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君
關鍵詞:鋼琴曲;瀏陽河;演奏技巧;
一、《瀏陽河》的創作背景
《瀏陽河》是1951年由許叔華作詞,朱立奇和唐壁光作曲而成的湖南民歌,該曲描繪了瀏陽河的秀美風光,表達人民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深情愛戴。因其旋律優美,傳唱度高,同時具有切合時代的頌楊性,而被陸續改編成各種器樂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當數中國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年創作改編的鋼琴曲《瀏陽河》。在這首作品中,無論是創作思想還是表現手法都充分展現了他對現代鋼琴演奏技法與民族藝術性的融合。
上世紀七十年的中國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當時的文藝創作要群眾化、民族化的指導思想下,我國鋼琴音樂創作領域涌起了一股革命歌曲與民粹改編浪潮,將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鋼琴演奏技法融合成為了當時鋼琴音樂創作的流行趨勢,《瀏陽河》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
二、《瀏陽河》的曲式分析
鋼琴曲《瀏陽河》以原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為核心樂思,延續了原有的湖南小調風味,作品為E徵調式,復三部曲式結構,共包含引子、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以及尾聲五個部分。引子的高聲部旋律運用了四、五度疊置和弦,發揮了鋼琴立體性音效特征,營造出空曠、飄逸的音響效果。主題的初次陳述,在歌曲原旋律基礎上加入了簡單的和聲,突顯旋律線的同時使音樂更飽滿豐富,左手通過琶音的伴奏織體體現旋律的線條感與流動美。主題第二次陳述,以雙手交替琶音和雙音奏法構成,體現瀏陽河水潺潺流動的畫面;發展部在主題材料基礎上通過織體變奏的形式推動音樂發展,這樣即避免了聽眾因旋律反復多次出現而感到單調,又達到了豐富和深化主題的作用。再現部是對呈示部第一樂段的再現,右手圍繞主題旋律進行了加花裝飾,使音樂更具有民族化風格。
三、主題旋律部分演奏技巧及情感表達
樂曲呈示部的10—33小節,是主旋律的第一次呈現,速度標記為Moderato,意為中板、有節制的演奏。彈奏時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與流暢性,彈奏的同時輕聲哼唱歌曲,把歌唱性帶入演奏中。每個樂句間的強弱對比要有所體現,如第10小節是以強開始后減弱,后一樂句也采用了相同的處理模式。第27小節出現了主旋律的變奏,此處應突出右手雙音中的旋律音。第33小節連續雙音的跑動,雙音要彈平均,不能含糊不清,這里隨著速度的逐漸加快,體現出小溪即將進入河流時的情景,表達出湖南人民在勞動時豐收的喜悅心情。整個樂段在歡快的曲調中體現人民對湖南家鄉的喜愛之情。
發展部的34—52小節是樂曲主題的變奏,也是樂曲的華彩段。這部分使用了大量“2對3”的復合節奏,左手音符的后半拍卡準六連音的后半拍,這一部分需要單獨慢練。主旋律也從這里由右手轉移到左手,左手應用指尖貼鍵彈奏,體現旋律的流暢性。右手采用了六連音琶音伴奏,彈奏時右手力度要較弱以襯托左手旋律,彈奏時手指的力量要通過前臂及手腕的傳遞, 觸鍵要靈巧, 聲音要均勻、連貫。在彈奏跨度較大的區域時,手指要在快速移動中找準位置。
四、和弦演奏技巧及情感表達
在樂曲中有兩個部分運用了大量和弦的結構框架。首先,引子部分的前四小節,右手使用了四、五度疊置的柱式和弦, 彈奏時要突出高聲部的旋律線,手臂放松下沉,掌關節支撐好,將手臂力量下達指尖,彈奏的同時輕聲哼唱右手旋律音,能夠使音樂更連貫與流暢。左手的六連音演奏時,用手臂力量帶動手腕去連貫彈奏,呈現出瀏陽河河水流淌的畫面,這里是整首樂曲情感表達的關鍵部分,要彈出很柔美的感覺,闡揚出對瀏陽河的向往之情。
再現段同樣使用了四、五度疊置的柱式和弦,但在節奏上進行了擴充,原本的二八節奏變成了前小附點節奏,左手的伴奏織體也從六連音增加至八連音。彈奏時,右手和弦利用手臂自然下沉的力量,手掌支撐好,將力量暢通傳達至指尖,聲音集中同時要突出旋律音。這里是樂曲的一個小高潮,把歌曲的情緒帶動到最高點,進一步地表達出湖南人民對瀏陽河的眷戀之情,對領導人毛主席的敬愛之情,從而表現出對瀏陽河景色的壯美秀麗。
五、琶音演奏技巧及情感表達
引子部分5—9小節的琶音。彈奏時手指間的力度要均勻,每組琶音銜接自然流暢如流水一般,彷佛瀏陽河面的水在源源不斷的流動。下鍵要干凈清楚,具有顆粒性,如果幾個音粘在一起,則破壞了前四小節所營造的柔美的氛圍。曲子中段的織體運用了五聲調式分解和弦,在每一小節內來回彈奏。所以在彈奏時要彈的快速且流動,手指緊貼琴鍵,以柔美圓滑的音色表現出對瀏陽河壯美秀麗的景色的贊嘆之情。在第55小節的末端要做漸強的處理,把這個部分的情緒推到最高點,表達出湖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的熱愛之情。第57小節由12連音構成了新的樂句,又回到引子部分的民族調式中。這一小段的琶音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快速度,力度由弱漸強,在最高音處力度達到ff,推動情緒發展。從58小節末尾處開始漸弱,讓激動的情緒緩緩回到原點。
曲子尾聲又出現了雙手交替琶音,在音樂的處理上,慢慢趨于平靜,但仍要保持連貫、流暢,把鋼琴想象成古箏,把古箏特有的流動手法體現出來。要注意樂句之間的連貫與呼吸,指尖緊貼琴鍵行走,聲音輕柔,音色的變化也由明亮漸漸暗淡,在樂句的末尾手指下鍵的力度也需作漸弱的處理,直到最后的波音彈奏完。
六、裝飾音演奏技巧及情感表達
裝飾音的巧妙應用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作品民族性刻畫起到關鍵性作用。鋼琴曲《瀏陽河》中多處運用了前倚音,彈奏時上方音的力度不能強于下方音,且速度要求很快。樂曲中還運用到上波音,演奏時從主音進行到上方音,再快速回到主音上。發展部中的兩個波音要更快速的帶過,因為這部分的速度要求更快。
總結
鋼琴曲《瀏陽河》通過將民族傳統音樂旋律的線條美與鋼琴立體性音響特征相結合,呈現出濃厚的民族韻味。通過分析《瀏陽河》的演奏技巧及作品情感,可以加深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準確地演奏出作品的內涵。同時也希望對其他演奏者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