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嘯 郭飛



摘要:集團企業較之于獨立企業,往往運用內部資本市場機制,以此在各成員單位之間合理配置資源。集團總部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對下屬各級成員單位進行統一資金歸集,實現資金快速整合和內部調度,節約資金使用成本,提高集團的資金使用效率。然而,先后出現的康得新和永煤控股虛增貨幣資金的財務造假事件使“資金集中管理”話題受到廣泛關注。前者通過與商業銀行簽訂現金管理協議,后者通過集團財務公司與資金管理中心操作,均導致控股股東資金占用的掏空行為。基于對康得新與永煤控股的綜合分析發現,資金集中管理在為集團企業整合資金資源的同時,也為控股股東實施掏空行為提供了可能。因此,資金集中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資金集中管理;資金占用;控股股東掏空;內部資本市場
0 引言
隨著科技進步、行業多元化和商業競爭日益加劇,快速發展的集團企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組織形式。集團企業的出現,不僅意味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資產的增加,更是體現了企業管理結構的革新。集團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處理好內部紛雜的資金流通問題,成為很多集團企業關注的重點。集團企業實行資金管理的有效方式是集中管理,以此規避財務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資金安全。于是,內部銀行、資金結算中心、集團財務公司和資金池等資金集中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但在實際資金管理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目前,由于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不完善,企業內部資金存在監督機制不健全、管理能力不足、管理效率較低的現象,導致資金流失案件時有發生[1]。近年來,甚至出現公司控股股東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實施資金占用,進而掏空公司,導致財務造假的事件。2019年,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新”)成為A股市場最具戲劇性的企業,其控股股東康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集團”)于2015—2018年通過資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實施掏空行為,導致其債券違約[2]。無獨有偶,2020年,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控股”)因按照其控股股東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能化集團”)的要求將資金歸集至集團財務公司,而被曝出2017年—2020年9月底虛增貨幣資金,實施財務數據造假。一時間,“資金集中管理”話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9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及其審計》明確了控股股東占用資金的余額模式與發生額模式,其中余額模式是指控股股東通過集團資金管理協議、資金池安排等,歸集并挪用總部集團可以通過外部市場籌集到比多個單位企業加總后更多的資源,并利用外部籌集的資源在內部進行有效配置。
上市公司貨幣資金,進而虛構財務報表中貨幣資金科目的余額,影響投資者對公司貨幣資金真實情況的判斷。
因此,本文基于對康得新與永煤控股的綜合分析,探究控股股東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實施掏空行為的異同點,以及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風險防控建議。
1 內部資本市場
集團企業的資金在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整合與分配往往依托內部資本市場,而目前關于內部資本市場的效應,研究結論并不統一。
1.1 內部資本市場的存在性
20世紀中期,美國涌現兼并聯合浪潮,隨即出現集團式企業,進而助推內部資本市場的產生。21世紀初期,我國學者開始對內部資本市場進行研究。周業安和韓梅[3]通過分析我國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運作的方式與結果,基于華聯超市借殼上市的案例研究,發現采取內外部資金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緩解企業股權融資約束。
1.2 內部資本市場支持效應
一些學者認為,集團成員單位可以通過內部關聯交易和委托貸款等方式,繞開外部資金融通的限制,進而緩解融資約束[4];通過掌握內部資本市場的信息,可以更好地緩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5];通過調度歸集資金,改變項目投入,可以提升價值創造,進而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6];可利用內部資本市場的“多幣效應”等,進一步緩解外部融資的制約[7]。
1.3 內部資本市場掏空效應
有研究顯示,內部資本市場為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運作平臺,便于其通過內部關聯交易、虛假信息披露、資金違規占用等方式實現利益轉移[8]。內部資本市場會帶來總部與成員企業經理之間的代理問題[9],并且上市公司內部存在控股股東關聯交易“隧道挖掘”行為[10]。
總而言之,集團企業的內部資本市場一方面為控股股東的支持行為提供了運作平臺;另一方面為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控股股東自利動機的驅使下,集團內部資本市場將充分反映控股股東的意志,體現出支持或掏空效應。因此,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運作效果,可以為觀察控股股東的支持或掏空動機提供載體。
2 案例分析
2.1 康得新資金集中管理情況
2.1.1 公司簡介
康得新成立于2001年,2010年7月1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档眉瘓F是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24.05%;時任康得新董事長的鐘玉,因持有80%的康德集團股權而成為康得新的實際控制人。
康得新自上市以來發展迅猛,截至2018年年初,公司凈利潤已從2.7億元增加到25億元,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52億元增至948億元。然而,2019年1月,康得新連續發生兩起債務違約事件,發行金額總計15億元,引起市場廣泛關注。隨后爆出其控股股東康德集團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掏空行為,其審計報告也被定義為財務造假。康得新就此跌落神壇,從千億元規模的“白馬”變成“黑天鵝”。
2.1.2 控股股東掏空
根據上海清算所2019年年初發布的公告,康得新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的付息兌付日為1月15日,但因未收到康得新支付的資金,而無法進行相關付息兌付工作。與此同時,康得新發布公告,承認其中兩筆債務存在風險??档眯?018年第三季度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其貨幣資金總額為150.14億元,賬戶銀行存款金額達122億元,卻兌付不了15億元的債券,不免引發市場對其資金真實性的懷疑。
實際上,早在2014年,康得集團便于與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簽訂了《現金管理業務合作協議》。康得集團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開立尾號為3258的集團母賬戶,其下屬7家成員單元開立子賬戶,其中包括康得新及康得新的3家全資子公司,開立了尾號分別為3796、3863、4181、5278的4個銀行賬戶。因子賬戶需將賬戶資金實時歸集至集團母賬戶,該現金管理協議導致康得新的資金并不能歸其管理,而是被控股股東康德集團占用[11]。因此,康得新在對外宣稱賬戶有122億元銀行存款的同時,卻因無法按期償還債務而出現違約。中國證監會公告顯示,康得新2015—2018年審計報告中披露的貨幣資金余額存在虛增問題,具體情況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康得新虛假披露金額占比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其實際控制的銀行存款僅為22億元。
2.2 永煤控股資金集中管理情況
2.2.1 公司簡介
永煤控股是一家于2007年6月28日在商丘永城市成立的國有獨資大型煤炭企業,其控股股東為河南能化集團,持股比例100%。
截至2020年,永煤控股旗下大小二級子公司共計46家,經營范圍涉及煤炭、鐵路、化工、礦業等多個領域,在河南當地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然而,作為評級為AAA的省級國有企業,在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賬面上有66.69億元貨幣資金的情況下,卻無法償付10億元的到期債券,令市場一片嘩然。
2.2.2 控股股東掏空
2020年11月10日,上海清算所發布永煤控股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的公告。因流動資金緊張,永煤控股未能按期償付本金利息共計10.32億元,已構成實質性違約行為。
2021年6月17日,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永煤控股存在虛假披露貨幣資金的違法行為。據了解,永煤控股自2007年成立以來,按照其控股股東河南能化集團的規定進行資金歸集。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第九條的相關規定,上述被河南能化集團歸集的資金屬于永煤控股債權性質的往來款。據統計,2017年—2020年9月30日期間,永煤控股發行公司債及短期融資券等債務性融資工具共計24期,但在相關材料中,將其與控股股東河南能化集團之間的往來款項作為銀行存款進行列示,進而虛增貨幣資金。永煤控股自2017年—2020年9月30日財務報表虛增貨幣資金情況見表2。值得注意的是,近4年間永煤控股虛增金額與虛增金額占當期披露的資產總額比重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可見其虛假披露行為日益加劇。
由于實際控制人或控股股東具有強勢地位,所以,對于康得新和永煤控股這樣的企業來說,控股股東通過資金集中管理掏空下屬企業資產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2.3 案例對比分析
康得新與永煤控股控股股東掏空行為的相同之處在于,二者均通過虛增貨幣資金余額隱瞞違規資金占用行為,以此控股股東得以實施掏空行為。2個案例的不同之處總結如下:
2.3.1 資金集中管理模式不同
康得新資金集中管理屬于資金池模式。其控股股東康得集團通過與商業銀行簽訂《現金管理業務合作協議》,依托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平臺,實現銀企直聯;在不影響成員單位正常業務的情況下,引入信貸、結算、監督、調控等基本職能,對集團成員企業的資金進行統一調配和集中管理。
永煤控股資金集中管理采用財務公司與資金結算中心結合的模式。其控股股東河南能化集團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集團財務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屬于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專門為集團其他成員單位提供融資、結算、理財、增信等金融服務。同時,集團總部設立資金結算中心部門,專門負責對財務公司歸集的資金進行調度。
2.3.2 相關列報披露不同
由于康得集團未設立財務公司,康得新資金最終歸集至母公司;而河南能化集團設立了集團財務公司,永煤控股的資金最終歸集至集團財務公司,因此二者資金歸集相關列報披露與賬務處理存在差異。根據財政部于2021年12月30日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5號》,對資金集中管理相關列報要求進行整理,見表3。
另外,《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5號》強調,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實行資金集中管理的事實,包括:作為“貨幣資金”列示,但因資金集中管理支取受限的資金的金額和情況;作為“貨幣資金”列示、存入財務公司的資金金額和情況;與資金集中管理相關的“其他應收款”“應收資金集中管理款”“其他應付款”等列報項目、金額及減值有關信息。
2.3.3 資金歸集方式不同
1.康得新資金歸集方式
康得新根據《現金管理業務合作協議》進行資金歸集,控股股東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開立集團母賬戶,同時開立7個成員單位子賬戶,進行資金集中管理。根據該資金歸集方式,子賬戶所顯示余額為累積資金上劃進賬金額扣減母賬戶下撥資金使用金額,而實際上子賬戶資金卻因全部進行實時歸集,實際余額為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銀行憑證無法直接顯示集團母、子賬戶之間實際資金歸集與下撥的流動情況,并且康得新子賬戶資金使用均受限,銀行向審計出具的函證都只顯示子賬戶數據,不會對整體資金歸集情況進行函證,因此公司賬面的貨幣資金數額無疑是被夸大和虛假的。
康得集團作為康得新的控股股東,也是康得新經濟業務活動緊密相關的關聯方。就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而言,究其本質,是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康得新資金,康得新向關聯方康得集團提供資金,構成康得新與康得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進而造成控股股東的掏空行為,且康得新在年報中均未如實披露相關情況。康得集團占用康得新資金、實施掏空行為的方式見圖1。
2.永煤控股資金歸集方式
永煤控股資金被自動歸集至其在集團財務公司開立的賬戶。集團財務公司系河南能化集團控股子公司,不同于永煤控股自身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可以被隨時支取的貨幣資金,被歸集的資金由河南能化集團資金管理中心負責調度,永煤控股需經審批后方可使用。因永煤控股無法直接掌控被歸集的資金,上述資金事實上已由河南能化集團統籌用于集團內其他項目,屬于關聯方交易[12],構成了控股股東資金占用的掏空行為。河南能化集團占用永煤控股資金、實施掏空行為的方式見圖2。
3 資金集中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潛在風險
3.1 資金集中管理存在的問題
結合康得新和永煤控股案例、中國證監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9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及其審計》,以及相關實際經驗,集團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可能存在如下問題:
3.1.1 應計余額管理
應計余額管理,即控股股東通過與金融機構(第三方金融機構或集團財務公司)簽訂集團資金管理協議、資金池安排等,將上市公司貨幣資金歸集并占用,但上市公司貨幣資金項目顯示為被占用前的“應計余額”。
結合康得新和永煤控股案例可以看出,無論是與第三方金融機構簽訂現金管理協議,還是建立集團財務公司與資金管理中心,在資金歸集之后,余額管理模式就開始發揮作用。子公司可選擇賬戶實際余額或應計余額的方式對貨幣資金進行披露。所謂賬戶實際余額,是指子賬戶當前實際真實存款余額。如果采取此方式,在零余額管理方式下,子賬戶均會顯示為零。而應計余額是指子賬戶可用于對外支付的資金總和。在該模式下,由于子賬戶對賬單不顯示賬戶與控股股東或財務公司賬戶之間自動上劃和自動下撥等內部資金流動,控股股東如果占用資金實施掏空,外界便很難發現。
3.1.2 信息披露不當
集團在對資金集中管理時,通常不召開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對資金歸集事項進行審議,而是直接進行資金劃轉。頻繁進行資金劃轉的集團甚至一般不制作財務記賬憑證,不做相應會計處理及相關信息的披露列報,只保留資金劃轉的銀行流水電子數據,或者集中一定期間累計做一筆收支憑證。這導致對于資金集中管理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影響審計師和中小股東對公司賬務情況的全面了解。
在康得新和永煤控股案例中,被控股股東調度的資金屬于成員單位債權性質的往來款,但2家公司在會計處理中仍將上述資金計入貨幣資金科目,因信息披露不當,無法體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掩蓋了控股股東的掏空行為。
3.1.3 非受限資金轉移
貨幣資金作為最活躍的資產,在財務報表上一般分為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大類。并非所有貨幣資金都可以進行資金歸集,貨幣資金可分為受限資金和非受限資金。其中一般賬戶的活期銀行存款往往屬于非受限資金,可以進行歸集。因受限而不可歸集的資金具體有:①銀行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不可自由支取的銀行存款;②其他貨幣資金,主要為銀行授信業務保證金,如銀行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保證金等;③專用賬戶銀行的存款,如共管賬戶、農民工工資專戶、保證金專戶、貸款專戶等;④海外賬戶等外幣賬戶。
因此,控股股東利用上述受限資金不可歸集的特點,通過開立定期存款、保證金等銀行賬戶,虛構貨幣資金在公司正常賬戶與這些定期存款、保證金等賬戶中的轉移,掩蓋資金占用的掏空行為。
3.1.4 虛構銀行憑證
由于銀行業務憑證不顯示集團內部資金交易情況,一般僅體現余額,并且銀行給企業審計的函證一般只針對子賬戶數據,不會對整個集團歸集資金情況進行函證。因此,企業甚至存在串通銀行進行造假的行為,使用虛假的單據和憑證,如虛假的銀行對賬單、銀行回單、記賬憑證等,通過虛構銀行憑證直接虛增相關賬戶的貨幣資金,為掏空行為帶來可能。
3.2 資金集中管理的潛在風險
3.2.1 財產混同風險
所謂財產混同,主要是指因資金管理漏洞和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在公司的日常賬務往來中,控股股東將公司子賬戶與母賬戶混合使用,從而難以區分公司與控股股東的財產,會計處理也難以反映公司的正常收支情況。在資金集中管理中,雖然集團將成員單位的資金歸集至專門賬戶,但不可否認的是,該行為影響了成員單位財產的獨立性。集團各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特別是上市公司,將資金歸集至財務公司或集團母公司后,存在成員單位資金與集團公司資金混淆的可能,有違公司治理原則。同時,資金通過集中管理后,由集團低息甚至無息保管,往往減少了子公司該部分資金的利息收益。
當出現控股股東無法及時償還所歸集的資金時,資金集中管理會直接影響公司償債能力,從根本上損害公司的利益,實質上就成為資金占用及掏空行為的一種表現。控股股東應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3.2.2 抽逃出資風險
抽逃出資是一種控股股東欺詐性行為,參照2014年3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對抽逃出資的認定,抽逃出資具體表現形式包括:①通過虛假財務報表虛增利潤;②虛構債權債務關系;③關聯方交易;④其他形式。
實行資金集中管理的集團企業,因為資金歸集在客觀上影響公司資產的獨立性,所以可能存在未經法定程序而將出資抽回的行為。而抽逃出資行為否認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對其資產享有所有權。當成員單位發展壯大后,集團歸集的資金很可能超過其出資的部分,此時資金集中管理行為將進一步損害子公司的利益。由此可見,資金集中管理與抽逃出資具有一定的共性。
3.2.3 損害中小股東知情權風險
集團公司進行資金集中管理時,若屬于大額資金劃轉,則應視為“三重一大”事項,按照“三重一大”決策流程,往往需經黨委會前置研究,經理層辦公會審議,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批。然而,實際情況通常是僅憑借書面或口頭形式通知,就直接辦理資金劃轉,未履行相關程序,存在損害中小股東知情權的可能[13]。
《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賦予股東知情權,股東有權查閱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賬簿。然而,集團公司作為控股股東享有表決權優勢,容易放大自身意愿,進而制壓中小股東的表決意見,為其實施掏空行為創造條件。
3.2.4 內部控制風險
集團企業在建立資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同時,往往沒有建立健全與之相匹配的監控機制[14]。其一,系統的預警監控設置不完善,達不到應有效果;其二,沒有相關的部門人員來檢查和監督資金集中管理的實施情況;其三,未設立與之相匹配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各成員單位是否執行資金集中管理的要求,以及執行的效果如何,沒有統一的考核評價指標。
集團若不能對下屬成員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實施有效的監控,也沒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往往會出現成員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隨意投資,投資額超預算,借出資金不能及時收回,進而形成壞賬等各種問題,給集團企業造成大量的資金損失,甚至進一步導致控股股東掏空行為,有違資金集中管理的初衷。
4 風險防控措施
為了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防范控股股東掏空行為,有必要對資金集中管理相關風險進行反思與研究,采取相應風險防控措施,防止資產不當流失[15]。
4.1 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市場和信息披露
4.1.1 加大監管力度
企業存在掏空行為的關鍵原因在于高管人員為取得經濟利益而刻意忽視相關法律法規,因此可以從3個方面加大監管力度:①政府監管部門對涉及關聯交易的資金占用及掏空行為,有效執行相關監管政策;②大力開展“獨立第三方”監管機制,聘請與企業和控股股東在股權結構、人員安排、財務核算和決策經營上均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監管;③金融監管部門特別是中國證監會,應加強對掏空行為的依法懲處,加大違規成本,保障資本市場合法、合規運作。
4.1.2 提高審計質量
在康得新與永煤控股事件中,相應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公司以前年度財務報告審計中,沒有表現出執業人員誠信與客觀、公正的基本職業道德,缺乏遵循專業勝任能力,沒有做到勤勉盡責,最終造成嚴重后果[16]。因此,在審計尤其是在貨幣資金相關審計過程中,執業人員應當嚴正對待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及掏空行為等可疑操作,保持職業懷疑,必要的實質性程序不能因成本和經濟原因而縮減。當審計過程中發現了重大的關聯交易事項,執業人員應重點關注相關項目的評測工作,保證關聯方交易行為的信息得以及時、充分的披露,不僅對所服務的公司負責,更要對廣大投資者負責。
4.1.3 提高獨立性要求
資本市場要從根本上遏制控股股東掏空行為,必須從源頭上嚴控企業入市門檻,改善上市公司的獨立性。中國證監會自2016年起施行《關于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對擬上市公司的要求有更為明確的細化規定,增加一條“發行人應當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已達到發行監管對公司獨立性的基本要求”。中國證監會應嚴禁讓具有獨立性問題的公司掛牌,尤其應關注公司與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事項限制,減少控制股東“一股獨大”現象,進而最大限度地防范控股股東掏空行為的發生。
4.2 完善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框架和流程
4.2.1 構建合理的資金集中管理框架
企業集團總部應構建合理的資金集中管理框架,運用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結算中心與資金池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構建前期,選擇合適的銀行合作方,建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結算中心等內部資金機構,制定資金所有權劃分及資金收益的分配規則,以建立統一內控機制;資金運作過程中,對銀行賬戶、日常資金調度、日常交易進行管理,加強資金風險防控,以此作為構建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重點;構建后期,通過外幣賬戶資金池建立和完善資金歸集獎懲機制,作為構建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補充[17]。根據以上思路,構建資金集中管理框架,見圖3。4.2.2 完善資金歸集與下撥流程
對企業集團總部而言,資金集中管理主要是資金歸集與資金下撥,相關流程示意見圖4。關于資金歸集:首先,成員單位開立財務公司賬戶,在與合作銀行簽署銀企直聯協議,開通自動歸集功能后,由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管理部門設置預警任務,包括關鍵資金點設置到期提醒等,如判斷成員單位有資金流入,則會自動向上歸集資金。其次,集團公司內部的資金信息系統會發送信號至合作銀行,在審核通過確認資金上收后,銀行根據企業的信號進行各賬戶資金的劃轉。成員單位和集團公司分別記錄銀行賬戶賬和內部賬戶賬,銀行將二級賬戶資金歸集至總賬戶。最后,獲得資金劃轉的憑證,即內部資金機構劃轉的系統回單,與銀行合作方資金劃轉的流水回單,據此進行相關會計賬務處理。資金下撥步驟為類似資金歸集的逆過程,并且在資金下撥過程中,需要成員單位對下撥動作進行錄入、復核,集團公司對資金審批后,方可進行資金劃撥。5 結語
資金是集團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要素,如何做好資金管控與使用是集團企業始終面臨的重要問題。資金集中管理是一把“雙刃劍”,在為集團企業整合資金資源的同時,也為控股股東實施掏空行為提供了可能。一方面,資金集中管理是集團對資金進行日常管理的措施,能夠及時監督和控制各成員單位日常生產經營的資金,提高資金安全及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資金集中管理存在財產混同、抽逃出資、損害中小股東等潛在風險,影響企業資產的獨立性,其本質上并不完全符合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控股股東可以利用余額管理、虛假信息披露、受限資金轉移、虛構銀行憑證等進行違規資金占用,進而實施掏空行為。因此,需要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市場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防范控股股東掏空行為的發生;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構建合理的資金集中管理框架與流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其一,由于永煤控股不屬于上市公司,公開的財務數據有限,因此本文的相關分析無法進一步深入;其二,集團企業資金集中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的管理環節及對其產生的影響因素眾多。在本文研究中,只對康得新和永煤控股資金集中管理下貨幣資金及資金歸集等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暫未對其他方面的相關風險進行詳細探討,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石玉國.論資金池管理模式下集團企業的資金集中管理[J].財會學習,2021(32):165-166.
[2]黃世忠,葉欽華,徐珊,等.2010—2019年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分析[J].財會月刊,2020(14):153-160.
[3]周業安,韓梅.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研究:以華聯超市借殼上市為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3(11):118.
[4]田雨.財務公司、管理層權力與內部資本市場配置效率[J].河北企業,2021(10):33-38.
[5]宋麗夢,張濤.內部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與管理層關聯[J],財政監督,2013(23):9-11.
[6]馮麗霞,尹慧.內部資本市場價值創造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研究,2010(3):67-74.
[7]李娜.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與融資約束關系的研究[J].學術論壇,2013,36(1):165-168.
[8]ALMEIDA H,WOLFENZON D.Should business groups be dismantled? The equilibrium costs of efficien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9(1):99-144.
[9]謝軍,王娃宜.國有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運行效率:基于雙重代理關系的分析[J].經濟評論,2010(1):97-104.
[10]劉云霞.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關聯交易型“隧道挖掘”行為研究[J].財會通訊,2021(22):113.
[11]孫述龍,鮑晴.從康得新數據造假事件看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優勢[J].交通財會,2020(6):27-29.
[12]盧爽.永煤控股債券違約原因分析[J].財會通訊,2021(24):82-86.
[13]汪小蘭.國有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控體系探索與實踐[J].交通財會,2020(10):15.
[14]黃家才.國有企業財務資金管理運作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財會學習,2021(4):26-27.
[15]張秉怡.關于集團財務公司“資金池”集中管理的方式和風險[J].財會學習,2020(11):100-101.
[16]
韋瑋,洪范,朱大鵬.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審計師職業懷疑與審計失?。阂钥档眯聻槔齕J].財會研究,2020(7):64-67.
[17]WLFING D,MOORMANN J.Cash management in transition: from cash management to cash process management[J].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 Systems,2018,11(4):343-354.
收稿日期:2022-02-10
作者簡介:
唐嘯,男,1995年生,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業投融資管理和內部審計。
郭飛,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跨國公司風險管理和企業投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