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 黃美榮
關鍵詞: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
一、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知識產權在我國快速發展,已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指標和重要體現,也是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在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河南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培養實用性、復合型知識產權職業人才,建成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針對高校知識產權學科建設,《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若干意見》規定:“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壯大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加強我省知識產權學科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在不同學科領域設立知識產權學院,探索多學科、多層次的知識產權學歷教育和專業學歷教育”,對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提出了目標和方向。河南省高校在本科、碩士、博士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方面都有較為完整的培養體系和模式,但目前省內高職院校中尚未開設知識產權管理專業,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知識產權高等職業教育能有效填補知識產權人才本科以下中端層次的空白,許春明建議應大力發展知識產權管理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形成高職、本科、碩士、博士金字塔型的多層次、多元化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
高等職業學校要樹立服務區域內發展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目前,河南省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日新月異,迫切需要大量實用型、技能型知識產權人才來助力中小企業產業升級。
二、河南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河南省正處于產業升級和工業轉型的上升期,亟需大量知識產權專業人才來助力經濟發展。目前河南省55所本科院校中,僅有8所高等院校開設知識產權專業,而84所高職院校中僅有平頂山教育學院、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等院校設有知識產權培訓基地,通過短期培訓班的形式培養知識產權非學歷人才。2011年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原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曾開設全日制知識產權管理專業,旨在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熟悉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知識、有實務操作能力的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但2019年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知識產權管理專業升級為本科層次,至此,省內專科層次再無知識產權專業和課程。因此,河南省整個高職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進程緩慢,無法滿足企業在技術升級中對高素質知識產權人才的需求。
為了解河南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現狀,探索高職院校高素質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路徑,本課題組通過走訪高校師生、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發現河南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知識產權教育的普及力度不夠
調研結果顯示,在高職院校中有53.73%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知識產權選修課,17.49%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知識產權必修課,8.2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知識產權管理專業。由此可見,雖然已有較強的知識產權意識,對知識產權在國家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但河南省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開設相關課程,知識產權教育的普及還不夠。
(二)知識產權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河南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面臨著很現實的問題。一是河南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師資隊伍數量不足,缺乏專業的、有經驗的知識產權師資隊伍。二是知識產權相關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目前的相關教師大都是剛畢業就直接走向教師崗位,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不足。三是知識產權專業師資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基本上都是以法學專業為主,“跨專業、多學科”復合型教師較少。
(三)企業對高職學生需求較大,但參與人才培養程度較低
針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企業提出是否需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畢業生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9.61%的被調查者認為基于公司目前發展需要,67.65%的被調查者認為企業未來發展需要,64.71%的被調查者認為基于崗位職責需要,37.25%的被調查者認為由于薪資待遇適中需要,28.43%的被調查者認為基于人員穩定需要,可見河南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企業對高職學歷知識產權人才需求是明顯的。高職院校對知識產權管理專業人才的初級培養,一方面可以降低培養時間和財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并能通過實踐學習獲得專業知識提升。
通過調查還發現,企業參與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培養的程度及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意愿都不夠。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需要學校和企業統籌規劃、共同參與。但多數企業認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任務主要由學校承擔,并且培養高職學生的過程中企業會消耗較多精力,而學生畢業后大都不會留下來,因此,企業不愿為在校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三、河南省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路徑
(一)明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目標
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根據市場需求和崗位要求可以分為司法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服務型人才、教研型人才,結合自身特點,高職院校需要培養管理型和服務型人才,尤其是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結合市場需求來看,高職院校需培養能從事專利商標申請與管理、知識產權咨詢與綜合管理、知識產權法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實現人才差異化培養。
(二)探索合適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
在高職院校中要加大知識產權普及力度,開展通識類教育,把知識產權通識教育納入必修課中,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創新意識。同時開設知識產權管理專業與其他理工類專業的雙學科培養,通過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保證一定學時讓學生學習知識產權有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涉及商標法、專利法等多項內容與專業知識進行交叉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具備實際工作崗位的業務技能。
(三)豐富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知識產權課程設計要結合“多學科、跨專業”的特點,加強不同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構建以法學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多學科相互貫通的課程實訓體系。高職院校知識產權專業主要以知識產權政策法規介紹、專利數據檢索、專利文獻查詢、專利申請實務、商標代理事務、知識產權運用和管理等課程為主,著重突出高職院校特色,課程設置與當地產業發展相適應,提高專業教學和社會需求的融合度。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現階段我國教師聘任制度的背景下,構建專業素質高、基礎知識牢、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加大對相關教師的知識產權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采用從企業、律所、政府機關聘請兼職教師的方式,引入優質資源到教育領域,擴充知識產權師資力量。
(五)加入互聯網教學手段
在5G大提速時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全民普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知識獲取途徑也發生了變化。高職院校知識產權教育要因勢利導、與時俱進,引入“互聯網+”的教學方法,構建知識產權云端實驗室,采用模擬司法案例情景和專利申請流程等教學手段,借助便捷的移動互聯網為學生創造在線學習平臺。
(六)引入立體化教學資源
在教學資源方面,可多元化、多渠道地引入立體化教學資源,在國家高職院校優質課程資源庫建設的過程中,篩選一定數量的知識產權課程作為優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并開放共享給有需求的高職院校用于知識產權教學。
(七)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產教融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徑。在產教融合的機制下,高職院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也應與市場、企業、行業的需求保持一致,做到“請進來”和“走出去”,相關行業專家等到高職院校開展講座培訓,通過大量的政策解讀、實踐案例、司法教材讓學生更真實地了解知識產權在創新和產業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專利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局等行業中參觀實踐,打通校內外雙向資源流轉,滿足知識產權人才培育需求。
結語
創新型企業對于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注重于善管理、能經營、會操作、能動手的全方位應用型人才,而此類應用型人才在目前高校培養模式中覆蓋面較窄.滿足不了企業多樣化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其實用性職業教育的優勢,培養出具有法律基礎和管理學思維、能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作者簡介:高靖(1978-),女,河南鎮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動物營養與飼料。
(責任編輯 董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