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文
摘? 要:因班級中一生的怪異行為,與其家長溝通有阻礙,隱約間造成教學之無計,刺激著教師的心靈,影響著心理和人格。為此,加強修養,轉變觀念;抓德育教育契機,啟幫扶管理模式;讓學生擺正心態,求師以生為本;建立良性關系,凝聚家校合力。終獲學生有所改觀,班級發展良好,教學秩序正常。
關鍵詞:特殊個案;德育教育;以生為本
一、見招拆招繞指柔
班級是德育的主陣地,而愛則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班主任用愛守護每一個學生,同學們用愛傳遞溫暖,大家用愛營造溫情滿溢的班集體。大腦袋白皮膚的小男孩曉東,入學頭兩天就不同,對教室里的一切都觸摸玩耍。那天午后,教室門口的走廊上,曉東開心地推著車在門口走廊前進掉頭,還不時向旁邊圍觀的哇哇叫,看我忙去阻止,推著車飛快地往操場跑,一直跑到停車場旁才停。牽著他的手進教室,招呼大家靜聽感受,教育大家不該出類似的狀況。和曉東媽聯系,她不信,直言不可能。但我希望家長能教育曉東。確實,接下來幾天曉東看到陌生好奇的東西能不亂動,及時在班里表揚他,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更于家長接他回家時進行了表揚,感謝家長的支持,肯定孩子的進步。可第二天,曉東又推一輛拉貨平板車,從行政樓走廊一直推到相隔50米之遠的教室門口,吸引了整樓師生的目光。我再次與同學們一起,勸說教育。中午溝通時,他媽說會教育。班級立即開展了“危險的事情我不做”的主題班會,對曉東的行為討論,讓學生通曉危害,還通過講故事、觀看視頻等方式,意在杜絕危險的舉動。此后成立應急幫扶隊,留意其舉動,重在減少麻煩;鍛煉其他學生的處事能力,及時表揚,還指導一些簡單易行的做法;互幫互助間,破解了他的許多怪招,控制事態的蔓延。班里愛意滿滿,正能量滿滿。
曉東的行徑無以言表:上課時以上廁所為由去體育館摔凳子;下課肚子不舒服不去廁所,跑樓梯上其他樓層教室門口拉屎;課間捅電腦主機光驅、砸鍵盤;午休后拆學校科學長廊展出的科技小制作……奇奇怪怪的舉動每天都有,和曉東媽媽的溝通也從事情發生后的短暫交流,變為從每天晨起到睡覺期間幾乎不停地反饋、討論、勸導。或許幫扶到位,學生和其他家長尚諒解,使教育能繼續。
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實對曉東教育,由于帶全班一起共進退。抓特別抓典型更要抓全班,化煩為利,顧表象看實質。教育有所為,使生有所會,有所獲。
二、諱疾忌醫變可逆
當學生表現出不合理的行為舉止時,應當分析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從行為舉止看,曉東好動,常東摸西扯,而教育效果甚微,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愛自言自語,常違反課堂紀律,據查像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外在表現。可能是曉東媽媽孕期服藥不當,可能是曉東出生后被過度保護,感官刺激不足造成的。建議曉東媽媽帶去求醫,能夠針對曉東個人特性,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來改善曉東的癥狀。建議多次,他媽媽帶著孩子才去。這恰給其他家長當作活化了的教材,產生了許多好家長,如家長主動私下處理孩子間的偶發事件,過一段時間就有家長主動匯報小孩的近況。許多家長們格外重視學生安全與健康監督、了解和處理,格外相信我發的溝通信息,很少因為曉東帶來的負能量而生怨言。學生肯定告訴了爸媽,我處理問題的方法,深得家長的認同。使家長深感,教師不嫌苦累,對學生從不推諉踢球,時刻對每生付出真心和努力。出現棘手事家長也無須我多言,著力解決。
三、家校合力贏福利
針對曉東每次的行為,除了在學校和曉東面對面談心,對曉東提出建議外,我也及時與曉東媽媽溝通,將前因后果、談心過程及班級活動都告訴她,并和她討論家中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在家庭教育上更全面更到位。每次曉東媽媽在家教育后,也會及時與我溝通,告知教育方法,曉東當時的狀態。第二天我會格外注意曉東改進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及時表揚或指正反饋。與曉東媽媽的溝通,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之余,使得我這個班主任工作充滿耐心、恒心和愛心,時時處處能像老教師一樣處理一些班級偶發事件,假如學生犯了錯,不是指責懲罰,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予以一定的寬容和諒解;也能似家長,摸摸頭和小手,幫擦擦臉或梳理一下頭發,把正紅領巾或者戴好黃帽子,讓學生感到滿滿的親切感;蹲下身子跟學生一道,分析怎樣與同學共同學習、討論、致歉……值日班長輪流崗的學生,對班級甭說多上心了,協調好班級一天的學習、安全、衛生、就餐、出操,班級管理井然有序,全面提升班級凝聚力。
四、以點帶面眾受益
有段時間,與曉東媽商量好,每天在教室后門上貼張鉛畫紙,作為他的涂鴉墻。下課的時候,喜歡畫什么都可,涂什么顏色均行。其他學生也可以隨帶筆和紙,只不過必須畫得像樣。每每他出現新狀況,我和學生就及時想法進行安排處理,或尋找其心理生理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晨間活動時,值日班長一定幫著著手展開討論話題,及時對其進行真誠地勸說,簡單地幫班主任教師處理偶發事件。難能可貴的針對他上課時的怪異行徑或偶爾的怪叫已免疫,沒有蔓延和擴大趨勢。確實,曉東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是一個個的德育教育素材,可用來幫助學生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為此展開了一場又一場主題班會。
五、家長陪讀惠三方
N次的難分難解留有后遺癥。家長感覺孩子正常,可能是教師抱有成見。曉東媽與多位教師有膈應,帶著曉東到老家湖南某小學試讀不收,參加了私立學校試讀想轉學不成。抑或求神拜佛,抑或算命測字……家長和孩子陷入了惡性循環,導致雙方生理心理都受到損傷。作為教師必須重視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作為學校肯定盡力給每一個孩子學習的幫助。為此,多次到他家溝通,可以說是真心實意地提醒家長,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給孩子創造適當的觀察機會;懲罰與獎勵巧妙結合,把控好力度;帶孩子求醫,適當讓孩子在家休養。之后,重返校園,要求家長陪同孩子學習,做好其他家長的認同工作。真誠的心深深地打動了家長,也感染了每一個家長。雖然付出的艱辛無以言說,但是教師的職責分量不輕。曉東媽特意為校領導敬贈一捧鮮花,以示感謝,也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孩子的精神狀態恢復了一些,正常了不少。對其他學生影響減少了許多,班級教學秩序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科任教師的心境好了,眉頭舒展了。
德育養成過程是長期的、復雜的、多方位的。在班里,每個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德育教育的一個小小的主體,曉東也是。對他心靈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風暴雨式的,而只能潤物細無聲,德育教育追蹤著我班主任生活的每一天乃至各個環節。并從個案推廣到全部,有言語說教到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真正由易到難,推陳出新,切切實實地培養和造就良好品德的學生。可以說,在教育曉東的同時,更好地提升了全班學生的品質素養,一點一滴、積少成多,希望最終達到至臻完美。面對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兒童,我們既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努力讓學生成為心情愉悅、身體健康的人。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朱香華. 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 思維與智慧,2016(20):22.
[2] 曾平進. 班主任德育工作改善舉措的分析[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