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前提,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不再以板書和口述的方式一字一句教學生認識和學習,需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利用“學、展、導、用、評”這五個步驟進行自主學習。下面我們就將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五步”教學發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五步”教學法;探究;
前言
小學數學是將來高等數學學習的基礎,為了更好的奠定基礎教師會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實驗,觀察哪種才是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在選用“五步”教學法時,教師還要從根據“五步”教學法的特點調整教學方(模)式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
一、“五步”教學法的內容
“五步”教學法:“學”課前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和自主學習,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展”課堂上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互動學習難、重知識點。“導”教師起輔導作用,對學生的疑、錯點進行糾正、點撥、引導。“用”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實踐應用,并拓展延伸。最后形成“自評、互評、師評”的模式對個體和小組的學習情況,教師對整節課程的學習目標進行總結,會有開放性的作業為下節課做準備。
二、“五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第一步在“學”階段就是首先需要將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中都應該有一至兩名學習能力優秀的學生,為了在自學環節能夠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中互相幫助。其次是在對教學內容上的要求,教師應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在“學”環節,自主對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預習,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共同對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合作,查詢工具書或者其他輔助資源進行自學,同時也要突出小組內部每個成員的個體性。例如: 在學習《探索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時,以墻面或者黑板,利用彩紙裁剪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進行隨意粘貼,保證墻面上有的盡量多的三角形。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或是幾個三角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出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這種形式檢查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的情況,并要求這個學生在內的小組對答案進行探究并補充。
第二步進行“展”,是指課堂上教師會對“學”后的成果要求個體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讓小組和個體之間互動和交流。教師主要以“觀眾”的角色進行觀察,發現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進行引導、點撥。例如:通過在所有貼的三角形中探究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讓個體與小組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教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比如量算的方法、折拼的方法、把長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的方法......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
第三步“導”,是指在學生展示及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表述不正確的、不完善的地方進行點撥,在遇到學習重點和難點的時候教師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必要時老師也可以進行有效的講授。以上三個步驟都是以學生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身份。教師只需要對自學的內容明確提出。結合上述例子,學生在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后,提出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問題。小組對尋找不同類別三角形進行補充,然后教師對答案進行點撥。要求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為學習的目標,對學生列舉不同類的三角形以及不同的驗證方法進行確認和引導,讓學生通過三角形按邊分類、按角分類測量角列舉出的三角形進行驗證補充,讓學生體會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思想。
第四步“用”, 通過動手實驗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驗證,教師也能從設計出不同層次、有意義的問題回答過程中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對拓展的知識點進行調整,達到深刻記憶的效果也是對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其次還要對所學知識點向課外和實踐進行拓展。在以上述為例:提出“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會用到三角形內角是180度的問題?”“把一個三角形剪掉一個角剩下的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五邊形呢?”等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把本節課三角形內角和應用于生活,把三角形探究的方法拓展到求四邊形、五邊形.....的探究上,激發起孩子們探究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為孩子們將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五步”是“評”環節,教師對學生個體的自學成果進行評價;學生個體對自我進行評價;學生個體之間進行評價;小組成員之間對各自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教師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各小組之間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更好的學習提出意見。教師最后對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布置有關這節課的總結和下節課預習的作業。例如:這節課所學的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知道三角形任意兩個角,用180°減去已知的兩個角,可以算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布置一個作業:今天我的探究的是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我們還可以準備很多小棒轉成不同的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三條邊會存在什么特點?把自己探究的情況記錄下來。
三、“五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好處
“五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展”、“用”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讓學生之間能夠加強交流,小組之間自學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教師能夠在課堂上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同時讓課堂活躍起來不僅僅只靠教師一人進行講解。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學習到知識點,尤其“用”這步,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用到學習到的知識,將課內向課外延伸,開拓學生視野。最后一步“評”是對這節課個體與小組的表現和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也是下節課預習的開端。
結語
“五步”教學法通過固定的五個步驟對本節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利用情景創設的方式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概括達到“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概括的內容進行合作自主學習得到感悟,教師再以設計巧妙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尋找答案進行學習,學習到的知識就要學以致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五步”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經歷學習的探究過程,使學到的知識更加深刻,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為將來復雜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劍華.五步教學法探索[J]成人教育.2004.第8期
[2]徐培華.五步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第11期
[3]喬文魁.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五步教學法的思考[J]甘肅教育.2020.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