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華
摘要:根據雙減政策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思想,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的設置和設計工作應注重數量的簡化和質量的提高,并通過教學評估在不同環節的滲透,將傳統的學科作業轉化為相應的教學問題,使學生在作業中培養新問題的思維。在以往的學科教學工作中,一些教師在學科作業設計上仍然風格單一,任務繁重。學生課后缺乏良好的獨立成長空間,這與當前的核心素養教育背道而馳。為使學生在新時期的教學環境中得到較好培養,教師應在原有的作業設計思路與方向上進行轉變,充分認識作業精簡、質量提高的必要性。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一、作業設計與優化的時代背景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環境中,雙減政策的提出與實施,使得現階段的學科教學工作需要注重作業設計與數量設置上的優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而言,教師需要在現有政策體系下對作業設置和設計進行創新。通過作業設計的優化和創新,可以更好地保證整個教學工作的實施。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需要與當前的教學目標、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核心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相結合。隨著雙減量政策的實施,對于教師來說,原有的學科作業設置面臨著形式和數量的雙重優化需求,但就教學和培訓的核心目標而言,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教育。
二、作業設計優化的意義
隨著社會生活功利性的增強,一些家長對教育的關注逐漸變得功利化,體現出急迫的“希望成功”特征。一些學生在課后生活中經常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是由學校老師或家長安排的。雙減政策的頒布禁止了課外教學機構和補習班。同時,對學校教師學科作業的設置也提出了相關要求。就目前的小學教育環境和教學模式而言,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獨立成長空間。教師還需要改變這項政策中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以便學生在當前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成長和保持。在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力下,學生的精力、壓力和心理狀態容易受到影響,這對他們自身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在現代素質教育理念中,學生的素質成長屬于學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作業設計和教學觀念上進行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背景環境。
三、學科作業設計優化的思路與對策分析
(一)基于分層理念設置學科作業
部分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缺乏對學生學習需求、興趣愛好的深入了解,教學觀念的滯后,導致學科作業設計形式和內容構成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現階段的學科作業設計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和興趣,在教學環節合理滲透作業考試的形式,以符合教育政策的改革要求。作業分層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在應用題的研究中,一些學生思維相對活躍、全面,能夠根據已知條件和問題要求進行思考和計算,而另一些學生在這一部分的理論內容上理解能力較差,思維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優化學科作業的設計,即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使學生在有針對性的學科作業練習中獲得更好的能力訓練。比如,部分學生對于應用題方面的解題方法理解不夠全面,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薄弱項目進行針對性的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理解較為深入的理論知識,可在作業練習中適當減少或者轉變新的習題考查方式,使學科作業的題型設計與數量設置實現精簡化。當學生對應用題解題方法理解不夠深入時,教師可設置不同難度的應用題,如在《圓柱與圓錐》的習題設置中,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遵循圓柱或者圓錐一般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作業設計,使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鞏固基礎性知識。若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與學習較為扎實,教師可在作業設計中適當引入中等難度或者拓展性的作業題型。如,根據相關案例分析圓柱體或者圓錐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并嘗試通過相關計算進行證明。該種作業題型的考查內容較細,同時也涉及多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減少作業設置的數量,以此達到數量精簡、設計增質的目的、
(二)設置實踐型作業
一些教師的作業設計方法只注重對公式和定理內容的考查,缺乏針對性的設計拓展理論知識應用的習題。例如,在數據統計的數學知識方面,實踐型作業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方式進行拓展應用,從而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理解。實踐性主要體現在作業設計中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這種性質的作業設計主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與以往的學科作業設計模式或風格相比,作業考試的內容更加靈活,單個作業項目可以檢驗學生的多種學習能力。小學數學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在對學科作業進行思考、探索和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習。實踐作業設置模式主要測試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在實際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理論內容的性質,適當地引入實踐作業。例如,在《扇形統計圖》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指導學生完成家庭支出數據統計的實踐作業,或者嘗試用概率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如彩票、拋硬幣、彩票等,通過舉例說明的方式完成作業練習。教師在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探索的基礎上,肯定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創新意識,并針對學生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給予相應的指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更好的核心素養培養。
(三)基于合作模式的作業設計
合作模式下的作業設計主要面向學生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在合作完成的作業類型中,學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從而鼓勵學生在原來單一的作業實踐方式中積極參與合作探究的作業實踐。以這一環節的作業設計為例,在幾何圖形的作業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制作幾何圖形的自主性,并通過合作計算獲得小組制作的圖形面積。這種作業設計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實踐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當前的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適當引入這部分作業設計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觀念和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在作業設計環節,教師積極進行題型、考試方法和教學評價方法的創新,使學生在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學科作業練習中具有更好的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還需在原有的基礎上對作業的設置數量進行必要減少。
參考文獻:
[1] 暢薩麗.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1(32):3.
[2] 周永剛.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 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