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瑋
摘要:微課是基于某一教學目的,圍繞一定的教學思想,時長在5~10min左右,對某一知識點進行細致化、針對性講解的音頻、視頻。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能夠以視頻的方式來帶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系統地了解某個知識點,使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課程中得到醍醐灌頂的機會。基于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對微課的應用與實踐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微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應用與實踐
教師以微課為載體,記錄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中產生的難點、教學過程中的疑點、教學目標中的重點等進行講解、拓展的活動內容,不僅包含教學視頻,還包含教學設計、課件、素材、反思、練習、點評等內容,能夠容納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在相互配合中呈現了主題式、半結構化的良好資源應用環境,具有精煉、精確等顯著特點。學生不僅能夠擺脫時間對自己的限制,還能擺脫空間對自己的桎梏,隨時隨地進行音樂學習,與其他人借助互聯網來交流,在微課資源平臺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完成預習活動和自主學習任務,將對音樂的喜愛落到實處,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一、應用于課前預習,明確學生學習目標
微課具有主題明確、針對性強的特點,能夠有效擴展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得教學更具人性化特色,吸引學生深入了解。小學音樂教師在運用微課的時候,要發揮好微課的積極作用,方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主動走進音樂世界。在設計微課時,教師可以預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后在微課中埋下“小驚喜”,便于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微課的引導,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出發,去思考,去解決,既起到激發學生思維的目的,又起到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時,教師要想使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童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可以在微課視頻中為學生展示升國旗的動畫視頻,讓學生伴隨著升國旗的活動來聆聽歌曲,然后將四個樂句拆開對比,使學生了解每一樂句分別有著怎樣的特點,在演唱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并為學生提供示范,讓學生在聆聽的時候把握音樂的節奏、情感、速度等,使學生在歌曲中得到愛國情懷的熏陶。
二、應用于課堂教學,輔助學生理解知識
微課制作的過程也是教師深入研究的過程,需要教師在設計的時候不斷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完成對微課的制作。教師在應用微課的時候會加強對知識的管理,得到知識積累、共享、交流的平臺,然后推進自身專業發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小學音樂教師將微課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深化學生的學習程度,幫助學生掌握課堂主要內容,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對音樂豐富內涵的吸收。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然后加以鞏固,進一步優化對知識的分析和講授,便于學生理解。在學習《粉刷匠》時,教師要想使學生理解音樂想要傳遞的信息,讓學生擁有勞動的意識,能夠在勞動中產生快樂,從粉刷匠的身上吸收優秀的品質,在微課視頻中先是為學生展示了勞動的手繪漫畫,然后穿插進語言介紹,配合歡快的音樂旋律來向學生介紹粉刷匠的工作,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勞動,勞動有著怎樣的意義,實現在音樂學習中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的目的。
三、應用于課后練習,解決學生實踐問題
微課的使用會緩解師生的焦慮感,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來思考教學,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回顧學習,增加了師生改善現狀的機會。教師在應用微課的時候,可以將微課滲透到學生課后練習中,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等的練習內容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學習的重難點,形成邏輯性思考,靈活使用課堂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在學生完成課后練習后,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分析不同學習情況學生的表現,然后科學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有效解決學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學習《我的家在日喀則》之后,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少數民族音樂的魅力,豐富學生的音樂視野,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為學生設計了解藏族民歌旋律特點的課后練習任務,使學生在聆聽藏族音樂的過程中進行模仿,了解少數民族歌曲在發音、演唱等方面的特色,使學生知道怎樣唱出藏族音樂的風格,將學生演唱的典型音頻吸收進微課,然后與學生一起分析出現演唱問題的原因,消除學生內心的疑惑。
四、應用于共享平臺,豐富學生音樂視野
微課的使用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變得越來越頻繁、廣泛,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了微課錄制和教學中來。將每一位教師的微課資源充分地利用,創設資源共享平臺,能夠發揮微課最大的作用,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學校可以利用好校園網和公眾號平臺,將教師的微課視頻上傳至網絡,然后進行綜合管理,構建教育教學資源庫,然后創設相應的問題解答版塊、交流討論版塊等,使學生、教師、家長乃至社會人員都可以參與到共享平臺中,隨時隨地了解微課知識,在微課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在學習《三個和尚》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知道三個和尚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宣揚了怎樣的道理,教師可以先搜集《三個和尚》的故事、圖片等上傳到共享平臺中,然后再添加其他教師的微課教學視頻,方便學生對比觀看,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款,然后進行深度學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共享平臺來進行反饋,說一說自己學習體驗,有哪些方面可以進行改進等,滿足學生的需要,豐富學生的資源。
總之,小學音樂教師在應用微課的過程中,學會了將碎片化知識提取出來,然后將其融入到微課視頻中,借助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對音樂的態度,讓音樂課堂更具信息化的特點,更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除此之外,教師也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意識,能夠從學生出發,切實地提供學生所需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解決音樂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學習的快樂,收獲音樂成果。
參考文獻:
[1]何喜芳.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黃河之聲,2020(07):118.
[2]秦小燕.探析微課在小學音樂教育領域的開展與應用[J].華夏教師,2020(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