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佩如
關鍵詞:數學思想方法;小學;滲透
引言
數學的核心就是數學思想的建立,教師在數學思想滲透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度,不能將超出范圍太多的東西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從而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識,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滲透進數學思想的傳授,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都可以起到強化提高作用。
一、在小學階段滲透數學思想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必要性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基本數學方法的掌握可以使得學生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事半功倍,數學的核心就在于數學思想,科學正確的數學思想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甚至對其他學科如物理等也有幫助作用。數學思想基本建立是學生數學觀念和思維素質提升的關鍵,也是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并從整體上將知識和學習能力有機結合,從而全面發展。
(二)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和數學素養
另一方面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思想的滲透也是新課改的精神需要,新課改將基本思想作為數學學習主要目標之一,其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不僅在教材上將一些數學重要思想融入生活實例當中,更是展示出運用多種操作、實驗、猜想等方法去解決問題。有效加深了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在學生心中的理解和印象,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一種提高。小學新課改的真正核心就在于通過數學基本思想的建立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和邏輯思維[1]。
二、具體思想方法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的滲透
(一)轉化思想的滲透
轉化思想作為一種將問題通過不同方法轉化為另一種問題從而簡化問題的一種思想。具體操作也就是將不熟悉的問題或知識轉化為熟悉的問題和知識,在解決完熟悉的問題后,在將答案還原到不熟悉的問題,從而解決。作為數學思想中較為基礎和常用的一種方法,在許多的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都可以滲透其中,例如在整數的乘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學可以通過將乘法轉化為加法從而可以使得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并可以在之后的小數乘整數教學中,將其遷移到整數乘整數中來,這兩次的轉化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還從潛移默化中對轉化思想有了簡單的認識。
(二)分類思想的滲透
分類思想也是數學思想中運用較為廣泛和簡單的一種思想,分類顧名思義是將問題或知識根據不同的標準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標準在分類思想中比較重要的部分,要嚴格按照標準分類,而不是說隨便就進行分類[2]。教師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可以每過一個單元或階段就引導學生進行知識上的分類總結,將復雜的知識合理的分為不同體系,適當運用圖示法、表格法等,增強知識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如奇數偶數的劃分和素數合數的劃分可以分到一類。在進行示例后,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討論,積極發言,使得學生也能體驗到分類思想的便利,并建立起基礎的分類思想。
(三)極限思想的滲透
極限思想的示例有很多,其中《莊子》中“一日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是極限思想的最直觀體現,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也是極限思想的體現,教師在講授“點動成線,面動成體”環節時,就可以運用極限思想,使得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極限思想的存在,再就是“圓的面積”,在引導學生進行圓的面積計算時,并不能直接計算出來,而是對其進行平均分,內部切割成多邊形,邊的數量越多則測得面積越精準,從而無限的接近下去,進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對知識的積累有更直觀的印象,對極限思想的應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以后更好的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打好基礎[3]。
三、數學思想滲透的注意事項
第一,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數學思想的滲透應當時無時無刻的,一旦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無法解決,教師就應該抓住機會,去引導其利用數學思想去解決問題,只有多應用才能更好的掌握,在應用的過程中強化記憶,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第二,進行設當的滲透,而不是大量重復盲目的滲透,保持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在學生心中建立數學思想的目的,教師在滲透過程中也要注意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接受能力[4]。
四、結束語
當前,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已經不再是僅僅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傳授知識之余將數學思想方法也滲透其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應注意隨時滲透和多練習,但是多練習并不是盲目滲透而是保質適當,教師應在其過程中掌握好度,否則對數學的學習不僅無利,反而會起到加重學習負擔的作用。數學思想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在之后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事半功倍,更是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優化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濤.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52-53.
[2]魏建剛.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7):117-117.
[3]秦海飛.例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9):108-109.
[4]郝朝莊.例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