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提倡的是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且必須貫穿于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在這種形勢下,藝術類教學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音樂教學在各個階段的教育領域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廣大教育者必須認識到流行音樂與之融合的必要性,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學習需要,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初中音樂;流行音樂;引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2-0088-03
引? 言
流行音樂作為現代音樂的表現形式之一,對青少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尤其是對初中生來說,流行音樂在其學習和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革新,初中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教授學生的音樂技能逐漸過渡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這種形勢下,流行音樂的融入至關重要。鑒于此,本文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重要意義及有效策略進行深入研究,闡述了具體的研究內容,旨在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
一、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現狀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在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成為當前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與過去相比,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鑒于此,音樂教師必須對實際教學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并進行深入分析,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初中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掃清障礙。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初中音樂教學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首先,從教學內容來看,初中音樂教學內容主要以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為主。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音樂種類逐漸增多,音樂形式不斷豐富,但這些并未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體現出來,音樂教材內容并未革新。其次,從教學形式來看,目前許多教師仍采用“示范式”教學模式,即教師向學生示范音樂作品的演唱方法,讓學生被動地進行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缺少樂理知識的傳授,還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音樂教學效果是極為不利的。
(二)缺乏對流行音樂的正確認識
從本質上來說,初中音樂教材是音樂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考依據,其為教師明確了教學方向。許多教師即便引入一些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其類型特點都是大同小異,并未做到真正的內容補充。同時,初中音樂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多為傳統音樂素材,這就導致許多教師普遍認為流行音樂與初中音樂教育目標“背道而馳”。在缺乏正確認知的情況下,鮮有教師將流行音樂融入音樂課堂,這嚴重影響了初中音樂教學的現代化發展。更有一些教師認為,流行音樂會向學生傳遞負面信息,不僅沒有引入流行音樂,還會限制學生對音樂的選擇范圍,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音樂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音樂教師只有貫徹落實教學主體要求,才能將音樂教育的有效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但是,從目前初中音樂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許多學生都對音樂缺乏學習興趣,在音樂課堂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在教學主體要求難以落實的情況下,初中音樂教學體系的完善與優化也會受到阻礙,這對實現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極為不利的。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種現代音樂形式,流行音樂的引入不僅能夠在內容和形式上對初中音樂教學進行豐富,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改善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具有積極的影響。
(一)有助于落實教學主體要求
從初中生的實際發展規律來看,他們對流行元素有著較強的趨向性。換句話說,大部分流行元素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受其吸引的情況下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典型的流行元素,恰好符合初中生的價值取向,將其引入初中音樂教學,能夠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進一步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
(二)有助于優化音樂教學結構
首先,從音樂教學內容來看,流行音樂的引入無疑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傳統的音樂教學一般以音樂教材為參照,而音樂教材中的內容以民歌、器樂為主,具有一定的單調性。流行音樂的引入恰好彌補了音樂教材內容的單一性,不僅有助于構建系統的音樂知識體系,還豐富了音樂類型。其次,從音樂教學形式來看,流行音樂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音樂教學形式以聽為主,強調音樂的感染力,促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從而強化自身的審美意識和情感認知。而流行音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表達,在實際教學中以唱為主,使學生在聆聽之余還需要借助音樂將自身的情感表現出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完成了知識的內化過程,最終優化了教學體系[1]。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相較于音樂技能,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更具綜合性和全面性,對音樂教學的要求也相對較高,而流行音樂的引入恰好能夠滿足培養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實際需求。首先,流行音樂的引入有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音樂興趣。將流行音樂引入初中音樂教學,既能拉近音樂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能放松學生的身心,這對挖掘學生巨大的內在潛力是極為有利的。其次,流行音樂的引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2]。通過上述內容可知,流行音樂的引入極大地豐富了初中音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音樂文化的藝術內涵,在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這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有效策略
根據上述內容可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都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對流行音樂的正確認知,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爭取在實現流行音樂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顯著提升,從而更好地達到初中音樂教學目標。
(一)從學生發展規律入手,選擇合理的流行音樂
現階段,隨著流行音樂的不斷發展,其內容和類型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和多元化,既包括正面的、積極的流行音樂,又混雜著負面的、消極的流行音樂。鑒于此,教師在引入流行音樂的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篩選,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及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流行音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流行音樂,爭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初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渴望自由和獨立,但是缺乏相應的自我約束能力,對生命的認知水平并不高。因此,教師在流行音樂曲目的選擇上應以生命教育為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例如,在教學《生命之杯》時,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怒放的生命》《感恩的心》《重頭再來》等作品,讓學生在流行音樂的感染下體會生命的珍貴,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另一方面,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流行音樂,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偏離教學目標。流行音樂的引入是為了彌補傳統音樂教學的不足,為音樂教學服務。因此,教師在選擇流行音樂時,必須以教學內容為核心,將流行音樂的有效價值充分發揮出來[3]。例如,在教學《兒行千里母擔憂》時,由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傳統戲曲、京劇為主,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圍繞傳統戲曲、京劇改編的流行音樂,如《身騎白馬》《肝腸寸未斷》《新貴妃醉酒》等,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探究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二)從創新教學形式出發,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
由于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在教學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要想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有效價值,教師必須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引入課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優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豐富學生的視聽感受,從而發揮流行音樂的教學價值,進一步促進音樂教學水平的提升[4]。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音樂教學形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認識到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結合教學要求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以便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加州旅館》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其他歐美歌曲,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現場演奏的視頻,以此渲染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將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相結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一些類似的歐美歌曲,然后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從素材收集、分享感悟、自主創作等多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實現教學的多元化發展。
(三)從音樂內在聯系切入,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從表現形式來看,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有著巨大的差異。但從本質內涵來看,兩種音樂類型體現的都是時代情懷,流行音樂是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鑒于此,教師可以從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內在聯系入手,將時代情懷作為教學核心,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音樂知識體系,從而增強流行音樂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音樂教學的核心內容,針對內在價值進行全面分析,并從多個角度引入相關的流行音樂,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強化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內在聯系,增強音樂知識的系統性。
例如,在教學《歌唱祖國》時,教師可以將年代作為引入流行歌曲的依據,依次引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祖國你好》《我愛你中國》等作品,讓學生通過對比欣賞,體會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密切關系,同時感受祖國的飛速發展,從而為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從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著手,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還要強化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如此才能達到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對此,教師要從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著手,通過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多樣的音樂文化,在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認知和文化感知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音樂故事”大賽,讓學生收集一些音樂故事,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故事內容展現出來,以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這種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促進學生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的提升,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 語
綜上所述,對初中生來說,流行音樂不僅是音樂素材,還是學生放松身心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流行音樂對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音樂教師必須認識到流行音樂對初中生的吸引力,將其與音樂教學有機融合,在優化教學結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流行音樂對初中生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其融入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將流行音樂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將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詹莉.流行音樂對初中音樂教育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20(04):25-26.
[2]張鎖愛.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研究[J].文體藝術,2020(06):88-89.
[3]劉玲怡,趙一娜.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探討[J].學周刊,2019(33):158.
[4]廖顯偉.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策略[J].教育論叢,2019(08):58-59.
作者簡介:蘇錦秀(1977.8-),女,福建順昌人,任教于福建省順昌縣仁壽中學,少先隊總輔導員,一級音樂教師,曾獲南平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順昌縣“先進德育工作者”、順昌縣“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