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魁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引言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逐漸普及,但在應用效果上并未達到預期目標,這就要求教師進一步探索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應用策略,確保信息化教學價值充分發揮,使教學課堂質量獲得有效提升。小學數學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時,應需結合小學生發展規律、明確生本教育原則,進而應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促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數學知識,實現思維的有效鍛煉,切實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一、簡化抽象知識,提高學生理解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是教學的一大難點。據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需要在后期培養和鍛煉。因而對小學生而言,直接理解數學抽象知識存在較大的難度,不僅難以達成學習效果目標,更是難以調動學生數學興趣。信息化教學能夠將理論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圖像內容,有效滿足小學生形象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抽象知識形成理解與認識,實現學習效率的切實提升[1]。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部分的知識時,學生雖能夠基本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概念,但對于“體”字的差別卻不能形成充分的認識。此時,教師則可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正方體事物呈現給學生,如魔方、紙箱、包裝盒等內容,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特點,使之能夠在規律總結中,對這一概念形成良好的認識,從而提升對這部分概念理解的有效性。
除概念類問題之外,信息化教學還可有效應用于計算類問題的簡化理解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計算理解思維,使其能夠在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下,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對計算過程形成有效理解。比如,在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模塊內容時,教師則可利用信息技術將具體的問題進行分解,并結合學生的思維水平,選擇以趣味圖案的方式呈現問題信息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提高對問題的理解。同時,在解決問題期間,同樣可應用信息技術引領學生進行思考,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引領學生逐漸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學習效果。具體如“A學生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已知小杯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升?”針對這一問題,如若直接讓學生思考計算,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在講解這類問題的解決策略時,則可利用信息技術將題目中表述的信息呈現出來,如依據題目內容繪制同等量的水杯,并以動態實驗的方式,進行“倒水”實驗,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的觀察中,逐步對問題形成認識,促使其能夠在有效理解中,更好地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
二、優化教學情境,鍛煉學生思維
數學的有效學習需要學生的思維與教師一并形成運動,能夠在切實的獨立思考中實現思維的鍛煉,從而提高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數學問題的分析及解決能力。過去主要是以提問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但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這一方式往往難以達成較好的效果,甚至學生存在內心抵觸現象。在應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時,教師則可通過情境的優化構建,引領學生進入數學世界,促使學生在更加輕松、趣味的情境中,實現思維的主動思考,達到更好的思維鍛煉效果,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2]。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知識時,教師則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動畫故事情境,如動物學校舉辦了一場籃球運動比賽,要求小助理幫助動物學校校長記錄和分析比賽中的投籃情況。進而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播放動物學校的籃球比賽實況,讓學生承擔小助理的角色,在情境中完成自身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則能夠積極融入其中,并在擔任小助理角色的過程中,實現數學問題、數學知識的有效思考和學習,使學生真正走進數學知識的探索世界,達成良好學習目標的同時,在其獨立思考中,實現學生思維的有效鍛煉。相較于常規形式的情境課堂而言,信息化教學不僅優化了情境課堂,更是使情境課堂增添了趣味性,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切實提升。
三、結束語
信息化教學作為新時代教育新模式,對教學質量及教學活動有著諸多積極應用價值,使傳統課堂實現質的轉變,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亦能夠促進學習效果。小學數學教師要科學應用信息化教學,借以信息化手段將數學的抽象性簡化處理,結合小學生發展特點,構建符合其認知思維的情景課堂,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實現學習成效的切實提升,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夯實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仙玲. 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的幾點思考[J].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18, 2(8):1.
[2] 邵艷, 程效朋. 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的幾點思考[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