也要準備。請大家開個會商量一下。那么,有多少人參加會議呢?請大家數一數,如果每人一把椅子,目的椅子夠嗎?
二、符號表征,深度思考,滲透“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
片段二: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初步用學具或畫一畫的方法進行比較)
師:哦!原來椅子不夠。笑笑說,她馬上再拿些椅子過來。請問同學們現在還缺幾把椅子呢?誰能幫一幫笑笑呢?
生:還缺4把椅子。
師:到底是不是缺了4把椅子呢?我們用學具擺一擺好嗎?桌上每人有一袋學具,同學們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比一比。也可以在學習單上畫一畫、寫一寫、比一比、算一算。完成后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
片段三:深度交流,歸納方法(強調“一一對應”進行比較兩個數的多少)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用了擺學具的方法。(顯示該學生學具擺放凌亂的圖)我用圓形表示人,用三角形表示椅子,圓形多了4個。這樣,我們就可知道還差4把椅子了。
生2:我同意,但是我覺得這樣擺不夠清楚。我建議要擺得整整齊齊、清清楚楚。我是這樣擺的(出示學具擺放整齊一一對應的圖),圓形和三角形要一個對一個。
師:同學們,你們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4:我用畫圖的方法(出示一一對應的畫圖),11顆星星代表11個人,7個月亮代表7把椅子,中間的連線代表一個人坐一把椅子,有4顆星星沒有連線,所以還缺4把椅子。
思考:教師要及時、適時地靈活運用學生的課堂資源作為活靈活現的教材。首先,教師不急于強調“一一對應”,讓學生在各種方法中產生認知沖突,敢于批判,從而產生思維碰撞,形成一種相互學習、敢于批判、相互競爭的學習氛圍。
三、數形結合,深度探究,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片段四:合作交流,積累經驗,深化理解(初步用算式解決“還缺幾把椅子”)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 1:還有列算式。
師:請大家結合我們剛才擺學具和畫圖的方法嘗試列算式,并在小組內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師一邊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一一對應”的畫圖,一邊引導學生理解:11張椅子里面的7張和7人一一對應同樣多,所以用11去掉去同樣多的部分7,就知道還缺4把椅子了。其實就是11和7進行比較,11是大數,7是小數,用大數減小數就知道兩個數的差距了。
片段五:追本溯源,有效追問,深度學習(數形結合,深入理解算式的意思)
常言道:“知其然,更重要是知其所以然。”在落實核心素養下,教師引發學生深度學習,要克服機械學習、淺層學習的弊端。教師要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引發學生深度學習,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核心素養,讓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
因此,筆者繼續追問學生:“算式中的數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后,部分學生能理解到:11除了表示11人還可以表示11人需要11把椅子。7可以表示7把椅子也可以表示有7人有椅子坐了。此時,教師出示微課,用視頻的形式邊看邊交流,幫助全班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思考:建立“比較意義下減法的概念”是需要過程的,學習初期要允許學生用加法,如,算式7+()=11來解決。然后,教師層層深入引發學生思考問題,重在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用“減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再加上微課視頻和教師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最后發現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用減法(用大數減小數)來解決。
四、驗證總結,深度提升,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當探索、經歷了“一一對應”及算式的方法后,學生解決了“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的問題。然后,教師讓學生用情境表演法驗證結果。接著,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總結方法。最后才進行課堂練習。這樣讓學生自我經歷知識的構建,并深度理解、掌握、運用知識,提升技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落實核心素養是促進深度學習的前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落實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要重視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激勵學生自主地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思考、表達現實世界,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把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數學深度學習有機結合,才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實質,更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達到科學育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2.
[2]馬云鵬,吳正憲.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學科教學指南·小學數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3]許溫明.溝通聯系優化結構 深度學習促進發展[J].小學數學教育,2019.
[4]王永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5]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 讓教學觸及學生心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