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從現如今的小學生美術課堂調查結果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對于新知識不理解的現象,因此必須深入進行學生理解程度方面的教學研究,從美術概念的界定上明確理解程度的訓練方向。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美術教學與傳統美術教學之間存在的差異越來越多,這將會影響小學生對于美術教學知識的吸收效率,所以本文將著重探究兩者之間的區別。
關鍵詞:小學階段;傳統美術教學;現代美術教學;美術素養
曾經我們覺得藝術是一些天才孩子的專屬。藝術表達就像是孩子的個人語言,他們通過創作形成的形狀和符號來描述他們生活的世界,以成年人的標準來看,這些形狀和符號是較為簡單的。但如今,我們認為大多數孩子是有創造力的,認為他們有能力創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兒童藝術”,甚至是成年人無法輕易模仿的特殊品質的藝術品,認為這些形狀和符號對孩子來說是獨特的,對他們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它們記錄著孩子內心世界的生活,呈現了孩子個人成長和意識,這是孩子成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種觀點的轉變部分原因是由于各種教育家的影響,以及我們看待自己作為家長和教師角色的方式的改變。教師力求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并試圖找到發展小學階段孩子藝術學習的方法。憑經驗累積,我們可能會找到自己的路,更多的教師會去看流行的計劃和國家課程標準,其中一些會激發靈感,但每個人理解不一樣,往往看了仍然是模糊的,因為學習目標很難確定我們是否只看到孩子們完成的工作,在原則和實踐之間建立聯系是困難的。在美術教學中,一種明顯模糊和隨機目標的風氣仍然是許多教師的特點。我認為秉著教師的天職,教師應該為自己的教學方法建立某些系統的聯系,找到適合自己也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之路。
一、美術內容的廣泛性
美術本身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包括繪畫、手工、書法、雕塑、建筑、攝影、戲曲等。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把這些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大的版塊。這些版塊的學習,毫無疑問,可以讓孩子明白美術不僅僅是涂涂畫畫,孩子對美術課會有一個更全面地認識,對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等的全面發展很有好處,符合國家提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但如何把這些版塊的內容、目標、任務融入一節課,甚至貫穿于美術的每一節課,達到知識的整合,教學的循序漸進,無論對于教師的教,還是對孩子的學都是挑戰。
二、教學方式選擇的重要性
教育的所有方面在課程中的相關性,需要我們在學科與學科找到聯系與差異。長期建立單一的教育模式可以成為一種習慣,但不一定能滿足孩子的需要。語數類學科教學模式相對還可以單一一些,但是美術教學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調動孩子的參與度,思維的活躍性,教師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根本達不到教師的預期目標。如今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同,現在的孩子面臨的各方面壓力都不一樣,如何結合時代進步,建立一個符合現代小學生的學習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相關的教學指標要求學生得到藝術陶冶的情操,理解美術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價值,根據年齡特征,視覺和觸覺體驗在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可以自己感受和體驗,他們各方面的收獲會比教師計劃他們應該做什么并且強迫他們去做收獲得更多,也更有活力更有意義。從這點出發,一定意義上便將現代美術教學方式與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區別開了。
三、傳統美術教學與現代美術教學在概念上的區別
(一)傳統美術的教學
傳統美術教學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需要孩子擁有扎實的基本功之后再進入創作。所以說,傳統美術教學中,孩子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枯燥的臨摹復制階段。教師希望孩子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做的不僅僅是臨摹復制。因為單純教孩子臨摹復制并不符合孩子個人學習或創造力發展的原則,長期的臨摹復制也將大大減少孩子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臨摹復制的目的應該是去了解一個藝術家作品創作的基本技法;了解顏色混合或不同的材料使用方式的合理性;去摸索畫家創作時豐富的思維模式。但是傳統美術教學在小學階段中,深入考慮的是孩子對于美術知識的理解。所以不得不承認的是,傳統美術教學方式過于局限書本,墨守成規,傳授給孩子的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不但不能夠完全理解,反而覺得學習很枯燥無味。因此,筆者認為傳統美術教學在原本意義上不太適用于小學階段孩子的啟蒙教學。
(二)現代美術的教學
現代美術教育,是以學校作為學習園地,通過美術課堂,讓孩子把學到的美術知識重建、吸收和表現出來,讓孩子賦予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東西以特殊意義,把這些特殊意義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特殊的形狀和符號記錄下來,用于建立自己與生活環境與世界的聯系,成為孩子內心表達的工具;成為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工具;成為孩子自由個性發展的工具。這適用于現代社會發展的美術觀念,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美術性人才的方式,這符合中國現代新型美術教育觀念。現代美術教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有效幫助孩子緩解對于美術知識點認知上的缺陷,并且現代美術教學會與時代發展的科技進行有機結合,換一種新型的繪畫認識方法,便于孩子對于學習內容進行一定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現代美術教育似乎更加適合小學階段孩子進行美術素養的完善。
四、傳統美術教學與現代美術教學在教學方式上的區別
(一)傳統美術教學的教學方式
向孩子講解我國古代的繪畫起源、形成、發展,觀摩相關的范本,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一類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孩子認識中國繪畫的發展過程,培養孩子在繪畫時擁有良好的繪畫習慣,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得到修正,能幫助孩子在整體繪畫過程當中擁有自己的思想觀念。總的來說,傳統美術的教學方式所適用的人群應當是有自己思考能力的群眾,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能夠促進孩子對于美術知識方面的理解程度就已經是一大進步舉措了。
案例分析:在人教版的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材中《五彩的煙花》這一課當中,就有讓孩子學會用彩色的線條,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散開的弧線組合去記錄煙花的美,傳統教學方式通常會選擇一些圖片欣賞后重點講解煙花的結構,然后讓孩子模仿教師的繪畫。這很容易就疏忽了孩子自己對于煙花的體會和聯想,比如啟發孩子生活中有沒有不是一點為中心的組合圖形煙花呢?能否結合《彩線連彩點》這一課所學知識,用直線、波浪線、點來畫煙花呢?能否采取不同材料繪畫、粘貼或手工制作美麗的煙花呢?能不能結合添加、夸張、變形的方法進行煙花聯想呢?這些都應該是教師課堂設計時值得思考的細節。
(二)現代美術教學的教學方式
一是結合相應微視頻,通過使用媒體方式鼓勵孩子生產原創作品作思維啟發和增加孩子的創作信心。獨特的方法鼓勵教師多元化發展并將媒體教學作為豐富課程學習一部分,強調如何不應該孤立地教授,而是有目的將其他領域聯系在一起,幫助孩子了解知識,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對于美術認知上的迷茫,這一類的教學方式是利用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動畫的好奇心理,利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來吸引孩子上課時候的目光,在微視頻示范中,不知不覺就讓孩子理解了本課知識。二是給孩子組織游戲形式,這一類教學方式能改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一般來講,小學階段孩子的注意力遠遠達不到成年人的控制程度,在課堂當中基本堅持不到半節課,所以游戲的方式便良好地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案例分析:在人教版的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有趣的半圓形》這一課當中,現代美術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數字倒計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跟著數數倒計時,把孩子帶到形狀王國魔法大賽比賽現場,觀看不同形狀的選手變成孩子們熟悉的形象,正方形寶寶變成一只可愛的兔子、兇猛的大獅子、帥氣的機器人等;長方形寶寶變成大鯨魚、公交車、海綿寶寶等;圓形寶寶變成鬧鐘,正準備第二次變形不慎摔了一跤變成了半圓形,得到孩子們的鼓勵,半圓形決定不放棄,為了重返魔法比賽的舞臺,半圓形寶寶希望得到孩子們的幫助一起完成魔法學院國王設立的五個關卡,五關分別是找一找、畫一畫、加一加、剪一剪、貼一貼。在闖關途中設計一些圖片、小游戲,提前錄制的教學微視頻等,讓孩子在游戲中、微視頻中輕松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同時在故事中學習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品質。這種趣味性的故事,游戲和微視頻動畫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積極性,便于直觀地了解制作步驟,提升孩子了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理解認知方式。
五、傳統美術教學與現代美術教學的結合
無論是傳統美術的教育方式還是現代的美術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處的,不可否認,我們不能拋開必要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盡去迎合孩子的喜好讓課堂華而不實。我們需要從很多方面去思考教學設計:設計是否符合孩子年齡特征?設計能不能滿足孩子對知識點的理解;設計能不能啟發孩子的思維創新?設計能不能讓孩子學到一些新的技能?設計是否根據課程內容循序漸進?設計是否可以產生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或沖突?設計是否傳遞著正能量?教學最終能不能服務于生活?如果美術教育在設計課程中,不盡可能思考全面一些,我們的孩子很可能就被剝奪獲得廣泛的知識領域和個人反應的機會。一個好的美術教師通常是那些發現了發展自己想法的方法的,而不是訴諸模仿他們周圍看到的教師的人。理想情況下,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對美術教學有足夠的認識,接受孩子的個性發展,發展孩子的自信,根據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盡可能創造他們能輕松理解知識的環節,增強他們的想象力與天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并讓孩子從藝術中找到自己獲得內心的快樂。
案例分析: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材中《廢舊物的“新生命”》這一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需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征以及課程內容的整合,小學階段的手工課很多,廢舊物再利用這樣的課也不是到六年級才開始接觸的,六年級孩子已經掌握了常見的塑料瓶,紙板等廢舊物通過剪、切、挖、畫、貼、組合、拼接等基本技法進行創作,對于他們來說繼續這些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這時候教師需要另辟蹊徑,利用季節尋找身邊的廢舊物材料,如秋天的落葉,結合孩子隨著年齡長大感情世界越來越豐富以及對周圍環境美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特點來設計本課教學。本課筆者借用身邊隨處可見的銀杏葉來作為主要材料來展開教學。從欣賞銀杏葉的在隨風飄動的動態美;了解銀杏葉的花語;學習銀杏葉的結構;復習小學階段的手工制作方法;提前錄制微視頻示范講解銀杏葉制作玫瑰花束和粘貼畫的方法和步驟;加上廢報紙組合成花束裝飾生活環境;感念師恩,感念師恩不需大花費的情感教育來完成本課的教學。這節課利用了對于傳統教學方式對銀杏葉進行知識的普及,滿足了孩子對知識理解;結合現代美術教學的微視頻傳遞微知識,讓孩子學習到了新的技能;小學階段手工知識得到循序漸進地系統學習;拓展的設計也對孩子繼續思考新創做了鋪墊;情感教育方面傳遞著正能量;課程目的最終也回歸于生活,為生活服務。
六、結語
本文主要講解的是美術教學內容的廣泛性,簡述了美術教育方式選擇的重要性,對比了傳統美術教學與現代美術教學之間的區別,從概念、教學方式以及差異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究,最后對傳統美術教學與現代美術教學的結合作了一些思考。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美術教學更多的是關注于孩子自身的適合程度,類似于微視頻的廣泛應用以及游戲的涉及方式。總而言之,我認為美術教學本就是傳播美的教育,傳播美收獲美,作為美術教師應該比其他科任教師更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自身作為教育工作者美的品質、發現身邊的美的環境、發現孩子美的心靈。美術教學是現代社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對于小學階段孩子美術素養的啟蒙式培養仍然是重中之重的任務。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 趙荔. 淺談現代教學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2(25):138-139.
[2] 朱明亮.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J]. 小品文選刊:下,20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