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 茹德玉
摘要:電影《長津湖》真實再現了歷史場景和主創人員的傾情投入,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同時,由于主創人員的明星效應、專業而有序的推廣宣傳、恰逢其時的上映時間以及開創主旋律電影續集先河而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長津湖》對電影觀眾的深刻教育、對國家形象的直觀表達、對主流價值的明顯回歸和對文化自信的成功塑造,使其在文化安全領域具有深遠意義。
本次研究發現,電影《長津湖》實現了藝術造詣、商業成功與文化安全三重價值的統一。從《長津湖》的成功經驗看,主旋律電影應當遵循既要觀感好、還要票房好、更要立意好的“三好”創作路線和發展方向。
關鍵詞:《長津湖》;主旋律電影;藝術造詣;商業成功;文化安全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1-0229-04
一、電影《長津湖》的藝術造詣
(一)歷史場景的真實再現
《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愿軍東線作戰部隊在極寒的嚴酷環境下,在交戰雙方力量懸殊的形勢下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擊潰北上的東線美軍,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故事。影片內容源自真實歷史事件,同時又有一定的藝術加工。
首先,《長津湖》作為一部戰爭題材電影,大量激烈的戰斗場景給予觀眾直接的視聽沖擊,戰爭環境的殘酷與現實生活的平和形成了強烈對比,看過電影的人無不產生心靈上的強烈震撼。
其次,影片讓觀眾從戰爭窺見了人性的光輝,用戰爭的血與淚警示觀眾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或以社會批判隱喻,或以弘揚人性升華,或以追求正義與和平之不易[1],這正是需要通過媒介來回顧歷史之緣由。
毛澤東評價長津湖戰役是“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當年的戰場比電影更殘酷,也正是因為這段歷史,才能拍出如此深入人心、激發斗志的電影作品。
大片誰都能拍,但拍出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史詩級戰爭大片并非誰都能做到。朝鮮戰爭題材的電影好萊塢也可以拍,但不可能拍出中國人民志愿軍維護世界和平、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精神。
(二)創作人員的傾情投入
電影《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三位導演聯袂執導,他們都是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導演。陳凱歌執導的《我和我的祖國》、徐克執導的《黃飛鴻》、林超賢執導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作品,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三位導演的共同執導為《長津湖》的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主演陣容也非常值得圈點,主要演員包括實力派代表吳京、段奕宏、朱亞文、胡軍,也有新生代偶像易烊千璽、李晨、韓東君,新老演員組合參演既保證了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也增強了對觀眾的吸引力。此外,《長津湖》劇組中飾演戰士的600多名群演在橫店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軍訓,部分群演和全體七連官兵在拍攝期間還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2]。
為真實重現72年前的戰爭場景,電影使用40多輛坦克,近40家特效公司參與制作,攝影團隊多達7000余人次,參演群眾演員超7萬余人,同時還有超大規模的服裝道具、軍事裝備以及超百公里的戰役戰術設計[3]。
正是所有演職人員懷揣敬畏之心,通力協作、盡職盡責,才為觀眾呈現了這樣一部高水準的電影作品。
二、電影《長津湖》的商業成功
影片《長津湖》上映首日總票房2.05億,國慶當天票房高達4.1億。國慶期間,《長津湖》共收獲票房32.05億,觀影總人次達到6574.5萬人,成為2021年國慶檔觀影人次和影片票房雙冠軍。截至當年11月25日8時22分,《長津湖》總票房達56.95億,觀影人次1.22億,超越《戰狼Ⅱ》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4]。
11月11日,《長津湖》在香港、澳門、新加坡上映,19日在美國、加拿大上映,12月2日在澳大利亞上映,這部電影在上映五十天后票房仍在持續上升。10月28日,電影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正式發布先導海報。
《長津湖》之所以在商業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以下四個重要原因。
(一)主創人員的明星效應
《長津湖》集齊豪華的創作陣容,從三大知名導演,到家喻戶曉的實力派演員,再到新生代人氣偶像,可以說《長津湖》面向的觀眾覆蓋了老、中、青三代,對不同年齡、不同層面的觀眾都產生了吸引力。主演之一的吳京分別在2015年執導并參演現代軍事戰爭片《戰狼》、2017執導并參演動作軍事電影《戰狼Ⅱ》,均廣受好評,同時也讓吳京成為軍事戰爭影片的重要領軍人物。主演之一的易烊千璽在微博上擁有近9000萬粉絲,粉絲規模之大使他在年輕人當中有不小的影響力。
《長津湖》通過明星效應獲得巨大商業成功,明星也通過電影提高了知名度,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專業而有序的推廣宣傳
2021年7月12日,《長津湖》在官方微博上首發預告及宣傳海報,隨后各大網絡媒體紛紛轉載。9月30日電影首映當天,主創團隊上午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奠烈士,晚上到上海,在盛大首映禮上與觀眾交流[5]。具有緬懷烈士、傳承革命精神意義的活動,不僅宣傳了電影,也起到了社會示范作用。
電影上映后,許多影院、單位組織或邀請抗美援朝老兵觀看《長津湖》,并請他們講述當年的作戰經歷,各大媒體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不俗的反響。
除了電影自身的路演宣傳外,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對《長津湖》的高度評價,也使人們提高了對這部電影的贊譽度。
(三)恰逢其時的上映時間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是萬眾矚目的重要時間節點。《長津湖》原定2020年2月開機,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被迫中斷,影片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完成拍攝,最終于2021年9月30日院線上映。盡管沒能趕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個節點上映,卻機緣巧合地成了建黨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的獻禮片。《長津湖》在國慶期間上映,一是法定假日讓更多的人有時間走進影院觀看電影,二是國慶期間是人們愛國熱情高漲的特定時期,人們對于選擇愛國情懷主旋律電影的傾向性會更強。
2021年國慶檔期共上映了8部影片,《長津湖》的票房表現可以說是一騎絕塵,成為國產軍事戰爭類型電影的一個里程碑。
(四)主旋律電影的續集先河
《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電影《長津湖》的續集,原班人馬二度合作,選在春節假期正式上映。長津湖戰役后期,美軍大規模撤退,七連將士將在美陸戰一師撤退必經線路上的咽喉水門橋阻擊敵軍。水門橋戰役不僅有“三炸水門橋”的戰爭場景,且最為人熟知的冰雕連,正是出自這場戰役。相較于前作,《水門橋》的戰斗場面更加激烈,為勝利付出的犧牲也更令人動容。《水門橋》作為《長津湖》的續集作品,不僅開創了主旋律電影的續集先河,且一定會再現甚至超越《長津湖》的商業成功。
三、電影《長津湖》與文化安全
電影作品的消費行為是觀眾相應消費心理的外在表現,也體現出觀眾對電影的文化認同,后者正是國家文化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6]。
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在思想領域的重要保障。應當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增強自覺抵御不良文化侵蝕的能力[7],從而維護國家安全。作為藝術形式,電影本身的藝術水準非常重要;作為消費產品,電影的商業成功同樣不容忽視。
電影《長津湖》既叫好又叫座,同時還承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實現了藝術、商業和文化三重價值的統一。《長津湖》在全球熱映,必然發揮維護和塑造文化安全的作用。
(一)《長津湖》熱映是對電影觀眾的深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2021年9月30日至今,上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
不少觀眾觀影后,被志愿軍戰士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所感染。電影中七連指導員梅生有一句這樣的臺詞——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和平是有代價的,是志愿軍的艱苦斗爭和英勇犧牲,才換來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通過影片,讓人們意識到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告慰,更是每個人肩上的義務與責任。
同時,因為這部電影,抗美援朝戰爭再度成為輿論熱點,各大媒體對涂伯毅、周全弟等抗美援朝老兵進行報道,使人們重燃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將抗美援朝精神同民族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
據香港文匯網報道,《長津湖》2021年11月11日在香港上映,吸引了一些市民進場觀影。《長津湖》在香港特區上映,首先是為香港青年展現了一段真實的歷史。通過觀看電影了解歷史,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必然有所改變和升華。
香港青年觀看電影《長津湖》,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香港青年進行正確的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
其次,《長津湖》的故事情節能使香港青年產生共鳴與反思。電影主人公之一伍萬里入伍前還是一個淘氣、倔強的少年,奔赴朝鮮戰場后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志愿軍戰士。通過電影中細膩的藝術表現,容易使同齡人產生強烈共鳴。在相同的年齡,志愿軍戰士拿起槍對準的是我們的敵人,保護的是我們的祖國和人民。看過電影《長津湖》的香港年輕人,必然會激發強烈的愛國之情。
最后,《長津湖》在香港上映加強了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情感連接。一些香港市民在觀影時受到觸動,看到感動之處紛紛哽咽落淚,有的觀眾表示想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有的觀眾說“我慶幸自己是中國人”。一部電影感染了成千上萬的觀眾,是對他們進行的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長津湖》熱映是對國家形象的直觀表達
當前,盡管中國在提高國際話語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同西方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隨著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當前對外的輿論引導、形象建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國際傳播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工作,更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途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電影行業受挫,電影票房慘淡,而中國電影工作者們創作的《長津湖》,不但在國內熱映,還走向了海外。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正義之戰,但國際社會中仍有造謠、詆毀抗美援朝戰爭的聲音。電影《長津湖》在全球多個國家上映,可以幫助人們還原歷史真相。
當前,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一直是推動和平和發展的堅強力量,卻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污蔑。某些國家制造并散播有關中國的虛假負面信息,使其他國家民眾形成對中國的仇視、敵對情緒。加強國際傳播、改善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安全已經刻不容緩。藝術輸出是國際傳播的一種形式,也是最易被人接受的途徑之一,中國要發揮好媒體的重要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長津湖》在海外放映,有助于改善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有利于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三)《長津湖》熱映是對主流價值的明顯回歸
價值觀念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載體形式,電影本身沒有價值傾向,但它的內容情節和表達的情感卻是有意識選擇的。主流價值觀是指一個社會大多數民眾大體一致的價值觀,主流價值觀是國家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8]。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西方價值觀傳輸進來,不斷沖擊著國內的主流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增強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已經刻不容緩。
最近兩年多來,市場上推出了不少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八佰》《1950他們正年輕》等作品都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群眾對具有主流價值內涵作品的需求在逐步上升,人們也對文藝作品提出了要有符合時代主旋律精神價值的要求。
《長津湖》的核心內涵是對志愿軍戰士英勇作戰精神的謳歌,是對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弘揚,是對人類和平共處不再發生戰爭愿景的向往。
《長津湖》在國內上映,通過回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之情和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回歸,增強了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長津湖》熱映是對文化自信的成功塑造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民族復興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離不開優秀的文化產品。
電影既是商業產品,也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國產電影愈發受到觀眾的喜愛,2021年上半年國內累計票房超出北美同期票房三倍,持續領跑全球市場。國產電影成為大多數觀眾的選擇,一是因為國產電影質量不斷提高,二是因為觀眾對國產電影內涵的接受度逐漸升高。
電影《長津湖》的熱映,讓外媒感慨“中國人不再需要好萊塢”,這正是中國擁有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作為一部紅色主旋律電影,《長津湖》講述的故事內涵就是“志愿軍不怕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
文化安全本質上就是國家社會特性的保持和延續[9],當電影將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以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會讓人們在欣賞影片之余展開無限遐思: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盡管近代以來經歷了重重磨難,但中華文明沒有中斷,歷久彌新,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時代文化抱有足夠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自信的文化不僅需要“引進來”,更需要“走出去”。中國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外文化傳播,提升中國文化的感召力,重塑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文化形象。
四、堅持打造“三好”主旋律電影
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從藝術價值、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三個角度去評判,所有優秀主旋律電影都應該是藝術價值、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三者的統一和結合。既要觀感好、還要票房好、更要立意好,這“三好”應該成為主旋律電影追求的創作路線和發展方向。
要想拍出“三好”主旋律電影,從劇本創作、演員選擇到后期制作,都應該是高質量高水平的,但一些本身質量不錯的電影卻并不賣座,如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1995年在香港上映后票房慘淡,人們稱這部電影純屬惡搞、夸張甚至庸俗,“爛片”在當時成了《大話西游》的標簽。千禧年后,人們再回頭看《大話西游》,才發現這種無厘頭表現形式的背后是對于人生的思考,許多鏡頭也成了電影史上的經典。
“票房不好”直接導致的是文化價值傳輸的滯阻,《大話西游》隔了數年才受到人們的喜愛,說明這部“純商業”電影的觀念傳達具有滯后性,但這對社會并沒有影響。
主旋律電影則不同,如果“立意好”的主旋律電影不能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喜愛,沒有票房保證,不但達不到宣傳主旋律的目的,商業上的失敗還會引發外界對主旋律的“嘲諷”效應。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則說明價值輿論導向出現了問題。所以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價值也是衡量社會價值導向的一大重要指標。
主旋律電影的藝術價值、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應當是互相促進的,“立意好”的主旋律電影既要“觀感好”,還要“票房好”:只有“觀感好”,才能讓觀眾喜歡并贏得可觀票房收入;只有“票房好”才能更大范圍推廣我們期待弘揚的價值觀。當然,“立意好”也是“觀感好”的前提和“票房好”的保障。
五、結語
電影《長津湖》將國家文化安全通過影像載體進行具象呈現、鑄刻傳承和推崇弘揚,實現了藝術造詣、商業成功與文化安全三重價值的統一,其續集《水門橋》也于春節期間上映,是中國電影史上紅色主旋律電影的成功范例。
文化產品發展狀況與國家文化安全息息相關,文藝作品是加強文化建設與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只有保持文化先進性,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立場上進行創作,才能拿出既有藝術水準又受觀眾喜愛的文藝作品。主旋律文化作品必須牢牢把握文化產業市場,于國內,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于國外,不斷提高國家形象,增強國際話語權,從而促進文化安全與國家安全的維護與塑造。
《長津湖》在藝術造詣、商業成功與文化安全三方面,為今后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優秀范例,對于這種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的藝術作品,應當大力提倡、多加支持。
參考文獻:
[1] 張晶,石宕川 . 刀鋒之美:藝術媒介視域下的戰爭美學建構[J].現代傳播 -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3):83-90.
[2] 孫佳音 .《長津湖》觀后:比戰爭更真實的是情感[EB/OL]. 新民晚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379902172177172&w-fr=spider&for=pc,2021-10-01.
[3] 滕朝 .《長津湖》發殺青海報和吳京易烊千璽“碰杯”合照[EB/OL].新京 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29745387152761&w-fr=spider&for=pc,2021-05-25.
[4] 《長津湖》票房明細[R]. 燈塔專業版 APP,2021-11-26.
[5] 陳晨 .《長津湖》票房破3億,電影人集結致敬那道“血肉長城 ”[EB/ OL]. 澎 湃 新 聞,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54383,2021-10-01.
[6] 彭流螢 . 國家文化安全的建構與電影觀眾心理的消費導向[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8(3):16-24.
[7] 李竹,肖君擁 . 國家安全法學[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173-175.
[8] 張建英 . 文化安全戰略研究[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1:38.
[9] 劉躍進 . 為國家安全立學:國家安全學科的探索歷程及若干問題研究[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4:214.
作者簡介 鄭海,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國家安全學。茹德玉,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國家安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