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竹
關鍵詞:中學生;戀愛心理分析;指導方法
近年來,在中學校園中出現了戀愛現象,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幾個主要方面:1、原生態家庭影響,父母離異或關系不和,孩子從小缺失愛,長大后更加倍渴望愛與被愛;2、人際交往障礙、友誼關系缺失,自卑、沮喪、孤獨的心理,導致他們為了尋求關注、證明自己;3、現實與網絡誘惑太多,戀愛觀扭曲;4、有和異性相處的愿望,不懂得拒絕,當朦朧的愛情來臨時,男女同學都情不自禁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5、遇見情感困惑時試圖與師長溝通,結果更受打擊,變本加厲報復師長,助長逆反心理。
以上中學生戀愛狀況,致使教師及家長在引導方式上深感困惑。而中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更是時代的建設者。因此,教師在學生出現戀愛萌芽趨勢時,應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對學生進行及時地心理疏導,防止戀愛現象對學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教師在整合教育資源過程中,可與學校進行聯動,在校園內建立中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室,由此可建構師生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橋梁,讓教師可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并對發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深度地探討及解決。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轉移學生的情感視線
從正面角度進行分析,基于中學生的性格角度出發,這一時期的學生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男女生在接觸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懵懂的情感,而且對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講,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發育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使學生漸漸對異性產生了好感。同時,由于校園團體活動的增多,導致男女生接觸的機會也隨之增多,在主觀上也是誘發早戀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面對學生早戀,教師及家長不可擺出當場說教的面孔,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及時地給予疏通,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運用平和的語氣,柔和的語言,促使學生能夠自愿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由此教師可采取有效的解決辦法來幫助學生。例如:教師可聯動學校,在校園中組織豐富的社團活動,設計出豐厚的文化內容,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精力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如,校園知識競賽活動、趣味游戲活動等,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建立校園心理輔導室,營造綠色校園氛圍
從側面角度進行分析,隨著我國文化及科技水平的不斷增強,學生獲社會資源信息的途徑尤為便利,尤其是近年來影視作品及文藝作品中出現了眾多描述情感的場面,導致這些信息誘導我們的學生,促使學生對美好愛情產生了向往及憧憬之情,致使學生去效仿這一行為,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另外,現階段中學生的學業壓力相對繁重,致使一部分學生難以承受學業帶來的壓力及打擊,使學生無處宣泄及傾訴,在有意及無意之間想尋求情感的撫慰,從而引發了早戀現象。因此,作為中學教師,應采用科學及合理地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愛情觀。屆時,教師可在校園中設置心理咨詢門診,為學生對青春期敏感類的問題及學習問題提供傾訴場所,由此可舒緩學生的學習壓力及情感困惑。其次,為了保障學生的隱私,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匿名信的方式,傾訴自身的疑惑,促使教師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并及時止損。
三、家校共育,創新教育管理理念
從全方位角度進行分析,基于家庭教育角度來講,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一部分家長出于工作繁忙等原因,疏忽了與學生的溝通,而對于中學生來講,學生急于獨立,往往想擺脫家庭的束縛,向往精神上的自由,導致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戀愛層面上,由此深陷早戀的誤區,導致無法自拔。第二,一部分學生的父母由于離異等原因,致使學生缺少父愛及母愛,長此以往學生心理將會形成孤獨感,促使學生的內心對情感需求較為渴望,由此學生會轉向同齡異性尋求安慰,力求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應不斷地與家長進行溝通,教師及家長不僅應深入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應適時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對于早戀現象的發生,家長及教師應循循善誘,通力合作,互通信息,采取妥善的處理方法,讓家長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學生的內心可獲得歸屬感及幸福感,從而可幫助學生走出情感誤區。或者,學校可定期地在校園內舉辦青少年心理教育講座,引導家長與學生共同進行聆聽,由此可為家長化解學生的癥結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因勢利導,創新教學方法
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基于教師的教育方法角度來講,一部分教師的教育方式過于極端,對學生的早戀現象采取大聲訓斥的教育方法,甚至有部分教師私拆學生的信件,在某一程度上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此,對于早戀現象的發生,教師應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問題,多角度地開導及呵護學生,將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及親人,以朋友的角度出發,提出實質性的建議,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認識到早戀的危害性,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多參加課外公益活動,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知識眼界,使學生的知識視野能夠更為廣泛,讓學生可樹立遠大的抱負。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教師應遵循以尊重個體、因材施教為教育原則,對于不同學生心理特點作出具體分析。如,第一,堅持以保護學生隱私為原則,不得公開學生的隱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第二,以心理疏導為主,不可進行正面批評。第三,教師在實踐教育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心智發展尚未達到成熟階段,因此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考慮及適應時間,不可急于求成,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感,引導學生獨自解決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校、教師、家長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問題,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采取高效的教育手段,由此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方可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促使學生在青春期階段能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唐研. 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青州市某初中為例[D]. 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4.
[2] 張艷玲. 怎樣理智認識友情與愛情——對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情感的心理分析指導[J]. 商品與質量, 2010, 000(30X):P.14-14.
[3] 王敏. 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現狀分析和策略指導的研究——以姜堰地區高中生為案例[D]. 蘇州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