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英
摘 要: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大多數教師選擇“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新時代下的教育教學形勢,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將“少教多學”的方式與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有效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本文從改變教學方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布置合理作業這三個方面,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少教多學;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所謂“少教多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啟發誘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探究教材知識,積極理解理論知識。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融入“少教多學”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與分析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會從根本上降低教師的負擔,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調整教學,提高自我控制與組織能力
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倘若教師對某個班級有非常負責任的態度,那么這個班級的發展會更加出彩,在同屆班級中的發展更加突出。所以,教師應該對自己負責的班級采取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盡可能地創新教學理念,將課堂節奏控制在自己手中,合理利用課堂上的每個時間點,盡可能做到不浪費課堂時間,使學生在教學中收獲滿滿。整個教學環節結束之后,使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再進一層,掌握更多對自己發展有利的知識。
比如說,在《靜夜思》的教學中,教師先要求學生理解這首詩每個字的發音。這首詩作為一首經典之作,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完整背誦,然而有部分學生會出現發音不標準的現象,學生對月亮產生了研究興趣,但卻不明白在古代中月亮對詩人的意義,所以不理解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情感。所以,教師給學生傳遞知識的課堂中,應該重點培養學生朗讀生字詞與感受到這篇詩中所表達的意境,當然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情緒情感,激發學生對這首詩的研究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激發學生對我國文化的熱愛。
二、引導鼓勵,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當今時代下,填鴨式教學理念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社會發展下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可以快速適應時代的發展,就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與獨立能力,獨立是個體立足于社會的主要方面。教師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幫助學生主動思考知識,給學生營造出活躍和諧的思考氛圍。在學習中產生疑問時,教師不應該直接告知學生具體答案,而應該逐漸引導學生分析知識,幫助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形式,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學生發現答案之后,自然會形成成就感,接著再激勵學生探究知識,學生之后進入分析的良性循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說,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中,教師能先帶領學生朗讀課文,接著要求學生分析作者想要通過文章闡述怎樣的道理。課文的大概內容是一只烏鴉非常渴,急切地想要喝水,烏鴉找著找著發現了一個有水的瓶子,然而瓶口過于窄小,烏鴉不能順利地喝到水,然后烏鴉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一塊一塊的石頭放入瓶中,最終喝到了瓶中的水。大多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都會有一些想法,教師就能引導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與分析角度都是不同的,學生將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之后,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歸納總結,在分析中得到更多的理解,進而實現少教多學的策略。
三、設置作業,培養主動探究意識
在題海戰術的影響下,多數學生都會被課后作業的壓力所影響,完成作業之后也到了很晚,這會對學生的休息時間產生嚴重影響,降低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然而,教師之所以給學生留下大量的課外作業,是因為想讓學生可以通過完成作業的環節鞏固基礎知識,使學生可以靈活應用知識。
比如說,在《七律·長征》的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講解這首詩的含義,要求學生利用之前了解的知識探究長征的定義與思考新中國成立的重大作用。教師能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網絡的途徑搜集長征的相關知識,觀看圖文、視頻等資料之后更準確地了解長征。在整個教學環節結束之后,學生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感受到現在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進而為我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結合“少教多學”的策略,利用小學的發展時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素養內涵。
參考文獻:
[1]郝海霞.“少教多學”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中的應用[J].新校園(閱讀),2017(05):92-93.
[2]丁平平.“少教多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閱讀),2017(03):92-93.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