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英
摘? 要:課堂表演是小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彌補小學生本身知識儲備、社會閱歷以及學習能力較為欠缺的問題,文章將目光聚焦于課堂表演,分析如何將課堂表演有效地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以期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表演;小學語文;應用分析;閱讀文本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學生的抵觸心理相對較強,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小學生本身的學齡特征也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對文本素材的共情能力,這就導致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很多預期的目標無法現實,學生理解存在著較多的困難和問題,課堂表演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困境,教師可以利用以下幾點有效地應用課堂表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綜合教育效應和影響。
一、課堂表演的應用方法
(一)利用課堂表演理解語文詞匯
詞匯是文本素材構建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和保障,很多詞匯的恰當應用往往可以讓情景再現于閱讀者眼前,在小學語文閱讀素材講解的過程當中也涉及較多的語文詞匯,這些詞匯對于小學生而言較為生僻,難以理解,導致小學生與文本素材之間的共情橋梁并沒有有效構建,學生無法有效地了解文本素材所描繪的內容和文本素材下宣泄的情感,進而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表演這一方法,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語文詞匯,通過表演的方式將語文詞匯所描繪的動作情景再現于學生眼前,以此為基礎,強化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理解和認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調動課堂氛圍,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習當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有效強化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共情能力和認知能力。
(二)通過表演理解文章情感
在對語文文本素材進行分析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理清故事主線,其次需要明確故事當中各個人物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變化,然后從整體的角度來分析文本素材所講述的內容凸顯的情愫,進而達到理解整篇文章的目的,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通過表演的方法讓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在的情感變化、行文思路以及故事當中各個人物的人物特征。
例如在講述《小英雄雨來》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現故事情節(jié),學生在情境扮演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文章當中所涉及的人物,包括媽媽、鐵頭、爸爸、東莊學堂的女教師、李大叔、日本鬼子等等不同的人物形象,通過對于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的分析,用自己的感想將文章故事再現。學生在分析文章和演繹文章的過程當中不僅僅可以拉近與故事主人公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有效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再次感受到小英雄雨來當時的社會背景,感受當時人們生活的艱苦和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進一步強化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教師需要在表演的過程當中給予學生適當地肯定和引導,因為每一個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個人的成長經歷是不同的,所以每一個學生在看待文本素材時往往都有不同的感觸和情感變化,而教師在關注學生表演或者是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首先應當保證學生理解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學生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不應該第一時間就否定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而應當聽完學生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指出學生的欠缺和不足,然后肯定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長,在保證大方向不變且教育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
(三)發(fā)揮想象力對文章進行改編
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是小學教育展開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尤為注意的一點內容,因為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師教學方式過于古板枯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以及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對文本素材進行有效改變,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緩解和放松學生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改編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融入了更多的情感。
例如在講述《晏子使楚》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分析,如果晏子不這么做,那么他的出國之旅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讓學生通過探討和分析,結合晏子本身的人物特征和個人形象以及當時兩國之間的戰(zhàn)力和國際地位來做出有效地探究和分析,在探究和分析的過程當中,學生會對于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盡管是對文本素材進行有效改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在改變之前需要吃透文章,而吃透文章的過程當中是強化教師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文章的改編無論是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還是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或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都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激發(fā)語文教學最大效益。
(四)結合文章自主探究
語文教學的文學性質是相對較強的,學生可能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并沒有過多的困難,但是在理解上往往很難有效地達成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互通,這也就是擺在學生語文學習面前最大的一個困難,尤其是在古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因為古文的語言應用方法和表達方式以及古文當中字詞的意思與現今時代的日常交流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分,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面臨較大困難,很多學生在反復受挫的過程當中很容易會出現頹敗,進而不愿意學習語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共同探究分析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挖掘文本素材背后的含義、講述的故事內容背后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課堂表演的注意事項
首先,教師在應用課堂表演之前需要明確表演的目的,也就是通過本次課堂表演需要達成哪些效益,或是強化學生對于字詞理解,或是強化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感觸,或是通過課堂表演的開展實現對于學生的價值情感培育,有針對性地展開表演才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否則只是浪費時間。
其次,教師需要規(guī)范課堂秩序,小學生情感調動較為容易,但是想要有效地轉移其注意力并且保證課堂秩序往往是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教師在課堂表演之前應當做好規(guī)定,防止因為課堂表演過于活躍,導致課堂秩序混亂的問題。
最后,教師在課堂表演的過程當中應當進行適當的引導,表演是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認知,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如果表演只為了表演那么將會進一步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如果只是不加情感的朗讀也喪失了表演的作用和效益。為此,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融入課堂表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感知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升都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但是教師在實踐應用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合理利用課堂表演這一教學方法,最大限度激發(fā)課堂表演的教學效益。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 孫學. 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8):3-4.
[2] 梁娟娟. “大聲思維”在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單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Z2):100-101.
[3] 張鳳.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課外語文,2021(21):125-126.
[4] 朱舒敏. 課堂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課外語文,2021(2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