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作為媒體行業編輯出版工作未來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如果我們能夠將融媒技術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那么編輯出版工作的效率水平還會更上一層。所以,對其引起重視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集中對融媒體時代的特征進行介紹,同時從多個方面將編輯出版工作中有關融媒新技術的應用要點逐一列舉出來,其中包括數字出版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無人機技術、互動式H5技術和可視化技術等,希望能夠對業內人員的工作開展起到一定幫助。
關鍵詞:融媒新技術;編輯出版工作;應用要點;探討與論述
在2018年11月召開的深化改革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將融媒體中心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目標”這一點進行了單獨強調,這便足以證實,在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當中,融媒體發展所起到的支撐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現階段,隨著我國現代化的網絡技術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新聞消息報道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直接決定了收視率和電視臺未來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很多新聞媒體編輯記者缺乏較為專業的素養和相應的道德品質體系,這就導致我國一些新聞消息缺乏相應的真實性以及有效程度,這對于媒體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不能準確地引導我國社會輿論的發展和走向,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社會動蕩。此外,新聞編輯記者在進行記錄和新聞播報時,需要滿足大眾的實際需求和當下潮流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口味,讓新聞更具價值。但是就目前我國各類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情況分析,我國當下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的報道的時候,太過于重視對于利益的報道,對于一部分新聞消息的真偽的審核程度不足,導致最終的輿論走向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將融媒新技術積極引入編輯出版工作中來,可以使編輯出版工作的質量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并推動媒體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從而增強其在融媒體時代下的適應能力[1]。
一、融媒體時代的主要特點
所謂的融媒體時代,指的是新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共同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編輯出版工作作為媒體發展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必須根據融媒體時代的特點,不斷加大革新力度,另外再加上融媒技術的協助作用,其未來的市場潛力會更加可觀。融媒體時代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點。
(一)廣泛性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依托于網絡技術、融媒平臺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將信息傳播開來,同時還可以把其中包含的有效信息轉化成文本影像的格式,使不同受眾的信息接收需求得到有效滿足。該方式一方面可以讓信息的傳播范圍變得更加廣泛;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受眾群體的閱讀興趣的不斷增長[2]。
(二)時效性
傳統的編輯出版工作要想獲取到有價值的報道素材,只能用街頭采訪和面談互動等手段來實現,但現在我們有了融媒新技術,開展工作的時效性會直線飆升,在新聞事件發生后可以第一時間把信息上傳到終端,以此防止因時間限制導致信息的傳播速度受到影響。
(三)互動性
在以往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工作人員的主導性過于突出,與受眾間的互動效果不太理想,而在融媒體時代下,可以確保受眾在線互動服務隨時暢通,用轉發和評論等方式來傳播信息內容,受眾就成為二次傳播者當中的一分子。
(四)個性化
融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并且我們還有全新的融媒技術,可以根據受眾的喜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內容,這種個性化的傳播方式,除了可以讓受眾的滿意度大幅上漲之外,還能促使他們實時關注編輯出版工作的發展,確保信息的傳播、分享效果達到甚至遠超預期[3]。
二、融媒體背景下出版社編輯需要具備的意識
(一)需要加強自身創新意識和發展意識
出版產業目前受到了越來越激烈的行業挑戰,其本身就是對出版社綜合實力的比拼,新聞編輯人員為了可以更好地跟上時代的發展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發展意識。編輯人員需要對于出版的刊物的模式進行創新。現階段,讀者和觀眾的思想更加開放,審美品位也有了快速的發展,出版編輯需要對這樣的變化具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對出版物進行不斷的創新。傳統而言,出版編輯本身只需要將圖書出版投入市場當中,讓讀者進行閱讀就可以。但是在融媒體時代出版社需要考慮紙質圖書、廣播電臺、電子書等系列工作內容的需要,這會直接導致出版編輯工作量和難度全面提高,傳統的編輯主要是紙上功夫,但如今在具有良好編輯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懂得銷售,做到技術和內容的有機結合,出版社編輯不單需要創新內容,還需要選擇內容和選題,不斷優化和尋找出全新的創作主題和題目,挖掘全新的作品,編輯人員自身需要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這樣才會對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具有敏銳的認知,對讀者群體的閱讀習慣進行認真研究,加強自身的創新化發展的模式和理念[4]。
(二)具備相應的經營意識
融媒體時代出版編輯需要具有相應的經營意識和理念,正確地了解出版、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基于市場主導進行設計和構思,讓出版物貼合市場的發展,進而滿足讀者以及市場的認可程度,讓出版物成為市場當中的主要暢銷書籍。出版編輯需要構建現代化的出版措施和理念,在融媒體時代下,出版編輯本身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理念,需要放棄傳統的理念和思維模式。想要出版高質量,高銷售量的圖書,就需要編輯人員選擇相應的主題,突出領域特點和創作意識的發掘,將出版的刊物作為出版社的典范,作為出版的編輯本身需要擁有相應的成本意識和理念[5]。
(三)應具備相應的受眾意識
出版編輯需要把讀者的需求作為第一驅動力,融媒體時代出版物多樣化發展,出版編輯需要將讀者群體拓展到受眾區域,構建相應的制度。出版編輯在確定了出版物的主題之后,需要對于受眾群體進行區分,對本出版社的受眾群體,按照目標受眾的認知取向和背景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其自身對出版社的具體要求,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版編輯本身可以按照以下兩個模式實現自身意識的提高:一方面需要經常登錄圖書館的APP以及數據平臺,使用大數據了解受眾的具體需求,通過研究和調查去了解自身心理的具體變化,實現對于自身的定位和判斷,學習如何使用微博、微信群體發布動態,和受眾群體進行溝通,強化和提高群體黏性;另一方面要多逛線下的書店,找出讀者的類別和需求[6]。
三、編輯出版工作中融媒新技術的應用要點
(一)數字出版技術
傳統的編輯出版工作中,編輯出版大部分只能選擇紙質媒體。但在有了數字出版技術后,編輯出版工作的發展便不斷轉向數字化,這樣審核稿件的效率勢必大幅提升。數字出版技術下研發出的數字智能編輯系統,當我們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引入該項高新技術的時候,除了可以將編輯工作的潛在價值充分激發出來之外,還可以讓工作流程變得更加的精簡化。以傳統的編輯出版工作為例,出版編輯要不斷加工、處理投稿內容,如此很容易將稿件中包含的關鍵信息遺漏掉,導致稿件的完整度下降,與此同時,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匱乏的話,就很容易會頻繁出現失誤,進而造成新聞內容的出版速度大打折扣。所以,基于數字出版技術,可以實現稿件篩查的網絡化發展,由此為工作人員的工作開展提供正確引導,促使信息傳播效率的不斷加快。將數字出版技術積極引入編輯出版工作中來,還可以按照受眾的審美特點、影像的編輯要求等,加強對出版形式的創新力度,并針對編輯信息構建模型,最后把原本非常吃力的體力勞動變成了腦力勞動,創新編輯出版工作的發展模式,讓出版社等媒體工作組織可以更加省時省力,且效率還會大幅提高[7]。
(二)互動式H5技術
編輯出版工作如果只是單純地編排創造處理文件影像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加強編輯出版工作中與受眾的互動效果,如此才能在交互過程中將信息傳播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其中,我們可以發揮互動式H5技術的優勢,在現階段可以實現科學交互的重要融媒技術當中,互動式H5技術有著極強的代表性。該技術的推廣可以為編輯出版工作創造很多的便利條件。
(三)獲得多維度的信息表達
在傳統的編輯出版工作當中,要還原事件的真相只能通過一種標準化的信息表達方式來完成。但有了互動式H5技術后就截然不同了,我們可以深入研究案件的背后原因,對于人們的信息汲取需求而言,這種可以深入追蹤的互動方法無疑是最合適的。
在2018年時,《大眾日報》曾經跟蹤報道過省長南下調查事件中涉及的36個站點,并推出了一項H5互動活動,標題為“跟隨省委書記一起南下取經”,采取日日更新的方式,隨著信息的實時傳播,知道省委書記南下征程取得哪些收獲的受眾越來越多,如此受眾在信息接收中的沉浸感會有顯著提升。
(四)轉變交互方向
在互動式H5技術的支撐作用下,一方面可以讓報社等媒體組織的社會地位變得更加穩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雙向交互目標的順利達成,為受眾在舉辦的交互活動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聞內容提供全面保障。
(五)可視化技術
將融媒新技術積極引入編輯出版工作中來,比如可視化技術,這樣在信息的傳播階段,就可以借助融媒平臺的優勢,實現可視化交互的目的。其中,所謂的可視化技術,指的是在編輯出版工作中采取可視化編輯的方式,讓聲音和影像等信息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從而受眾就不用單純看枯燥的文字了,了解事實真相有更多的渠道可供選擇[8]。例如,濟南報業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用融媒業務系統的功能來一體化管理稿件信息,其中包括數據統計、傳播監測和協同采編等,使編輯出版的效率提高了數倍。濟南報業還緊跟時代潮流,2020年“濟南融媒體中心”就已順利成立,同時在信息處理系統的依托下不斷加強對智能編輯軟件的開發力度,其“AI編輯出版”模式就是這樣來的。在可視化技術的應用下,還可以引導出版工作方法的革新。所以,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編輯出版工作要想取得階段性進展,就必須重視對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并將其推廣普及開來。
(六)無人機技術
對于融媒新技術而言,無人機技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人們的認知里,無人機技術往往都是在救援、監測工作中才會用到。但現在如果我們能在編輯出版工作中也引入該項技術的話,用它來搜集新聞素材,那么信息傳播會更能博取廣大受眾的眼球,同時對于良好品牌形象的樹立也會起到一定幫助[9]。在無人機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可以重點從短視頻拍攝的層面進行入手。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群體在了解信息時更愿意接受短視頻的形式,如市場上最熱門的抖音、快手等,其所擁有的粉絲團體規模是相當浩大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要與融媒體新技術結合起來,開創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形式來刺激受眾的好奇心,如此方可謀求更好的發展。而在短視頻的拍攝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無人機技術在信息采集區域中將關鍵的視頻資料記錄下來,隨后是編輯出版環節,要注意場景切換、內容的連貫性這兩個方面,從而制作出的視頻才會獲得更多觀眾的“點贊、評論和轉發”。
(七)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主要是在別處的場景實現投射化的放映,從中可以增加受眾最真實的體驗感。全息投影技術在公園以及建筑產業當中是非常常見的,在具體的編輯出版工作當中也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技術。例如,對于新聞報道現場報道或者對于歷史現場進行還原的時候,使用三維成像手段讓受眾群體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情發展的具體情況,讓觀眾可以更好地了解受眾自身和信息的交互發展。新華社在全國兩會期間就使用了全息投影技術實現對李克強總理的原音播放,并且實現智能化的切換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結合數據的模式保障了新聞的真實性,所以全息投影技術在融媒體時代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為編輯出版工作創新和改革提供足夠的原動力,帶來良好的感官體驗[10]。
四、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對于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促進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的經濟建設。融媒體技術的大量應用可以有效提高編輯工作的實際效率,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當下的工作進行創新化發展,借助數字出版技術、可視化技術、無人機、全息投影技術等,全面推動編輯出版工作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陳天鴻.激光投影技術在新媒體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16):93-94.
[2] 唐永樂,湯濤,錢程,等.基于5G結合全息投影技術構建未來新型教學模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7):201-202+240.
[3] 梅玉倩.“全息投影技術+旅游產業”商業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商業,2020(4):27-28.
[4] 焦彥柱,張世杰.全息投影技術在三亞城市夜景開發中的應用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3):56-57.
[5] 孫福玉.全息投影技術的地質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18):195-196.
[6] 王潔.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解析與應用展望[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2):156-158.
[7] 陶彧穎.論全息投影技術在試衣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0,38(9):46-47.
[8] 王文潤,王陽萍,雍玖,等.基于全息投影技術的3D教具與課件制作[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21):32-34+44.
[9] 李明霞,繆春宏.基于3D全息投影技術打造實體書店閱讀空間的應用探索[J].科技和產業,2020,20(11):177-180.
[10] 包新宇,宋震.全息投影技術對沉浸式戲劇表演的重構[J].新劇本,202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