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粟
【摘要】新課改的推動對小學信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顛覆傳統教育模式,關注每個學生的綜合成長。本文從創客教育的視域入手,充分肯定了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開放思維的重要性,并提出教師應該從情境的創設、資料的擴充、微課的運用、操作的帶動以及作品的共享入手,為學生打造創意的、多元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開拓創客教育的全新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通過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將自己的創意轉變為現實。
【關鍵詞】創客教育;信息技術教學;創新能力
創客一般是指一類具有專門領域知識儲備、創新實踐與交流意識的人,這類人有著明確的、積極的興趣愛好,能夠在一定的技術支持下,將自己的創意從意識轉變為現實。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創客教育也被廣泛運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這一教育模式將學生作為創客開展教學活動,要求教師能夠巧妙設計各種類型的創意活動、實踐活動,將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創意、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穩定的根基。創客教育模式的運用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在信息技術課堂融入新思維、新創意,推動知識與資源、課本與實踐的跨界融合。
一、創設情境,啟迪個性創意
創客教育活動的開展需以建構主義為中心,該理論要求應該利用學生的原有知識與經驗,在調動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促進建構理解。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主體訴求,建立起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情境,讓學生的個性與創意得到自覺的觸發,從而實現積極主動、大膽能動的創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應該盡量保證情境營造的開放性、情境內容的豐富性,促使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的狀態。
小學信息技術在情境上的創設需貼近學生生活,加強學生個人興趣愛好之間的緊密聯系,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動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提高思維的開放性,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二、拓展資料,開放思維空間
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對操作性、實踐性有著較高要求的學科,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如若教師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資源,就會造成教學的滯后性。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根據當前時代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與時俱進的更新,這樣才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創客教學的引導下,教師更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引入新鮮事物,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層次入手把握信息技術知識點的內涵,得到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
以版面設置的學習為例,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頁面設置和分欄的方法、圖文混排的技巧,提高其對WPS中編排技巧的運用能力、綜合知識的掌握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展示了學生之前的作品,讓學生發現整理出不同版面在設計上的技巧,同時教師還搜集整合了不同類型的雜志、報紙以及電子文檔。教師先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微博、公眾號等網絡文本,讓學生分析這些文本內容在排版上有什么特征;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新媒體的版面設計與傳統的報紙、雜志進行對比,找到幾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關注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與開放思維的培養,以“主題報”的設計活動為引,讓學生動手畫出橫向或者是縱向的版面,靈活進行分欄,為后續的版面設置學習提供幫助。
素材資料的拓展并不是盲目隨意的,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愛“玩”的特征,將線上與線下資料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更加豐富有趣的學習資料中得到信息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微課導學,引導深度探究
微課是指在遵循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對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進行整合,從而豐富教學素材的結構化、數字化教學資源。通常情況下,微課的時間多控制在5分鐘到15分鐘左右,微課的錄制有利于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強化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微課開展導入教學,為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并鼓勵學生開展創意的設計,不斷提高學習的真實性、復雜性,這樣才能帶動學生實現循序漸進的探究。
雖然微課導學能夠為教學任務的開展提供幫助,但是創客思維需要學生自主發揮能動性、創造性,教師需要提供方向上的引導、基礎知識的指導,不能過于具體,這樣反而會拘束學生的思維,同時在微課的制作中教師應該多使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元素,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
四、動手操作,強化實踐應用
動手操作與學生的思維活動是緊密相連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及時捕捉創意思維,開展能動的操作。這是因為很多創意都是稍縱即逝的,學生可能在素材的提示、教師的點撥與生活的積累中隨時迸發創意,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訓練與運用,促進創意的進一步實現。尤其是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每個學生的真正參與、協同合作,在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的基礎上,合作完成各類創意制作,實現實踐應用能力的不斷強化。
以WPS的學習為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特別開設了“電子報”的制作活動,注重學生對綜合知識的靈活運用。WPS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對學生的動手、協作有著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提供了開放性的創作空間,將學生分為了3到4人的小組,在初期先通過協商、素材搜集等不同方式,共同確定電子報的制作主題、版面中需要包含的內容。在此過程中,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出謀劃策,展現自己的創意;在隨后的學習中,教師則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搜集圖片、文字等各類素材,展現自己對相關主題內容的思考與認知的深度。有的小組以校園為核心主題,搜集了真實的學習生活與校園美景,不僅編輯書寫了優美的文字,還通過WPS進行了排版設計,在實踐操作中有效傳達了自己的創意。
學生只有親手操作,才能鞏固各種軟件、技術制作的技巧,在鞏固與實踐中找出不同的靈感與創意,教師應提供操作的機會與平臺,讓學生得到自由自在的發揮,得到信息技術學習能力的全面拔高。
五、搭建平臺,實現作品共享
在完成了知識學習、動手操作等一系列任務之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仍處于有待提升的階段。教師可以增設作品發布的共享環節,讓學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基礎上,做到充分的共享與交流,實現思維的靈活碰撞。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完成作品的自豪感,不斷激發其對作品進行改進、完善,在作品中融入新的創意與想法。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展示作品,還需要共享自己在創作中的經驗與教訓,從不同角度加深學生的信息思維。
以SCRATCH的學習、操作為例,學生在帶動引導下都有了良好的表現。有的學生小組共同制作了打地鼠的游戲,展現了他們思維的靈動性。學生在共享作品的過程中,得到了其他小組的廣泛認可,并提出了自己對作品修改的意見。因此學生不僅得到了思維與創作上的肯定,還獲得了一種精益求精的創客思維、學習品質;再以畫圖的學習為例,在學生完成三角形、四邊形的畫圖任務之后,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REPEAT命令參數的修改,根據學生的實際修改情況,在真實操作與經驗共享的過程中,進一步實現對創新思維的有效傳遞。
在學生進行共享的同時,教師還需要開展具有創意性的評價,通過單獨點評、公開評價、交互評價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帶領學生一起發現作品的優點與不足,并采取積極的語言、正確的態度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進一步的豐富,保持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熱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創客教育模式的引入不僅有助于搭建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還有助于保持課堂的健康與活潑,從而穩步推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全方面發展。對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營造真實的情境、教學內容的豐富、微課的有效導入、作品的充分共享,讓每個小學生都能自主思考、能動操作,在實訓中不斷優化自我,成為一位合格的創客,從而不斷提高小學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胡衛俊.信息技術學科課程的哲學思想觀[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11).
[2]喬希俊.淺談創客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山西電教,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