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鐸權
摘要:大多數小學生都愛說真話,一句句稚言時常觸動為師的心弦。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和孩子計較,然而在孩子們習作時卻很難做到。不難發現在寫話或者寫作時“無忌“的“童言”,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的勇氣,也逐漸成為一部分孩子丟失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到底對世間萬物都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習作時和寫話時有什么心理障礙?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紙上也能敞開心扉,寫下自己所想、所見、所聞呢?這些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要根據本班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必須研究清楚和必須加以疏導的。
關鍵詞:小學寫話教學;敞開心扉;鼓勵
通過多年來年來的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中年級片段教學地觀察與研究,我發現了我們小縣城小學生作文心理障礙通常表現為:其一是怕寫話,寫作文,一提作文心理就產生消極反應—發愁、緊張;其二是人云亦云,一寫話寫作文就照搬照抄和別人一樣的話;其三是生活實踐觀察經驗嚴重不足;其四是懶筆的孩子比較多。會說,不想寫下來。當然以上四種是較為明顯的心理障礙。
一、孩子打不開心扉現狀
1、孩子缺少鼓勵
學生好不容易完成一篇習作,但面對一大堆類如“脈絡清晰”、“描寫細致”、“語言生動”等等的要求頓時黯然失色,而一般老師的批語又常常少有。這樣無疑會導致學生對習作產生畏懼心理,漸漸失去習作的信心和熱情,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作文心理障礙。敞開心扉寫下的話又被忽視,久而久之覺得勞動都是徒勞,所以干脆不想寫了。
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
碰到一個習作題目,由于記憶庫存空蕩,學生往往出現咬破筆頭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習作得按時交,一些學生只好挪別人經歷、感受、換上主人公仿寫一篇交上。又因為一定程度省的道德教條化,致使孩子有意無意“美化”真實。寫小動物,大部分可能寫溫順的小白兔;寫人,一半可能寫幫助生病的同學補課;寫家人,一部分可能寫下雨了,沒帶傘,媽媽送傘,還把雨傘挪向自己這邊……這寫大多在生活中都會出現的例文套子束縛了孩子的思維,再加之寫作教學前、習作時、寫作后老師往往都沒給足夠的時間給孩子,造成了小學生不能敞開心扉寫。
二、敞開孩子心扉策略
1、興趣至關重要
一到習作課大多數老師也許就是先講幾點寫作的表達方法,念一篇例文,然后就讓孩子寫。在孩子的大腦里選擇那么一個人,一個動物或者一件事來寫,簡直是大海撈針。老師所講的表達方法也是幾條空殼,許多孩子仍然是“無米之炊”的狀態。所以,我認為習作之前我們為孩子們做好實踐探究的準備,而不是下載各種例文。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下冊二單元是寫每個人自己喜歡的玩具。在那節課之前我就布置選自己家里的最喜歡的玩具帶到教室。上課時引導孩子們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的玩具的外形和怎樣玩的。然后,小組推薦一位同學上講臺介紹自己的玩具。回想那二十來分鐘,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齊刷刷的聚焦到講臺上,就連平時愛開小差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后我又說:“今天我們再來觀察自己的玩具,并把它寫下來,課后再把你的玩具介紹給同學相互玩好嗎?”“好”回答特別興奮。接下寫自己的玩具的外形、顏色、材料、具體的玩法、如魚得水。第二節課寫完,二年級的寶貝們有一半的孩子寫了三百多字。之后我又布置了系列的觀察日記,孩子們都興趣盎然的記錄下來,并且樂滋滋的和同學讀著玩具的樂趣!辦公室的同仁都紛紛照下那些敞開心扉書寫的稚言!孩子們都用稚嫩的筆觸表達了對那那些小玩具的著迷與喜愛之情!
2、引導孩子積累語言
我認為積累分為兩類。其一是生活積累。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天每刻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如果引導孩子每天用一句話記下當天的記憶深刻的東西,那孩子提起筆無東西可寫的心理障礙也就迎忍而解了。其二是閱讀積累。課本、雜志、電視、課外書都可以作為閱讀的對象。可以每周讓孩子們展示一下自己的積累收獲,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句進行交流。生活經驗的積累對孩子們敞開心扉談至關重要。它不僅降低學生習作的坡度,而且有效的預防小學生習作的心理障礙,促使學生敞開心扉書寫。
3、鼓勵說真話。
現在學生作文當中不難發現假話、空話,實在令人頭疼,這主要原因一些老師一開始就給學生習慣性作文思維,不讓學生說真話。比如說面對“蠟燭”就要贊頌無私奉獻的老師,說起“烏鴉”自然是“不可贊美”的等等,如此培養學生的不正是說假話、空話、套話嗎?只要說真話,抒發真情實感,我們就給予鼓勵。評語盡量多鼓勵少批評,多圈點勾畫。相信學生在享受到“跳一跳,可摘桃”的樂趣之后,就會自然的敞開心扉的流落真情!
小學生的心理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及時調整引導導方式,改進習慣性作文思維意識,定能克服小學生作文心理障礙,使孩子們在習作啟蒙階段能敞開心扉書寫所見、所聞、所感、所做!教師要把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當作一本本書去研讀,讀懂孩子,做一個懂心理的智慧教師,定能使孩子們的習作如鮮花,令人贊賞 ;如美酒,令人品味;如希望,充滿曙光,真正回歸“敞開心扉”書寫世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