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蓬亮
摘要:以學定教是指先讓學生自學新知識,再由教師結合對自學實際情況的認知制訂教學方案,強化教學有效性。由于學生的個性、學習習慣、基礎認知能力存在顯著不同,其對教學策略的實施與制定產生顯著影響。為避免英語教學陷入盲目的教學陷阱,教師應結合以學定教理念制定教學策略,深入領會以學定教的內涵,強化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章對以學定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分析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以學定教;初中英語;實踐分析
引言
進入初中校園之后,學生的學習壓力在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面對自己沒有接受過的知識內容,都出現了望而生畏的現象。特別是對于英語知識,由于英語知識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思維能力,否則難以對其進行深入的學習,這便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遇到了重重障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利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以學定教的內涵
對于英語學科而言,“以學定教”是指將學生作為核心,將英語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放置于學生身上。通過系統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優化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換言之,“以學定教”的核心在于明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并制定有效策略,立足于學生視角完善教學模式并優化具體的實施策略。基于“以學定教”理念,在對教學策略、教學方案進行設計時,教師應深入分析學生需求,踐行因材施教理念,嚴格遵循人本教育理念創建英語課堂,進而緊密融合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方位發展。過去一段時間,由于學生處于不同的學習層次,其在課堂上展現出不同的狀態,運用個性化學習方法投入學習活動,意味著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理解會存在一定差異。基于上述背景,在圍繞“以學定教”創建英語課堂時,教師應將學生擺放到教學中心位置,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提供充足課堂活動機會,明確其為課堂主體,逐步煥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潛移默化地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積極主動狀態,以達成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二、以學定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分析
(一)利用微課資源引導學生預習
為了在任何科目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預習質量與知識學習質量呈正相關。如果沒有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就沒有針對性,導致學習缺乏目的性,勢必影響學習效果。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將英語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轉化為微課,傳輸到指定的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前觀看微課,自主學習英語知識,在線與師生交流。視頻不僅播放了教學內容.還提出了一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了探索英語知識的欲望,提高了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這樣,學生在課前就做好了準備,在聽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他們可以就難于掌握的問題與教師充分交流,學習更有針對性。英語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與學生的互動,根據學生的知識需求講解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深入思考英語知識,不再是簡單的學習知識,而是體驗知識,從而保證英語學習的質量。
(二)合理的教師反饋
“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更強調的是學生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作出合理的反饋。當學生取得一定的進步時,總是希望獲得教師的表揚,此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進步予以鼓勵,但要告訴學生不能因為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驕傲自滿。當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出現問題時,不要對學生過多批評,如果學生是追求上進的,那么此時是最需要得到教師的引導幫助的,教師應該做的是幫助學生分析在學習過程中出問題的點,引導學生查缺補漏,實現英語成績的快速提高。教師的有效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學生只有在內心是希望學習的,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投入進去。
(三)合理設定英語教學任務
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要想借助任務型教學來改變聾啞英語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合理設定英語教學任務,借助英語學習任務給予學生更多表達、溝通的學習機會。教師要注重英語教學任務的真實性,聾啞英語的問題在于,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無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只有保證英語學習任務的真實性,才能夠真正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以往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在閱讀文章、聽完錄音之后,借助一些多項選擇題來展開課后練習,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不會有人給出答案讓學生去選擇,因此,教師一定要多設定一些交流、溝通的學習任務,以此來開展課后練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句型轉換、抄寫詞匯的教學任務,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來交流、溝通,以此作為實踐性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觸、練習英語知識,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把練習口語、鍛煉聽力作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通過實踐活動、口頭討論的方式,掌握重難點英語知識,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四)合作探究讓學生共同學習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教師的教學是不夠的,也要加強學生間的相互幫助,通過相互講解的方法,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更多的舞臺留給學生,通過學生課下預習,課上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相互分享,最后通過課上展示的環節,讓學生實現知識共享。同時還要開展教師評價同學生互評相結合的評價制度,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互幫互助,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這種學習方式的動力是來自學生的小組榮譽感,是通過內驅力的方式推動學生的學習,這種方式此相比教師的敦促,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更有效果。
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分析了初中英語課堂上以學定教這一模式的滲透策略,主要目的是保證教學工作能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按照學生的需求,采取正確的課堂教育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質量,為學生后續的發展和進步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盧志霞.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0(46):118.
[2]俞聰妹.以學定教視域下英語教學實踐與超越[J].英語教師,2020,20(15):16-19.
[3]李超.利用以學定教理念,促進初中生的英語深度學習[J].學園,2020,13(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