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玲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知識當中有很多都是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的,例如計算就是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部分。我們作為數學教師,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才能夠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尤其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策略
前言:
小學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多數小學生對計算的興趣不強,計算的準確率也不高。為提高小學生計算準確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強有效練習
有效的練習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計算練習分為基礎練習和提高練習,基礎練習能幫助學生溫故知新,鞏固計算能力;提高練習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中,計算習題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設置選擇題、判斷題等;在練習方式上也盡量多樣化,如自算(自己根據所學的內容出題)、互算(同學之間互相出題)、接力比賽、搶答、巧算比賽等。在計算中還要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巧。另外,還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規范書寫的習慣、認真檢查的習慣等[1]。
二、強化估算意識
估算作為一種重要的計算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糾錯等能力都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和技巧。如,在加減法的估算中,一般都是取近似數盡量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在乘法中,一個是一位數時,先把第一個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再和相乘,如:498×2看作500×2。在除法中,除數是一位數時,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夠除,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就把前兩位后面的尾數省略,然后用求得的近似數除以除數,如:897÷3可看作900÷3。除數是兩位數時,先分別求出除數和被除數的近似數,然后求這兩個近似數的商,如:379÷19可看作380÷20。用估算可以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提高數學分析能力,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等。
三、養成口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中,口算是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基礎,更是學生學好數學、將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基本能力。口算的熟練程度和正確率,是衡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標志。當前,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口算習慣不好,結果造成計算緩慢,甚至計算錯誤。因此,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培養口算習慣,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如,187÷3和21×9,計算時都要以原有的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作為基礎,對于此類題目,要求學生能快速、準確得出結果。平時做作業時,也要求學生對于一些簡單的題目要用口算。只有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才能為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打下堅實基礎,進而才能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2]。
四、注意算理的詳細講解
在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之中,對于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學生不能夠掌握相關的算理,那么勢必對運算法則也會難以理解,影響計算。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注重對算理的講解,既要讓學生明白算理的意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計算。例如,在學習兩位數相乘的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舉例25×16,通過直觀圖可以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這個豎式就是16個25相加的和,我們可以將它看成兩個部分,首先第一個部分是求出6個25相加是多少,然后再進行計算,其次求出10個25相加是多少,將這兩個結果加起來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如何進行計算,在計算是兩位數的乘法的時候,要分兩步進行相乘,第三步要進行相加。還可以將這個題目看成20個25相加的和是多少,然后再減去4個25相加的和,也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利用這兩種方式,學生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嘗試,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進行適當的舉例,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從而掌握相關的算法。
五、培養學生的計算耐心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新鮮事物,對于單一而又枯燥的計算過程很容易感到厭煩,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除了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耐心,避免學生在長時間的計算中逐漸產生煩躁的情緒。在進行計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內容,幫助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計算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我會在課堂為學生設置一個小游戲,如“獲得小紅花”,我會為學生準備一些不同的小紅花,在每朵小紅花下標上計算式,算對計算式就可以獲得小紅花,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成為課堂的主體[3]。很多學生都主動地參與進來,得到了屬于自己的獎勵。通過趣味活動的進行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熱情,激發學生的計算熱情,使學生不會感到煩躁,進而更有耐心地進行計算訓練,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樣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逐步遞進,不斷加強的過程。而且數學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不斷地強化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算理,靈活地進行運用,讓學生學會簡便的計算方式,提升計算效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探索,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水平提升。
結束語:
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計算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只要教師常抓不懈,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習,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倫敏.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現狀及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5):168-169.
[2]吳曉麗.小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以蘇教版小學數學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20-221.
[3]劉錦苗.核心素養下提高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