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旭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女性自我意識的不斷提高,愈來愈多農村女性的生計不再局限于家庭照料與農業生產。農村女性生計重構,不僅能促進自身發展,對家庭、鄉村與國家發展也能產生一定影響,但農村女性生計重構受制于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差異化對待、傳統性別觀念與“家本位”價值觀念、父權制下的性別分工、家庭教育的“性別差異”投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文章通過分析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的負面影響,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路徑,以期助力農村女性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農村女性;生計重構;提升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2)12-0123-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C913;C923? ? ?文章標識碼:A
“隨著工業化迅速發展與城鄉體制持續改革,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內涵和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作為‘能動的主體嵌入中國式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半工半耕”生計模式[1]”,加之農村女性自我意識不斷提高以及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國家出臺多項利于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的政策,《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提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婦女事業發展,先后制定實施了三個周期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為優化婦女發展環境、保障婦女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保障”[2];《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強調,“促進婦女平等就業,有利于推動婦女更加廣泛深入參加社會和經濟活動,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活力”[3];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4]”,在此基礎上構建“互聯網+”女性創業就業服務體系[5]。農村女性對家庭照料、子女教育、家庭開支和社會穩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鑒于此,文章從農村女性生計現狀出發,進一步分析農村女性生計重構在微觀、中觀、宏觀層面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的提升路徑,這不僅有利于農村女性的自身發展,而且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社會和諧發展也產生了積極意義。
1? ?農村女性生計現狀
農村女性的生計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一是由農業生產衍生而來的農業雇工,對負有家庭照料主要責任、不能進行長時間生產活動的農村女性是較合適的生計選擇;二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服務業的比重逐漸上升,這為農村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村女性選擇到超市、商場、飯店等服務業就業,不僅能滿足農村女性基本生活需求,也為農村女性拓寬了就業空間;三是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為農村女性生計重構與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2? ?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的影響及負面影響原因分析
2.1? ?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的影響
2.1.1? ?微觀層次—個人
一是農村女性經濟獨立實現,家庭地位顯著提升。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女性為減輕家庭經濟壓力,進入勞動力市場,農村女性在實現經濟獨立的同時也擁有了更大的家庭決策權,其家庭地位與社會地位得到提升。加之大部分農村女性的丈夫在外務工,丈夫在家庭中缺位,這更加凸顯了農村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二是農村女性自主意識加強,自我價值提升。農村女性生計重構使其更具獨立意識與自主意識,不再依賴丈夫與家庭,不再滿足于家庭婦女從事農業耕作的角色定位,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農村女性生計重構過程中用實際行動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三是農村女性勞動負擔加重,自我發展受限。一方面,在農村女性生計重構過程中,農村女性需同時承擔照料家庭、農業生產及家庭生計等多方面的責任,在多方壓力壓迫下,其勞作時間明顯增加,勞動強度顯著加大;另一方面,農村女性生計重構并沒有使得農村女性從農業生產與照料家庭中脫離,表面上看似實現經濟獨立,實則向“既主內,又主外”方向演變,家庭責任加重,加之農村女性自身專業技能的限制,大部分農村女性只能選擇到福利保障差、上升空間較小的企業或公司工作,農村女性的發展收到一定限制。
2.1.2? ?中觀層次—家庭
一是增加家庭收入,促進家庭發展。農村女性生計重構增加了農村女性對家庭經濟方面的貢獻,同時,農村女性就近就業,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生活成本,進一步促進家庭發展。
二是家庭成員得到照料。在農村,對家庭及家庭成員的照料任務主要由女性負責,若女性外出工作,家庭成員照料水平將會下降甚至得不到照料。而農村女性就近就業,尤其是從事移動互聯網職業,能自由支配時間,兼顧照料家庭責任與進行有酬勞動[6]。
三是重視子女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由于大部分農村女性文化水平較低、專業技能不過硬,農村女性在生計重構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這使得農村女性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堅信“知識改變命運”,進而更加重視子女教育,并增加教育投入成本。
2.1.3? ?宏觀層次—鄉村、國家
一是填補勞動力空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一方面,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由農村前往城市務工的勞動人口越來越多,農村“空心化”現象突出,而農村女性生計重構可以填補農村勞動力外流帶來的勞動力空缺;另一方面,農村女性就地就近就業,能夠推動鄉村產業與經濟發展,同時為家庭發展、農業生產、鄉村治理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是農田荒置,糧食產量減少。一方面,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農業收入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生產活動產生抑制效應,加之農村女性丈夫外出務工、老人勞動能力弱,農業勞動力十分短缺,進一步導致農田被荒置,糧食產量減少。另一方面,雖然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有較好的生計穩定性,但非農就業能快速提高生計資本量[7],盡管部分農村女性生計重構過程中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但由于從事非農生計獲得的收入遠高于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收益,大部分農村女性將精力放在非農生計上,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減少,農田耕種也受到一定影響,糧食隨之減產。
2.2? ?農村女性生計重構負面影響的原因分析
傳統性別觀念等不利因素阻礙著農村女性生計重構進程,這些不利因素使農村女性在勞動力市場處于收入較低、工作穩定性較差、發展空間小的弱勢地位,其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對農村女性生計重構的負面影響進行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分析時應將其生計現狀與社會文化背景相結合,具體如下。
2.2.1? ?家庭生命周期的再生產需求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和變化過程,一般可分為單身階段、新婚階段、滿巢階段、空巢階段、退休階段和鰥寡階段六個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生命周期的轉變,家庭生活與發展成本日益增加,在新婚階段面臨買房、買車等壓力,在滿巢階段用于撫養孩子的支出大大增加,為了緩解家庭壓力,農村女性需要就地就近就業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2.2.2? ?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差異化對待
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差異化對待表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針對同一類崗位,雇主認為男性與女性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因而更傾向于男性求職者。其次,在薪酬待遇方面,存在著許多顯性或者隱性的性別差異化對待,許多女性勞動者真正獲得的崗位并不與自身能力相匹配,這導致女性勞動者工資水平與男性相比普遍較低。最后,在職位晉升與職場發展中的性別差異化對待。由于生理差異及家庭原因,女性從業者工作的連續性較差,職業生涯也更短,加之領導或同事的不公正對待,更使得女性勞動者想向高職位發展困難重重。
2.2.3? ?傳統性別觀念與“家本位”價值觀念的影響
農村長期延續著傳統性別觀念并受“家本位”價值觀念的影響,限制著個人作為“理性經濟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 而是關注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系和代際責任, “過日子”理念作為農民生存邏輯得到更好的詮釋[8]。農村女性從小被灌輸這些觀念,缺乏自我發展意識,在從事其它生計的同時仍要以家庭為重,被捆綁在家庭瑣事領域之內,進一步阻礙了農村女性生計重構。
2.2.4? ?父權制下的性別分工
性別分工是在家庭內部分配勞動力資源的一種形式。父權制下的性別分工束縛著農村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或是在兼顧家庭照料責任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從事其它生計。此種分工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女性的生計重構。
2.2.5? ?家庭教育的“性別差異”投資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體力勞動是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男女之間的生理差異和教育的效益轉化程度,農村家庭顯然更青睞對男性進行教育投資。由于“性別偏好”形成的重男輕女傳統思想觀念使父母對女孩的教育投資較少,而這種“性別差異”又不可避免地影響農村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進一步限制了農村女性生計重構與自身發展。
3? ?對策及建議
3.1? ?改善就業環境,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一方面,改善就業環境。首先,當地政府應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其次,優化鄉村產業結構,相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給予支持,給農村女性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次,提供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女性在生計重構過程中的競爭力;最后,匯總就業信息資源,給農村女性生計重構提供便利,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政府應建立健全農村女性群體的就業保障制度以及醫療、教育、養老等福利制度,為農村女性生計重構保駕護航。
3.2? ?轉變傳統觀念
受傳統社會性別觀念與父權制下性別分工因素的影響,形成了“男外女內”的分工模式,農村女性家務勞動價值容易被忽視,亟需轉變群眾傳統觀念。首先,宣傳部門應利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宣傳男女平等的思想;其次,充分考慮農村女性的權益和訴求,在實踐中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3.3? ?減輕農村女性勞動負擔
一方面,將家務勞動社會化。農村應開辦兒童托管、老年照料、社區服務站等服務機構,將家務轉移到社會領域,這有利于減輕農村女性的家務負擔,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個人發展中。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對農村教育、養老等服務的支持力度。一是優化農村公、私立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二是增加公立養老院的數量,同時要保證服務質量。
3.4? ?發揮家庭能動作用
一方面,發揮家庭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與利用家庭成員所輻射的人力資源,積極尋找可替代性、補充性資源,為農村女性生計重構謀取發展空間,增強農村女性個人的發展能力。另一方面,家庭決策合理化。實現家庭決策合理化應從家庭整體利益出發,而農村女性生計重構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增強農村家庭抗風險能力,促進家庭良好發展。
4? ?結束語
農村女性生計重構不僅對農村女性自身有著重要作用,對家庭、鄉村、國家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文章通過分析農村女性生計現狀及生計重構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對負面影響進行原因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從改善就業環境、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轉變傳統觀念、減輕農村女性勞動負擔及發揮家庭能動作用方面提出改善路徑,這對推動農村女性個人與社會長遠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夏柱智,賀雪峰.半工半耕與中國漸進城鎮化模式[J].中國社會科學,2017(12):117-137+207-208.
[2]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EB/OL].(2021-09-27)[2021-09-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9/27/content_5639412.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EB/OL].(2019-02-21)[2021-02-21].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jy/202011/t20201111_396131.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2-02-22)[2022-02-22].http://www.moa.gov.cn/ztzl/jj2022zyyhwj/zxgz_29027/202202/t20220222_6389271.htm.
[5]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在鄉村建設進程中推動女性走向共同富裕[EB/OL].(2022-07-26)[2022-07-26].https://www.women.org.cn/art/2022/7/26/art_25_170041.html.
[6]白美妃.“客廳工廠”與“媽媽工人”——魯東山縣縫紉加工點的民族志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01):133-140.
[7]王飛龍,姚凱文,劉炳文.水庫移民家庭生計策略研究[J].人民長江,2023,54(01):245-250.
[8]劉玢.生命歷程視角下中國農民家庭的生計變遷——基于一個農民家庭37年的收支賬本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3):41-5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