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也應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數學學科特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發展的要求,更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在小學數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項具體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素質教育
引言: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教會學生教材中固有的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靈活的方法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展開探究活動。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深度,還可以使其思維不斷得到優化發展。為了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需求,教師要立足教材、結合實際、找準方向,尋求多樣化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培養策略,貫穿創新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構建良好氛圍,進而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有效增強數學學習能力,發展自身綜合素養。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其學習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基于學生自身發展需要,教師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茖W技術的蓬勃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知識內容的豐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知識的傳播路徑,使其變得更加多樣化了。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必須學會有效利用學習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優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地學習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而學習方法的掌握就依賴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注重知識學習的方法傳授,讓學生既掌握知識,更能理解和靈活運用掌握知識的方法。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實際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主動聽講,積極思考學習問題,參與課堂發言的良好習慣,學會獨立或合作解決學習問題,不斷挑戰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有利于鍛煉其堅韌意志。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灌輸自學意識,提升學生自學動力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能力增長需要了。但是小學生年齡尚小,知識經驗不足,對于自主學習的重視度可能還不夠強,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要發揮好自身教育作用,并在日常授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自學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知道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并指導學生一些良好的自學方法,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旋轉、平移和軸對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新授課之前,為學生引入相關知識概念,使學生能夠提前對學習內容有所熟悉。接著,還可以通過激勵性語言,使學生愿意投入到課前自主探究中,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學對增強本課學習效率的重要性,為今后開展自主探究奠定堅實基礎。
(二)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合理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數學課堂,煥發數學生命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此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情境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使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情感價值的形成。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可構建活動情境,組織學生通過裁剪、拼接紙片的方式,尋找平行四邊形與已經學習過的長方形的聯系,探索兩種圖形的面積規律,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情境的構建與創設能快速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輕松理解抽象和復雜的數學知識,并積極地自主探究更深的數學規律,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三)構建翻轉課堂,優化學生自學過程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使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更多,更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課堂內的寶貴時間,教師將不再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上,學生能夠更專注于深層次問題的探究。翻轉課堂的開展與構建,有效改變了傳統教育活動中的一些陳舊教育模式,并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時,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可以提前學習基礎知識概念,了解圓柱與圓錐的特性,并把握學習的重難點,接著,還可以找出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帶到課堂上與同學、老師共同展開探究思考。這樣的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的自學熱情,讓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實施變得更加順利。
(四)給予自主探索空間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給學生拋出題目,讓學生結合題目去探索發現。課堂題目設計不要太多,但要經典,要具有代表性。例如:在講解應用題部分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應用題的主干“草地上有20只母雞,有5只公雞”,然后鼓勵學生結合題干信息,猜想一下有可能提出的問題,并針對對應的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學生經過思考后,想象到的問題會很多,比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雞?”“母雞比公雞多幾只?”“公雞比母雞少幾只?”學生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而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數學學習的快樂,在無形中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關注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并采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能夠在自學中吸收知識,發展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飛,姜學玲.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0(31):59-60.
[2]於洪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90.
[3]胡子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分析[J].讀寫算,2020(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