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 趙嵐嵐

關鍵詞:放射診斷;頸椎病;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臨床資料表明,近年來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是由于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人們趨向于電腦辦公,需要長期久坐,不規(guī)范的坐姿會導致頸椎病的發(fā)生。頸椎病治療較為困難,因為其易復發(fā),難以根治,會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在進行治療后仍具有復發(fā)的風險。因此,即便在有效干預后,仍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治療。相關資料表明,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升治療效果,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基于此,本次就對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頸椎病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名。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2:18,年齡分布為30~69歲,平均年齡為(49.51±2.66)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1:19,年齡分布為31~73歲,平均年齡為(47.21±3.54)歲。組間患者資料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為頸椎病;(2)經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入組前簽訂同意書。(3)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對于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包括按摩,推拿,牽引等,對于患者的病情及時的詢問,叮囑患者遵循醫(yī)囑用藥。對于觀察組進行放射診斷:(1)X線診斷。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正,側以及雙斜位掃描[1]。(2)CT診斷。使用全身X線計算機層螺旋掃描儀,對患者的骨窗,軟組織進行診斷,操作過程中,注意按照順序開機,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操作。操作后核對系統(tǒng)日期,操作臺上選擇檢查部位,錄入患者姓名等。對照相機進行開光,進行圖像照相,檢查過程中如發(fā)現儀器故障應及時處理,保證機器正常運行。檢查完畢后,根據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關機[2]。(3)根據檢驗結果,由主治醫(yī)生探討治療方案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有效,正確的建議。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結果由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完成,若組間數據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比較組間患者治療有效率,由結果可知,觀察組的患者對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頸椎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的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導致患者血管,神經等部位受到損傷。目前,久坐人群增加,在長期不良姿勢的情況下,脊旁軟組織過于緊張,血液循環(huán)減慢,肌張力過高,誘發(fā)代償性體態(tài)改變,導致生理曲度變形,曲度變形后,關節(jié)應力積累,造成椎間盤變性膨突,椎體失穩(wěn),進而引起一系列癥狀,導致患者出現疼痛,并且伴隨視力障礙,麻木,頭暈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3]。臨床資料表明,在治療頸椎病的過程中,病情通常難以控制,易反復發(fā)作,嚴重降低患者生命質量。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治療的關鍵在于診斷,因此,采取放射診斷,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患者病情,從而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手段,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4]。此外,治療過程中應當指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情,適當進行放松訓練,注意正確的坐姿,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使用頸椎,導致疾病復發(fā),通過以上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發(fā)展,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次就對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結果令人滿意: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于頸椎病患者,應用放射診斷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銑, 曾小莉, 劉倩倩. 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評價[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yī)學 2020年1卷23期, 106-108頁, 2021.
[2] 睢露露. 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保健文匯, 2017, 000(002):67,134.
[3] 郭會利, 張敏, 孔凡國,等.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影像學診斷及神經根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8, 24(4):4.
[4] 鄭磊. 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放射診斷的應用價值[J]. 健康之路, 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