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瀛 尹壽垚
【摘要】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延伸至省市區縣的平臺整合始終是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重要工作。在各地區積極加快整合步伐的同時,如何評價整合效果、根據評價結果指導整合工作成為學術界和實務界共同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公共資源交易市區一體化整合經驗,研究制定一體化評價指標體系,并針對評價結果提出完善改進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評價;層次分析法
2022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對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進行頂層設計。如何評價已開展的整合效果,更好地指導交易平臺整合,成為當前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的重要工作。
文獻綜述
王叢虎(2015)基于交易費用理論和組織整合理論,以北京、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整合方式為例進行對比,并提出整合模式選擇的策略原則。汪杰(2016)、李錫寶(2016)等人總結滁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實踐路徑,闡述市縣一體化建設促進電子招投標、提升交易服務效率。任紅燕、張碩群(2020)從內部結構性矛盾及外部政策指導兩方面分析了蘇州市縣兩級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必要性。
市區(縣)一體化建設重點
管理體制
目前,市區(縣)兩級行政管理體制主要有兩種形式——垂直式一頭管理和橫縱式雙頭管理。
一頭管理模式:該類市交易中心對區縣級分中心有行政管理權力,政策傳遞時效性強,容易實現兩級中心一致。但受制于垂直的管理體制,不同地區交易的特殊性問題難以針對性解決,創新性交易不易于在區縣一級開展。
雙頭管理模式:行政上區縣一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管理隸屬于區縣,在業務上受市一級中心指導。這類管理模式下,區縣一級分中心于市級中心的聯系并不十分緊密,擁有更多自主權,但同時,一體化建設也比垂直式管理模式困難。
交易規范
按照國務院《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國辦發〔2015〕63號,以下簡稱“63號文”)要求,市一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應建立統一的交易服務規范。但部分交易中心受制于市區(縣)兩級非條線管理,管理制度在實行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如市區兩級關聯度較低、交易類別存在較大差異時,制度可能無法在市區(縣)兩級同頻共振。因此,落實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提升各級公共資源服務平臺規范化水平尤為重要。
系統互聯互通
按照63號文要求,各省份應依據國家標準建立統一的、覆蓋市區(縣)的電子服務平臺。一體化服務平臺既要避免市區(縣)兩級重復系統建設造成資金浪費,也要避免市場主體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使用不同交易平臺造成的體驗感差、操作不便捷。電子交易系統的市場化競爭能夠避免壟斷帶來的交易成本提升,促進交易系統通過不斷創新提高服務質量。
數據共享
數據作為一種資源通過共享挖掘發揮其最大價值。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其數據按照統一標準,通過對接、調用實現數據互聯共享,才能更好發揮其價值。縱向上,與國家、省級平臺數據對接,實現主體信息、成交信息、信用信息等共享。橫向上,以服務平臺為樞紐打通各交易系統壁壘,實現可共享交易數據的互聯互通。
市區(縣)一體化評價體系
理論分析
1.統一的制度規范
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制度。參照國家標準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并及時動態調整,根據目錄確定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項目,督促各主管部門切實履行職責,保障目錄內所有項目進場交易。制定符合市區(縣)一體化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統一工作流程,結合市、區(縣)各交易中心交易類別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2.信息化系統支持
由市交易中心牽頭建設覆蓋市域的公共資源服務平臺,通過標準的應用系統,規范的電子化流程,促進市、區(縣)兩級服務規范化、標準化。突出“互聯網+”模式,推動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促進主體信息、專家資源的共享應用。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市區(縣)一體化評價體系構建
本評價基于層次分析法,應用層次分析確定權重,通過專家打分確定影響因素得分。
1.評價指標的選取及體系構建
根據前文分析,將制度規范及信息化系統支持作為一體化評價的重要一級指標。將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總目標(目標層A)、一級指標(一級準則層B)、二級指標(二級準則層C)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中一級指標包括制度規范B1、信息化系統B2。二級指標中,制度規范B1下包括一體化建設方案C11、公共資源交易目錄C12、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C13、對分中心業務指導C14、定期開展交易制度梳理C15;信息化系統B2下包括統一的服務平臺C21、統一的數據中心C22、共享的主體信息C23、共享的專家資源C24、全市范圍內應用的交易平臺C25。
2.判斷矩陣構建
本研究的目標層僅有一個元素,即“市區一體化目標”,下一層級即一級準則層包含“制度規范B1”和“信息化系統B2”兩個元素。參照相對重要性標度表(表1),構建一級準則層指標判斷矩陣
其中ijb表示i因素對j因素的重要性相對數值。
二級準則層中,制度規范B1下包含一體化建設方案C11、公共資源交易目錄C12、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C13、對分中心業務指導C14、定期開展交易制度梳理C15五個元素;信息化系統B2下包含統一的服務平臺C21、統一的數據中心C22、共享的主體信息C23、共享的專家資源C24、全市范圍內應用的交易平臺C25五個元素。參照相對重要性標度表(表1),構建二級準則層指標判斷矩陣

其中(k=1,2)。
3.計算指標權重獲得評價值
根據專家打分計算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獲得評價指標的權重。通過專家打分及時指標得分,最終計算評價值。
以N市為例的一體化評價
N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于2015年完成機構整合,形成“1+6”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架構,即一個市級交易中心和六個區級交易分中心。為落實國家關于平臺整合共享的政策要求,N市交易中心升級上線“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實現一套系統覆蓋全市范圍,一個平臺服務各類進場交易。
N市一體化評價體系構建
1.構建判斷矩陣
(1)一級指標矩陣
(2)二級指標矩陣
同理在二級準則層中,構造判斷矩陣為:
2.計算各層級權重并作一致性檢驗
(1)一級指標的權重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其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通過查表得到)。
(2)二級指標的權重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對二級指標判斷矩陣C1計算特征向量為

(3)目標層計算權重
根據一級指標及二級指標權重,加權計算各指標的目標層權重,如表2所示。
3.指標得分
通過專家評價的方式,計算各指標打分均值,確定指標得分如下:C11=91,C12=93,C13=88,C14=87,C15=79,C21=95,C22=89,C23=92,C24=98,C25=85。
4.一體化評價得分計算
對指標得分進行加權求和,得到市區一體化目標得分:SCORE(A)= 0.1464*91+0.0503*93+0.0913*88+ 0.0215*87+0.0238*79+0.2171*95+ 0.2279*89+0.0972*92+0.0428*98+ 0.0749*85=90.2
對策建議
針對N市公共資源交易市區一體化評價結果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完善制度規范。根據現有一體化建設成果,進一步優化市區一體化建設方案,從制度建設、系統整合、人員交流等多方面入手,結合實際工作和各區交易特點,動態調整建設方案。完善統一規范的交易服務標準,在提供同城同質服務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制定符合各區實際交易情況的服務標準。
二是優化信息系統。用統一的系統固牢標準化服務,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區一體化發展,真正實現從項目進場受理到中標成交的各交易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強化交易中心的公共服務職能定位,通過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完善見證、場所、信息、檔案、專家抽取等服務。
三是促進互聯互通。積極與國家、省級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和相關部門建立的信息化系統互聯互通,依托數據共享,深化主體信息、交易信息應用,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升服務效率。
(作者單位: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參考文獻:
[1]王叢虎,門理想.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的創新邏輯及實現路徑——基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的視角[J].學海,2021.
[2]王叢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的問題分析及模式選擇——基于交易費用及組織理論的視角[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15.
[3]任紅燕,張碩群.公共資源交易市縣管理體制改革探析[J].中國政府采購,2020.
(責編:彭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