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學習、生活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從而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語文學習體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具有奠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作者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經驗,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的不足進行分析探究,并提出新的教學策略,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3-0028-03
引? 言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播者,一般會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教材的重點內容。而學生需要記憶大量知識重點、難點,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無法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作為學生表達能力、知識儲備量、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是需要教師重點培養的綜合能力之一。在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培養學生該能力過程中始終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優化培養策略,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被譽為三大主科之首,主要原因在于語文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特征,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學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知識,掌握漢語使用基本規則,感受教材中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形成自身的語文素養,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有三大益處。
其一,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1]。在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若能夠快速從他人語言中準確抓住重點與意圖,學生就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交流步驟,與他人進行良好溝通和交流。
其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與他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新知識、新想法、新建議,在交流過程中對對方的觀點進行研究、理解,逐漸豐富自身的學識與素養,健全自身的人格。
其三,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交流意識與表達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表達能力較強,可以擔當一個團隊的領袖;有些人不善言辭,無法清晰地將自己的意圖告知別人,總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有一些人并不受其他人歡迎,他們說話總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給他人心理造成不適。而這都與交流意識形態和表達方式有關。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與表達習慣[2]。
二、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意識較弱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師還是深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將教學重點放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上,輕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3]。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語文應試能力與背誦能力較強,自主學習活動完成能力較弱,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最終逐漸淪為知識積累的機器。還有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設置口語交流溝通環節,只是變相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導致學生只在提問環節才有語文課堂發言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上還是處于被動學習地位[4]。
(二)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缺乏表達機會
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能夠節省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只讓學生進行簡單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能有“任何廢話”或者“無用言論”,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將內心中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也就喪失了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機會。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語文教師傳統課堂教育理念根深蒂固[5]。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教學目的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內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外,也需要讓學生將掌握的知識以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對外界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在語文課堂上對未知事物提出各種幼稚的問題都是可以理解的。語文教師若不給學生表達機會,很容易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進入“沉默學習”狀態。此外,部分語文教師在發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缺乏知識積累時,會強行給學生灌輸語文知識,而這也會讓學生逐漸對語文產生厭學情緒。
(三)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缺乏口語交際性
很多富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教學活動時,會準備多套備用方案,盡量保持語文知識學習的緊湊感,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質量,但是這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壓力較大。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創新性也比較強,但是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實踐培養,若缺乏實踐培養環節,一切教學改革必然會走向失敗。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此并不是十分重視,他們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片面地認為,即使不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也可以取得成功。這種想法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一)深化教材研究,鞏固小學生口語表達基礎
要想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以語文教材為基礎,將教學活動與培養學生口語交際活動相結合,從而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在一年級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保障學生的口語發音、表達能力、表達方式始終處于正確狀態,為后期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做好準備。
(二)構建教學場景,激發學生口語表達興趣
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在于實踐鍛煉,而這需要教師設定有話題的語文場景,激發學生口語表達興趣,促使學生想說、敢說、能說。為了構建良好的教學場景,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語文知識以形象且具體的視頻、圖片、解說等方式呈現出來,消除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口語表達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口語表達評價的優化,避免使用“對”“不錯”等千篇一律的大眾化評價語言敷衍學生。教學評價中必須包含學生往期表現、學生當堂表現、學習進步點、口語表達進步點、存在缺陷、彌補意見,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增強情感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加充分的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在互聯網上尋找相關的教學素材內容,包含動畫片、照片、影像、音頻解說,將其融合成一個完整的PPT課件,作為教學活動情景“面板”,延伸學生學習范圍。此外,教師還對文章寫作背景與作者生平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學生提前了解課文創作背景。而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微課視頻,將書本上的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降低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在完成微課觀賞后,教師帶領學生與微課視頻一起進行朗讀,加深學生對詩歌斷句、停頓、語調的理解。為了讓學生完成詩歌仿寫創作任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充分想象畫面,以此進行詩歌仿寫創作。
(三)開展分層教學,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與他人更好地交流溝通。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打亂學生原來的分組順序,采用分層分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口語交際能力,彰顯出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開始采用新型的小組學習方法,為學生布置教學活動探究內容,進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讓學生體驗和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期還算成功,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很多教師都會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部分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部分學生甚至利用其他學生的任務探究成果應付教師的檢查。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長時間沒有更換小組成員,任務探究內容較為單一,讓很多學生抓住了應付教師的“竅門”。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可以采用分層分組學習法,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配合與交流,讓語文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課時,為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為學生預留探究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查閱藺相如、廉頗、秦王(秦始皇)的生平及歷史背景故事與后世評價。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調查結果進行細致的檢查,對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并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每組成員人數不限,男女不限,在完成分組活動后,教師再正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帶領學生朗讀文章內容,解決生字、通假字發音、解釋問題。而后教師要根據每組學生學習能力差異,提出差異性的教學問題。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教師需要讓其探究:“為什么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秦王沒有直接殺死藺相如呢?廉頗為什么會與藺相如相比較呢?”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小組,教師需要讓其探究:“藺相如擁有怎樣的品質?請通過三個小故事舉例說明。”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小組,教師需要讓其探究:“藺相如如何在完璧歸趙過程中取回傳國之寶?藺相如如何在澠池之會與秦王斗智斗勇?藺相如為什么會謙讓廉頗?”利用不同層次的探究性問題提升學生交流溝通頻率,讓學生集合小組成員智慧解決相關問題。此外,在低層次小組完成探究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其繼續探究高層次小組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分層進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作為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必須受到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創設有話題感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知識內容,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口語交流意識與表達習慣,保障各層次學生得到全方位發展。為了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從深研教材內容組織游戲活動、創設教學情境豐富評價內容、分層分組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三方面入手,讓學生獲得更加充分的口語交際機會,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劉海燕.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1):13.
陳學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分析[J].課外語文,2021(15):41-42.
張進軍.“教育聯盟與陽光課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10):152,154.
金彩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J].小學生,2019(02):49.
杜新華.讓學生說起來:試談小學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19(14):109.
作者簡介:徐國奇(1978.10-),男,甘肅涼州人,
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九年制學校,中小學高級教師(副高級職稱),曾榮獲武威市“鄉村骨干教師”、武威市“園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