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仙
摘要: 目前,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其父母都是長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給老人或親戚或朋友,這些父母片面的認為只要孩子不缺錢就萬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卻讓家長們始料不及。很多留守兒童在身體發育、性格形成、觀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護和引導,造成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難生,學習上的后進生,思想、行為上的問題生。為了減少上述現象的發生,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齊心協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兒童的問題解決好。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構建中國式的和諧社會,這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聲,尤其是廣大農民朋友的愿望――這更突出的表現在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上了。有人稱城市務工的農民朋友的子女是“無根的一代”,是因為他們既不熟悉自己的家鄉,更不熟悉農村,他們不可能再像父輩一樣在城市里扎不下根就回農村去,這些“無根的一代”,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做城市的過客,這樣就導致他們在城市中沒有根,在農村也沒有根,衍生了他們的困惑和迷茫,也就多了些憤世嫉俗。生活的艱難,對前途的絕望,極易使“無根的一代”鋌而走險。據調查:農民工子女頻頻走上犯罪道路,并且呈不斷增長的趨勢,今天已經有1億多農民進城務工,農民工第二代已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如果這個群體中有1%的人犯罪的話,后果就不堪設想。然而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遠比這些“無根的一代”更難,更欠缺,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目前,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其父母都是長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給老人或親戚或朋友,這些父母片面的認為只要孩子不缺錢就萬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卻讓家長們始料不及。調查顯示,由于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缺乏父母的關愛、引導和教育,大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以下一些問題:一是生活問題,由于沒有父母的生活照顧和引導,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生長發育得不到保證,身體健康也受到很大損害。二是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的自覺性不高,消極學習的現象和思想很嚴重,有的還產生厭學情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學業偏差,嚴重的甚至還有逃學或輟學的。三是心理問題,由于親情缺失,留守兒童缺少情感溝通和疏導,情感和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一些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困惑,心理極度不健康。四是道德行為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發生事情得不到及時糾正,更是缺乏父母的教育引導,缺乏必要的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很差,甚至于缺乏是非觀念,違法違紀案頻頻發生。五是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而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人身安全得不到必要的保護。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使得很多留守兒童在身體發育、性格形成、觀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護和引導,造成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難生,學習上的后進生,思想、行為上的問題生。為了減少上述現象的發生,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齊心協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兒童的問題解決好。
留守兒童往往都是一些隔代教育,上代教育或自我教育,而這些教育方式往往都是一些不良的教養方式。比如:一些人一遇見孩子犯錯誤就簡單的以體罰就完事,但另一些人則完全相反,對孩子的錯誤熟視無睹,聽之任之。特別放縱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的需要上,一些人是一味的拒絕,表現為極度的冷漠,而另一些人則是創造條件滿足孩子的需要,生怕孩子不夠,尤其是在金錢等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就使得這些農村留守兒童養成不良的行為模式和行為習慣。
家長也應該注意到,不要一味的把“忙”、“沒時間回家”作為理由或是借口,一定要盡量抽出時間來和孩子溝通和培養感情,來自父母的親情和溫暖是任何人都不能夠取代的,而讓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長自身的關注和愛護,相關機構的關注和措施是治標不治本,只是輔助手段,從各個方面減少對孩子的不必要傷害。
比如,有的學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制度。各班級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對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建立校園媽媽(爸爸)代理制。動員全校黨員教職工根據學校留守兒童的人數每人聯系幾名兒童,當好校園媽媽(爸爸),以一個家長的身份去關注兒童的成長,關心兒童的生活,密切注意兒童的心理變化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健康快樂的成長。開展以“感恩”、“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等為主題書信大賽活動,通過兒童發自肺腑的親情告白,抒發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親人的感激之情與感恩之意,以達到震撼心靈,培養健康情感的教育目的;開展“爸爸(媽媽)在外打工的故事”為主題的故事會,讓留守兒童講述自己從父母那里聽來的“在外打工的故事”,或邀請中途回家的家長講述,對兒童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成才教育;對留守兒童進行專門的法紀教育、自理自護教育,指導兒童雙休日合理休閑,安全游玩、自覺學習,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利用網絡把學生家長與這些留守兒童聯系到一起,在網上面對面的談心交流,讓留守兒童在網絡教室里感受親情,去聆聽家長的教誨,體會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總之,只有讓所有的人,所有的機構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才能把留守兒童教育好,為祖國的建設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減少犯罪,才能構建真正的和諧社會。留守兒童是一個越來越龐大的群體,讓社會多一點關愛,而父母自身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他們的世界里多一點溫暖,既然給了他們生命就也要給他們一方充滿陽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