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信息時代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相應的改變,適應現實社會的發展背景。核心素養環境下,要做好相應的教學改革,并在發展過程中實現準確定位,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有更清晰的認識,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小學;信息技術
一、核心素養的含義
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提出核心素養,能夠在學生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樹立德育理念,發揮其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適應社會的變化。這一環境的建立需要良好的基礎和理念,以適應教育方案的制定和政策的實施,同時,所要求的活動方式能夠體現素質教育,能夠在發展過程中對當地教育現狀進行總結,改變出現的不足,并界定教育活動中的本質內容,使得教育不會在社會變革中出現迷茫甚至走錯方向。中小學校信息技術學科在研究過程中需要正確地開展活動,在核心素養環境下適應社會需求,教授學生必備的品格等。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使教育環境發生一些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把握兩個要領,即學科核心素養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兩者缺一不可。在學科核心素養的運用過程中,需要體現學科的本質,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制作簡單表格”這一課時,教師需要把表格上的信息告訴學生,用制作表格的方法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表格的制作,并逐漸掌握表格制作的方式,從基本的過程到本質的應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思維性的思考,同時應用于其他學科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做好抽象的思考,具有理性思維的方式。與此同時,核心素養發揮作用時并不需要學科知識的輔助,而是從實際情況講述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好公民的義務,以及在教育環境中落實教學活動的理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需要從能力等方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好系統的建設,在適當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三、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教師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課程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不受重視。假如按教材的章節教學,教學內容只能完成一部分;如果不按教材章節講課,就得對教材做處理,很難取舍。教學時數較少,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并不明顯。
信息技術課沒有考試要求,教師難教,學生難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得不到肯定和認可,信息技術教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不高;學校選擇的教材不適合當地學生的實際;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夠、教學經驗相對缺乏等因素構成了教學挑戰。
為使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更好地健康發展,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統一思想,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適當增加信息技術教學課時,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考試試點范圍,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的跟蹤管理和督促檢查,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既好又快地發展。
轉變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是比較關鍵的。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經常扮演著多重角色,其不僅要承擔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還要負責其他學科的課件制作,還要負責學校網絡的管理和維護等工作。大多數小學和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待遇、地位方面均低于其他學科。
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師的作用,必須明確信息技術教師的主要職責是信息技術專業課堂教學而非后勤工作或專業維修。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使他們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所以在知識構成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對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的要求。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有的專業技術知識的支撐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要求教師投入一定的精力,掌握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從其他學科轉過來的教師。信息化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領悟,形成獨特的教學技巧。
四、中小學信息技術的發展走向
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好核心素養的培養,用學科知識打好基礎,體現更大的價值。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存在著城鄉差距明顯、城鄉師資力量不均衡、學校設備標準不一致、鄉鎮學校由于資金不足,教育過程中信息技術不能達到教育標準,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城鎮中小學由于學校設備齊全,能夠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并且在發展過程中適應社會的變化,教育效果比較明顯。
教學時,教師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由于有些地方設備達不到教學要求,學生就無法理解知識。當真的需要使用這方面的知識時,會出現難以適應社會節奏的現象。所以,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制定教學計劃,要確定今后的發展方向,不能緊跟考試的范圍制定相關的課程表,需要從整體上全面地認識教育的發展。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需要做相應的變革,在核心素養環境下準確定位,實現快速發展。以核心素養為切入點,能夠改變信息技術教學的現象,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實現信息社會等教學內容的創新,開展數字化、科學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做好創新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做好相應的轉變,收集當前社會的發展信息,判斷信息的正確性,改變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配置相應的設備,讓學生能夠緊跟時代潮流,分析信息資料,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中實現科學教學。
五、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轉型方法
信息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好相應的改變,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以及教育環境的變化,教學模式需要做出一定的轉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有效的模式才能完成教學目標,保證達到教學目的。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提升主動創造能力,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在學習“拼圖形,比創意”一課中,教師僅僅只需要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我創造意識,利用課堂中的設備拼接圖形,并講述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探索,積極參與,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學習的主題方式,使用多種方式適應新課標的改革。
例如主題教學以及專題教學等,學生能在各種環境中理解所學知識,教師只是學習過程中的引路者,起到指引作用。學生需要在受教育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在學習中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此種教育方式主要受到核心素養的影響,形成良好的品格,樂于助人、友善待人等。在此環境中學生能提升主動性,在小組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強制要求學生按照制定的標準進行學習,需要發揮學生創作能力。針對Scratch軟件引進教學工作中,學生需要自我思考,創造更加有趣的程序,實現創造能力。教師需要主動迎接新時期教學模式的變革,積極主動適應新的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數字空間的管理的能力,并做好榜樣,讓學生能在大環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六、結語
總之,核心素養背景影響下,信息技術教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保證學生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現代新課標的改革,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提升主動性。教學過程以及目標需要在發展過程中進行定位,確定發展的方向是對的,才能實現新的變革,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 吳磊,李莉.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估研究[J]. 新課程,2021(33):78.
[2] 裴學兵. 信息技術教學的挑戰及改進[J]. 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1(04):33.
[3] 林俊清. 核心素養下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定位與走向[J]. 天津教育,2021(22):162-163.
[4] 劉學民. 信息技術與中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策略探討[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7):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