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樂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些知識是人類精神成長史中寶貴的財富,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并記住傳統文化,作為教師要向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制作者學習,在音樂教學中也能夠和詩以歌,來豐富音樂學習內涵,讓音樂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呈現文化知識。尤其在農村的中學音樂課堂中,教師采取和詩以歌的教學方式,將會為學生帶來良好的音樂體驗,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關鍵詞:農村中學;音樂課堂;探究
引言:其實關于和詩以歌的這種方法,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尤其在很多的古裝劇中,都會以經典的詩歌或者詩詞來填詞,創作成歌曲,進行吟唱。這種新穎別致的音樂創作法,非常適合放到初中音樂課堂中開展教學,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采取這種教學法,對于學生而言,別出心裁,代替了教材中陳舊乏味的歌曲學習,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樂趣。
一、在農村的音樂課堂開展《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教學探究價值
(一)提升文化引導力
當前,不論是音樂歌曲還是文化內容,都已經逐步出現了由西方文化蔓延中國文化的現象。為了提高文化的引導力,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讓新一代青年更好的珍視文化內容,提高對文化的自信力,教師需要在教育工作中,要盡可能地以文化課程為主體,在教學的內容上實現文化與課程的融合,從而更深層次的對文化進行研究,從而讓學生在文化課程學習中,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有更廣泛的涉獵。
(二)古詩詞美育的價值
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是以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為主,但是在當前的教育工作中,倡導的是高素質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的專業知識傳輸,還要挖掘教育中更多的文化價值,在音樂課堂中展現出來。音樂本身就具有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教育價值。音樂教師要想在課堂中重視合理的音樂素材運用,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心靈美,思想美的良好形態,則是應當以古詩詞作為教學的內容進行選用。
二、在農村中學音樂課堂開展探究
(一)古詩今唱,內容創新
對于農村的學生而言,本身在地域條件上就不占優勢,看待問題的視野比較局限,甚至一些學生因家庭教育環境的原因,在成長中對外界的接觸較少,學生的文化積淀薄弱。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則是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能夠將古詩詞與音樂教學結合起來,以唱歌的方式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與記憶,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還能夠實現音樂教學的創新,利于學生在音樂創新活動中,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在這種音樂教學氛圍中,學生更加的愿意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在音樂學習中獻言獻策,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到音樂表現形式中去。
例如,為了豐富學生的音樂生活,教師可以將電視節目中有古詩詞或者詩經改編的歌曲,在課堂上作為《經典詠流傳》音樂實踐教學的內容。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備課環節,教師可以選取一名音樂學習水平高,音色較好的女生,組建成古詩詞音樂吟唱小分隊,在經由教師的詳細指導與教學后,讓這些學生先學歌曲,如果試驗成功,則可以在班級內進行逐步的推廣與實施,在班級內掀起吟唱古詩詞歌曲的風潮。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不要擔心學校不允許,或者是學生學不會,其實由困難到容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想將這個活動辦好,就需要有準確清晰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思路、良好的教學方針,以及充沛的教學精力,在教學時間上先確保教育工作開展的效率。
(二)將舞蹈與歌曲結合起來
通過細心觀察則會發現,古風的音樂其實都匹配一定的舞曲,也會被當前很多舞蹈機構改編成舞蹈,對學員進行授課,來鍛煉學習者的身心美。可見,在音樂教學中,針對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如果能夠豐富音樂學習的內容,提高音樂學習的樂趣,則是需要教師在開創古詩詞與音樂融合的課程中,融入舞蹈的元素,讓學生在學唱歌的時候,也能夠肢體跟著一起訓練,載歌載舞,會極大限度地提高音樂學習的效率,提升音樂學習的價值與意義。
(三)將教學內容與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起來開展教學
從湖南文藝出版社的教材教學計劃來看,為了推動教育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教學工作開展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需要教師制定一定的教學方針。
例如,教師在對七、八年級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對于古詩詞與音樂和聲的方式與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教師從全面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方面去深度思考,并能夠在音樂學習內容上,可以與文化課程的學習相輔相成。作為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要在授課方面考慮到學生聲樂、樂理知識,樂器水平低下的問題,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樂曲欣賞等方式,來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當前是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開展古詩詞與音樂融合教學活動,自己先從網絡上學習優質的授課方式,提高專業教學能力,同時,為學生播放與古詩詞改編的音樂劇,歌舞劇,來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體驗美,感知美中,對古詩詞音樂吟唱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結: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肩負的使命。作為音樂教師,是學生心靈締造的工程師,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品鑒能力、文化修養的塑造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農村音樂課堂,引入古詩詞與音樂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豐富學生音樂文化內涵,提高學生對文化、藝術、音樂的鑒賞水平,會更加地帶給學生美好的音樂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文化與藝術的洗禮,在音樂中感受文化,在音樂中享受美。
參考文獻
[1]劉曉麗.農村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探究[J].讀與寫,2019:207.
[2]沈娟.農村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探究[J].考試周刊,2019: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