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繁榮,以及金融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管理越來越重視。內部控制管理作為促使公司內部資源有效利用、經營能力有序提升的穩定器,對企業防范風險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仍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實行不徹底等問題,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以康美藥業為例,重點闡述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內部控制;康美藥業;財務舞弊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上市公司也在不斷進步。然而,近年來市場上無序競爭不斷涌現,樂視網、康美藥業、瑞幸咖啡等引發的財務造假事件接二連三,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產生了嚴重危害,反映出企業存在內部控制管理仍十分欠缺且在實行過程中很容易流于形式等問題。為防止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規范內部控制,企業應當加強內部控制意識、關注內部控制需求。本文以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美藥業”)為研究對象,從內部控制五要素(內控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角度分析其財務舞弊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進一步豐富相關文獻。
1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情況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使各種資源能夠及時獲得且充分有效地使用,由此實現既定的管理經營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1]。
1.1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情況
2015—2019年,我國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占比均超過90%,見表1。整體來看,近幾年內部控制披露得到了重視,表現較好。此外,2015—2019年內部控制整體有效占比均超過90%且有一定進步,說明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方面能夠達到整體有效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8年、2019年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公司占比表現較好,內部控制整體有效占比也穩步上升,但在內部控制非整體有效占比方面卻有一定的漲幅,說明越來越多的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內部控制問題和缺陷。
1.2 康美藥業內部控制情況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專業機構迪博進行內部控制評級,是按照四級八檔的分類標準,依據內部控制指數分值的高低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依次分為AAA、AA、A、BBB、BB、B、C、D級別。處于BBB級、BB級的公司內部控制水平良好,處于D級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較差。2019年,康美藥業的內部控制指數評級從以往的良好變為較差,并且內部控制評價結論也變為整體無效,說明其內部控制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見表2。
2 康美藥業案例分析
康美藥業是一家主要生產、經營和銷售醫藥產品的民營企業,涉及中藥合成制片、中藥材加工及貿易、醫療器械銷售等業務。該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獲得直銷經營許可。
2.1 財務舞弊事件回顧
表3顯示,康美藥業存在明顯的存貸雙高現象,即在擁有充足貨幣資金的情況下,仍向金融機構舉債,或者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以獲取資金[2]。與此同時,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股東——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其股份在近3年都被質押。這些都表明康美藥業處于一種極度缺乏資金的狀態。而其賬面卻顯示有高額貨幣資金,疑點重重。
2018年年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對康美藥業立案調查,認為康美藥業存在作假及虛假陳述等違規行為的嫌疑。2019年4月,康美藥業對外稱其自查發現會計差錯,導致2018年財務報告中貨幣資金虛高,因此300億元貨幣資金蒸發。2019年5月,中國證監會通報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主要表現在:利用虛假的銀行單據虛增存款;將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的賬戶并購買本公司的股票;偽造業務憑證,以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3]。
2.2 內部控制五要素分析
2.2.1 控制環境問題
控制環境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礎,它直接影響企業員工內部控制意識的強弱,并提供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框架[4]。康美藥業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權應該是分散化的,但實際上其由馬興田及其夫人實際控制。“一人獨大,一股獨大”的局面導致該公司的經營決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極大地破壞了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獲利能力。
2.2.2 風險評估問題
風險無處不在,對于企業而言,要時刻保持警惕。康美藥業上市后,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借款融資共同籌集的資金超過800億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康美藥業的前十大股東已經將手中的股權幾乎全部質押。除此之外,2019年之前,康美藥業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一直低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現金流量比率也過低,見表4。康美藥業為了彌補經營活動現金流無法滿足的償債需求,加大對外融資力度,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95.82億元。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讓企業管理層不堪重負。
與此同時,對于已上市的大型中藥制造企業而言,藥材采購十分重要,在藥材供應商選擇方面,最穩妥的方法是尋找一些具有同樣資質的中藥材貿易企業。而康美藥業前五大藥材供應商均為自然人,并且康美藥業從這些供應商手中購買了大量藥材,以致存貨37年未售空。這顯然沒有嚴格把控風險。
2.2.3 控制活動問題
控制活動有助于管理層順利實施決策,一般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企業為了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應當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控制活動。康美藥業藥材采購方面出現的問題、銀行票據造價及財務方面支付核算紊亂等,都表明其在內部控制活動方面執行力很差,甚至是不執行[5]。同時,康美藥業在關聯方交易中的違規交易、與旗下子公司的內幕交易等不正規交易,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內部控制活動存在嚴重問題。
2.2.4 信息與溝通問題
信息與溝通的效率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員工與管理層之間能否有效獲得明確信息。只有上下信息途徑是通暢并有效的,企業員工才能認真履行控制責任,從而促進企業良性發展[6]。除了企業內部信息需要及時傳遞,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也要進行有效溝通。康美藥業在交易過程中刻意隱瞞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管理人員對交易管理不夠重視、對財務信息核查不及時等,都反映出內部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
2.2.5 監督問題
企業不僅要建立內部控制系統,而且要對其實施監控。只有實施持續性的監控,內部控制系統才能夠發揮作為,引導員工履行各自職責[7]。在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中,其面對巨大的利益和資金需求,犧牲了對內部控制的管理。這種違規行為不可能是個人造成的,公司內部高層管理者可能也有所了解。而康美藥業將管理層及實際控股股東的地位凌駕于內部控制部門之上,導致內部控制監督形同虛設,根本無法起到作用。同樣的,雖然康美藥業在內部控制監督方面設立了監事、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滿足了內部控制的基本組織架構要求,但真正的執行部門仍然嚴重缺失。此外,在外部監督方面,相關部門對康美藥業并未嚴格查處落實。監管力度不夠,也是康美藥業“黑天鵝”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康美藥業內部控制失效原因及對策
3.1 內部控制失效原因
3.1.1 組織結構不完善
對于康美藥業而言,公司的裙帶關系嚴重,職工管理混亂,小部分高層管理人員手里掌握大部分的控制權,以及獨立董事提名受到馬興田的影響,獨立性無法保障,都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8]。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也相當不完善,這就導致會計管理、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均出現問題。
3.1.2 風險把控不到位
縱觀康美藥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其發展是爆發式的,在全國醫藥企業中占據一席之地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康美藥業一方面獲得了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具有全產業鏈優勢,這些十分有利于企業發展。2017年,康美藥業提出了中藥行業“互聯網+”的創新模式。這個理念雖然新穎,但是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士和經驗,康美藥業產品研發風險持續上升。另外,由于康美藥業對自己的直銷模式控制不夠嚴謹、對經銷商的管理不夠有效,在銷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些都體現出康美藥業的管理層有高估自己實力的傾向,其戰略格局和決策導致企業內部控制風險加劇。
3.1.3 忽視社會責任
康美藥業在中藥飲片行業遙遙領先,更是承擔多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知名企業,本應時刻牢記并履行相應社會責任和義務,卻因過于重視對市場份額和利益的追求,運用假單據虛增銀行存款,偽造業務憑證提高收入,操縱股票市場,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一系列不負責任的決策使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存在嚴重的內部控制缺陷。康美藥業知法犯法,了解到行為誘發的風險,卻主觀上選擇忽視道德要求,既不符合社會責任要求,又違背了道德準則要求。
3.2 對策
3.2.1 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
一方面,企業應當規范高層管理人員任用制度,避免任人唯親,杜絕專業水平不高的裙帶關系人員任職重要崗位。康美藥業多數問題產生的源頭就是股權過于集中,為了防止再次出現一股獨大的局面,必須促進股權主體多元化。企業還應當明確董事會和經理人的權限、關系及對應的職責,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并對自身發展狀況進行有效評估。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提升員工的內部管理意識,培養員工端正工作的態度。這就對管理層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從個人工作的角度完善對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確保此項方案能在后續推進過程中應用于資金管控和信息獲取領域[9]。
3.2.2 加強風險管理及監督
針對康美藥業的風險問題,管理層并未及時采取措施,甚至忽視并做出更具風險隱患的決策。因此,要想解決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必須增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加強風險管理力度。企業要將嚴格的內部控制監管監督制度及風險評估機制貫穿于整個運營過程,保證管理層能夠及時、準確地識別風險,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還應強調獨立第三方在內部控制建設中的作用,激勵其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執行情況及時發表鑒證意見,確保內部控制在風險管理中的有效性。
3.2.3 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針對康美藥業在信息傳遞、披露方面的復雜性,可以依據陳華楨[10]的建議,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專門負責信息披露的部門或小組,主要負責保證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時效性,加速信息流通,減少信息滯后導致的不必要風險,為管理層做決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保證決策的合理性。與此同時,信息披露不等同于信息無誤,企業仍要加大完善審計和監督部門的力度,防止管理層獨斷專行及發生舞弊行為。企業不僅要保證內部信息溝通的有效性,而且要保證與外部利益相關者溝通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信息不對稱風險。
4 結語
康美藥業“黑天鵝”事件給整個市場敲響了警鐘,它意味著在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方面仍有不少漏洞。無論是內部監督、財務管理,還是外部監督、審計,在企業對違規操作有心隱瞞時,這些機制都顯得蒼白無力。但是,企業內部的資金、關聯交易等仍必須由內部控制進行管理和規范。因此,企業不只要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的力度,還要確保內部控制落到實處,真正意義上降低經營風險,防止財務舞弊行為再發生。
參考文獻
[1]王思展.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長生生物為例[J].北方經貿,2020(12):135-137.
[2]王曙光,董潔.康美藥業財務舞弊案例分析:基于審計失敗的視角[J].財會通訊,2020(23):116-120.
[3]陳淑玲.新證券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響分析:以獐子島和康美藥業為例[J].經營管理者,2020(9):94-95.
[4]王靜.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評價和審計[J].中國中小企業,2020(12):102-103.
[5]馬穎莉,朱學義,黃燕,等.內部控制質量、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基于2014—2018年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J].市場周刊,2020,33(11):92-97.
[6]申佳.從內部控制缺陷看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10):17-19.
[7]江嶺,姚琳科.淺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20(30):179-180.
[8]李曉東,張珂瑜,王進朝.大股東股權質押、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J].會計之友,2020(24):75-83.
[9]崔瀅.分析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問題與優化對策[J].中國中小企業,2020(12):118-119.
[10]陳華楨. 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討[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0.
收稿日期:2022-02-22
作者簡介:
張瀟瀟,女,1998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金融風險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