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芳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標準的逐步深化和實踐,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生活化教學”理論已經融入其中。生活教學理論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充分參與高中生物教學,將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興趣,促進我國高中生物教育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教學策略;穩態與環境
引言:根據新課程標準,高中生物教學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和理論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相關教學實踐表明,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生物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高中生物教學由于其學科特點,學科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連,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起著引導作用。鑒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順應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一、論高中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生活教學法的實踐不夠深入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形勢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下,大多數教師都能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體現出生激活教學法的實際應用。然而,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在討論問題時,學生只能在教師有限的思維基礎上進行討論和分析,但他們無法意識到開放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的真正意義。
2.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存在偏差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根據生活中的實例進行類比分析,使學生對一些生物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然而,由于高中生缺乏生活經歷,與教師的年齡差距也使得高中生難以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生活化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理解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內容
1.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所謂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指學習點的組合。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與學的形式和教與學的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習的生活力、情感感知的程度和生活體驗的知識點能力來表現生活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2.生活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
與其他教學模式一樣,生活化教學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老師和學生應該應該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同時在教學中營造活躍的氣氛。除此之外,教學形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三、教科分析
《穩態與環境》是必修課。課程內容本身不難,但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本課程的教學將幫助學生理解第四章和第五章本模塊的內容,重點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注生活、關注家庭、關注社會習慣、生活理念和社會責任意識,認同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
1.學習情境分析
首先,在內容上,本課程是在學生學習生物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于環境問題,學生可以反思并應用生物知識。這是因為在本單元的第4章和第5章中,學生們更容易從群落演替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二,在以前的一些教學活動中,多次組織信息收集和總結來表達和交流。因此,在關注全球生態環境方面,采用了分組的方式進行收集、討論、總結和展示。希望同學們通過這些活動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學習生活。
2.教學分析與反思:
首先本課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生活實踐與學生體驗的聯系,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引進當地附近河流的污染治理實情,激發學生的思維。努力挖掘生活化教材,實現生活化教學內容。其次,課堂上利用學生的展示、合作討論、視頻觀看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生活化教學。最后,通過課前生活方式調查作業和課后開放練習作業,實現家庭作業的生活方式設計。通過生活化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課堂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發現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觀和社會責任感,提高了核心學科的質量,使學生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形成積極良好的生活態度。
四、高中生物《穩態與環境》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設置課后練習,促進家庭作業生活
課后作業過于復雜或枯燥,這是作業完成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作業的使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導致生物教學中的“拖延”現象。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更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觀念,把家庭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例如,以“生態系統穩定”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后指導學生了解本地珍稀動植物及其生活環境,及其與生物圈氧碳平衡方面的重要性和積極作用。教師應在保持興趣的前提下學習和探索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實現家庭作業的價值。
2.營造生活環境,開展探究式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掌握知識,還要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學科和專業核心素質。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生物學習情境,協助學生進行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思考和探索生物概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應該認識到,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兩次培訓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廣泛的實驗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結語: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促進高中生物教學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生活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加以解決,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探索生物知識,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 1 ]徐彤, 曹燕波 . 一個生活 化的 探究實驗及啟 示: 生物 膜活性對離子通過的影響[ J ] . 生物學通報, 2018 , 53 ( 1 ) : 4749.
[ 2 ]劉榮 . 小議如 何讓高 中 生物課堂教學生活 化[ J ] . 讀書 文摘, 2017 , 17 ( 19 ) : 326.
[ 3 ]吳倩倩 . 簡 述高中 生物實驗生活化教學的 實施策 略[ J ] .課程教育研究, 2016 , 18 ( 13 ) : 181.
[ 4 ]魏翠紅 . 高 中 生 物 教 學 實 現生 活 化的 策 略[ J ] . 學 周 刊,2016 , 14 ( 14 ) :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