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萍
摘? 要:美術作業評價具備導向、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作業評價部分與其他教學活動共同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美術表現、創新品質等美術核心素養的獲得。而教學實踐中,作業評價部分很少得到關注與研究。本文嘗試反思作業評價的方法與價值,并盡可能地去尋求行之有效的方法,為高質量的美術課堂教學助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關鍵詞:美術作業評價;核心素養;尊重個性;快樂和自信
一、精心設計引導語,提高“生評”的質量
(一)精心設計引導語,引導學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
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引導語:作品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說說作品要表現什么?作品優點是什么?還可以怎么做更好?美術作品的評價是非常感性的,是視覺感受的表達,先引導學生談整體感受。之后引導學生是理解作品,可以由他自己來表達創作動機,介紹自己的作品,深入引導學生表達創作意圖,自我剖析,完善創作思路,再請同伴給予意見;也可以評析同伴作品,與作者交流探討,教師再適時追問,促進學生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美術表現能力的提升。教師不要評判對錯,耐心聽聽孩子的心聲。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幻想家,他們思維活躍,天馬行空,正是處在充滿幻想、敢于創造的年齡。由于他們沒有成人的思維定式,所以他們的想象可以無拘無束,同時由于繪制能力的有限,反而能表現出天然靈動的藝術趣味,他們的畫在很多人看來也許很稚拙,但每一部作品他們都能解釋很多個這樣做的理由。這個環節,筆者常常會感受到要敬畏童年,敬畏生命,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家,他們總能給我帶來驚喜,作品就像千姿百態的小花,各具神采。
(二)精心設計引導語,引導學生多元化欣賞品味,尊重個性,鼓勵創新
如引導語為: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哪一幅?哪一幅最與眾不同,最有特色?開展同伴互評不僅以“你最喜歡的作品”作為評選的標準,而以“有意思”“有特色”作為標準,啟動個性化評析活動,因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美術作業體現出學生的創作個性,因而教師不能先入為主,以個人的喜好評定一幅畫,更不能以統一的標準加以量化。在評價時,以看似沒有標準的“有意思”,讓學生自由發揮,以自己的視角評說,既是學生作業的閃光點的大發掘,對學生創作個性的尊重,讓不同能力層面的學生都有可能得到鼓勵;也是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激發學生在以后的作業中更能大膽創造,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
(三)按課時目標要求,設計引導語,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與反饋功能
筆者曾經在教授湘版教材第九冊《彩云衣》一課時,這樣設計作業評價引導語:設計的服裝是什么風格?適合什么性格的人穿?適合什么場合穿?作品如何從色彩、樣式、裝飾上體現服裝的風格?檢測學生對色彩的對比與協調、色調的冷暖,樣式與裝飾等與著裝風格之間關系的理解。學生在教師引導、點撥、追問中,對美術作業進行感知、描述、分析、比較、判斷等一系列積極的心理活動,通過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在討論、交流中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鞏固所學知識,豐富審美體驗,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和發現不足。長期堅持,學生在評價作業時不再出現空泛的“很漂亮”“很美”的評語,而是逐步學會使用美術語言和形式原理解讀作品,審美判斷能力的明顯增強。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既是學生對彼此的作業有相互了解、相互借鑒的過程,也是深化學習效果的過程,無形中形成一種你追我趕、互幫互學的氣氛,從而促進美術創作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二、適時進行師評,充分發揮評價的矯正與激勵功能
(一)隨機的點評與鼓勵
教師能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及時點評,提出美術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向學生征詢探討,共商修改建議,督促學生及時的修改,促使作業的最后高質量地完成,這是對學生最好的幫助與鼓勵。對學生作業中的亮點,作業過程中積極動腦、踴躍發言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及時給予欣賞與鼓勵。但表揚要有事實,切忌空洞,讓學生感受到確實被關注、被肯定,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讓評價活動成為學生獲得快樂的能量場,學習過程就變得愉悅而積極,學習興趣隨之被激發。
(二)美術作業過程中適時進行階段性展示與評價
美術作業不僅是完成后進行評價,在作業過程中,以下這幾種情況,選擇性地進行作業展示,往往事半功倍:當一部分學生苦思冥想,仍遲遲不能動手時,教師展示另一部分學生的作業,提供參照,開闊思路,并能激發學生的不服輸的心理,快速投入到作業活動中。當發現學生作業中出現共性問題時,及時展示,予以糾正,能夠提前解決問題,有效提高作業成品質量。還有學生作業中或構思新穎、技法創新、解決問題有代表性等,都值得拿出來進行展示點評,激發其他同學大膽創新,勇于超越,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凝心竭力,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三)總結性評價
教師運用語言或特別是文字進行評價,或點石成金式地放大閃光點,或提出努力方向上期待,或在學習習慣、思維品質、思想態度上予以點評……取代傳統等級甄別式的評價。如“你認真又有耐心,作品表現細膩,細節豐富,色彩填涂得干凈,如果能大膽落筆,自信一些,畫面風格又會不一樣,試試看?”這樣的評價既能更好發揮好評價的診斷與激勵功能,也是學生評價作業時的范本與參照,更能引導作業努力方向。學生高質量的審美判斷及美術表現能力,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得以滋養。
三、設置展評專場,放大評價功能
(一)讓學生投票“選美”
可以用幾種不同色彩的小紙片制作簡易選票,讓學生票選出:最受歡迎的作品、最佳創意作品、最有個性作品、最具潛力作品等。設置游戲規則,如讓得票最多的幾個同學,在未獲得選票的作品選出一幅作品,張貼到“明星推薦”欄,還設置“我選我”欄,我會加上一句口號,如“我就是我,人間不一樣的煙火”,讓落選的作品也揚眉吐氣地展示出來,倔強地昭示著“我”的與眾不同。一點張揚,一份尊重,一絲詼諧,讓這個欄目也溫情,孩子們同樣開心地貼上自己的作品,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機會讓作品展示出來。
(二)互送友情卡的游戲
通過作品欣賞和交流,相互贈送友情卡。在友情卡上寫上一兩句贊美和評價的話,或對對方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卡,貼在作品的下面。同時,在學校網站,微信群空間等新媒體進行展評。作業展評活動是孩子非常喜愛的活動,在展評過程中獲得深度審美體驗,獲得快樂和自信,極易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實踐表明,我的孩子們也確實喜歡美術課,常常自發地用熱烈的掌聲甚至歡呼聲迎接我進入課堂,作為教師也陶醉其中,盡心地呵護著這份和諧而美好的學習氛圍。
作業評價的方式不勝枚舉,課堂中教師能認清作業評價環節的重要性,并能采取多種方式正確、合理、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將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展學生思維,鞏固教學成果,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到強化和提高。同時,美術課堂學習過程是一個積極愉悅而且成就感滿滿的過程,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人性的光揮。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 劉燕斌. 關于小學美術作業評價現狀與對策分析[J]. 新課程,2021(38):119.
[2] 羅光常. 小學美術作業多元化評價方法的研究[J]. 家長,2021(06):139-140.
[3] 曹丹丹. 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評價豐富化的思考[J]. 學苑教育,2020(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