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
[摘要] 在教育工作中,“真”是一切行動的出發點。班主任堅守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立足兒童立場,在真實的教育生活和平實的職業崗位上實現自己和學生的共同成長,讓教育真正發生。在新時代背景下,把握本真品質內涵,關注育人路徑,修煉本真之品,充滿求真情懷,應該成為班主任高品質發展的追求和價值取向。
[關鍵詞] 本真品質;班主任;育人育己;高品質發展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作為班集體建設的領軍人物,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最為深刻。對中小學生而言,班主任就是最鮮活的教材。班主任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學生就容易養成什么樣的品質;班主任創設什么樣的教育情境,學生就容易做出什么樣的價值選擇;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有怎樣的師生關系,學生就容易建立起怎樣的人際交往準則。
由此可見,班主任的真性情,具有行為示范作用;班主任的真情實感,具有情感浸潤功能;班主任創設的真實教育場,具有情境育人的氛圍。
想要達到建班育人的良好效果,班主任無需刻意尋找教育素材,而是先做真實的自己,教學做合一,堅守初心,牢記使命,遵循“回歸兒童,真正發生”的教育理念,在真實的教育生活和平實的職業崗位上,保持教育本真,履行神圣使命,傾心教書,真心育人,實現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一、回歸教育本源,把握本真內涵
從2021年7月起,“雙減”以絕對關注度成為教育年度熱詞。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三股力量空前統一,一致將改革點立足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上。“雙減”系列行動正是從政策到實踐的堅定呼喚:回歸教育本源!
什么是教育的本源?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今年寒假,北京冬奧會再次讓全世界聚焦中國發展。開閉幕式和各項賽事不僅詮釋了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其背后更是人類文明、傳統文化、現代科技、道德觀念的傳承與發展。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分析和判斷自然生長,教育悄然發生。
五項管理規定、課后延時服務、減負提質增效,這些教育舉措都在促進學校教育從以往的唯分數論逐漸回歸到適應兒童生長的規律上來。學科育德思想的滲透,思政課的示范引領,核心素養視野下的班集體建設,都在指向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真實能力。這就是教育的真實內涵,通過教育讓人成為立體的、全面的、大寫的人!
在時代的發展中,我們越發相信,教育的本源是遵循規律,培育人性,全面促成人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當教育的起點回歸人、關注人,班主任和學生就成為教育的雙主體。一方面,班主任需要以真實的角色參與學生的成長,指導學生求真知、做真人,以“本真之品”作為立教之本;另一方面,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也在不斷進行著自我教育,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1.班主任是求真、悟真的表率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寫道:“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里,成為小孩子當中的一員,我們加入到兒童隊伍里去成為一員,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誠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我們要鉆進小孩子隊伍里才能有這個新認識與新發現。”這就意味著班主任不能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應成為和學生一起成長的伙伴。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做好自己,追求專業化發展和學習,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求真品質展現給學生,做出示范,以真育人,成為學生的榜樣。
2.學生是具有真實需求的發展者
明代大學者李贄的《童心說》中指出:“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揭示了童真“最初一念”的“絕假純真”,一種天然的狀態、一種“坦率自然,毫不做作”的爛漫的真實。
想一想學生的真實表現:遇到喜歡的老師,會想要抱一抱;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氣憤地找老師討公道;既想被集體認同、被老師關注,又擔心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學生的每一個心理感受都直觀地、不加掩飾地反映在他們的表情、語言和動作里,這就是兒童成長的方式!他們的真情實感恰恰反映出其內心的真實需求。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他人,這就要求班主任能時刻關注和覺察學生的情緒情感,從滿足學生合理需求的角度出發,做出積極的教育引導,促進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只有遵循兒童純真童心的規律,班主任對學生的一言一行才會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
3.真實情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催化劑
在社會心理學中,情境是指影響事物發生或對機體行為產生影響的環境條件,是在一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真實情境是兒童曾經接觸過的或者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遇到的。
教育離不開真實情境,特別是基于人的品格發展的班級德育工作。班主任堅持在真實情境中教書育人,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成長。教學相長,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班主任也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斷改變,研究真課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多維理解本真品質內涵的基礎上,班主任方能堅守教育初心,回歸教育本源。
二、關注育人路徑,修煉本真之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和老師都是真實存在的、可塑性強的人。在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中,班主任塑造自身的“本真之品”是其專業化發展和追求高品質育人的重要方式。班主任若想修煉育人的本真之品,需要關注三條核心路徑。
1.領悟生活教育的真諦
生活教育的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
生活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
2022年開局之際,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太空征程、冬奧魅力、女足逆襲……面向生活的教育是最鮮活、最打動人心,也是最能激發人主動學習的真教育。
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生才能理論聯系實踐,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與價值。
2.充滿心心相印的真情
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底里出發才能打動心靈深處。”
當代班主任并不缺少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可是如果只使用高技能,卻沒有投入真感情,培養學生就會像工業生產那樣批量化、冷漠化,造成越來越多的“空心人”出現。
當班主任堅守教育的本源,關注對學生人性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終身潛能的促進,教師就能在多元化的評價中豐富對學生的認知,投入真情,積極引導,肯定和鼓勵學生積極的一面,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激發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真情在班集體教育中是春風化雨般的神奇因素。班主任用真情開展教育,創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環境,學生的認知過程就能與情感過程有機統一。
真情在實踐中具體體現為師生之間人格的平等、相互的尊重、耐心的傾聽、真誠的欣賞和包容的等待。真情會讓老師用更多元的視角來理解學生的成長,成就彼此的精彩。
3.追求客觀實在的真知
教師是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的主要培養者。在現行班級授課制下,學校應打造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教師團隊,形成教育共同體,帶領學生學海探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班主任不僅要精教育之“技”,還要懂教育之“術”,更要明教育之“道”。班主任要以自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撥動學生的心弦。在探索真理中精益求精,獲得真知灼見、真才實學;以“求真”品質真正完成“探求真知,教人求真”的教育使命。
班主任智慧地帶班,學生靈動地學習,這都需要我們對真理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刻苦鉆研,不斷探索,巧用方法。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學科特點,追求真知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要順應時代變革的要求。
三、踐行本真品格,成就師生共長
好的教育,就是適應兒童的成長規律;好的教育,就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當師生都在踐行本真品格,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師生的生命價值就會共同生長。在踐行本真品格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發揮三個優勢。
1.發掘師生本真品格共長的適宜資源
教育是因材施教的藝術,相似背景的學生,由于身處不同的教育環境,接觸不同的課程學習,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發展結果。
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要充分調動自身優勢,做一個敏感的教育人,從學生特點、家長情況、校本特色的角度出發,發掘并整合適宜的教育資源,引進班級,形成班本素材。
擅長閱讀的班主任,班級里也許會書聲瑯瑯、書香滿屋;熱愛運動的班主任,學生可能更樂于挑戰、參與競爭;開設家長課堂的班級,學生的知識面可能更廣;走出校園的班集體,更能關注社會熱點,公民意識更加強烈。
教育資源藏在真實生活的細節里,需要班主任慧眼識珠,調動學生一起發掘。
2.建構師生本真品格共長的特色活動
學生學習的重要規律是在體驗和表達中形成自己的邏輯體系和認知結構。班主任通過創設班級特色活動,讓學生有參與、有感受,這是輸入的過程,再通過表達與分享,進行建構和輸出,從而把老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
在參與特色活動中,師生有了共同的經歷,情感紐帶變得堅韌;在完成特色活動中,師生集思廣益,教學相長,成就感促進內驅力;在總結特色活動中,師生回看成長足跡,形成自我評價體系,班級凝聚力不斷提升,每一個人都會想要更加努力。
特色活動是班集體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載體,班主任應積極發揮活動育人的功能。
3.創生師生本真品格共長的共情方式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對學生影響最深刻的人。學生對待生活、對待真理的態度往往來自班主任和班級同伴。
班主任應和學生共同打造屬于自己的教育天地:工作日的清晨,用美好開啟班級生活的一天,整潔的講臺、工整的黑板激勵語、墻壁上的學生作品,都是無聲的教育,喚醒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班會課上,精選每一則材料,真實地呈現給學生,帶著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并作出價值澄清;班級活動中,多一點對學生的鼓勵,激勵他們敢于嘗試挑戰,記錄學生成長的影像或是用文字留下對學生的喜歡……
師生在這樣的接觸中,相互理解,彼此共情,在真實的情感中促進品格的提升,以真為本,讓班級煥發出昂揚的生機。
班主任回歸教育本源,思考真問題,運用真情境,投入真感情,堅持做真教育,把促進學生和自己的生命成長作為價值追求,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長江文藝出版社,2021.
[2]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辜偉節.高品質育人:卓越追求班主任的修煉境界[J].中小學班主任,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