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輝
摘要:當前處于教育發展新時期,素質教育被抓得更緊、看得更重,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素質教育自然而然也受到較高重視,面對不斷提升的素質教育要求,音樂教師還要做好不懈努力的心理準備,此外,也需要重點挖掘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在音樂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價值及發揮的作用,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為例展開探究,著重分析革命歌曲對教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革命歌曲 ?高校 ?音樂素質教育 ?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153-04
革命歌曲是見證我國革命史實和傳遞我國革命精神的歌曲,誕生于革命年代,是寶貴的文化遺產。雖然當下的中國已經崛起且戰火年代已然遠去,但是革命精神需要繼續傳遞、革命史實不能因此忘卻,革命歌曲既是大學生音樂課堂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大學生音樂素質的關鍵,不管出于哪種原因,都需要將革命歌曲引入音樂課堂,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品格和提高審美趣味。
一、革命歌曲及音樂素質教育介紹
(一)革命歌曲及其引入音樂課堂背景
革命歌曲,即圍繞革命主題而創作出來的歌曲,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中國革命歌曲。毫無疑問,革命歌曲見證了中國革命史實,同時也蘊含著堅忍不屈的精神、愛國的思想、艱苦樸素的作風、革命者的優秀道德品質等等,是我國寶貴的文化瑰寶。它誕生于革命年代,不管是歌曲標題還是歌詞,內容都具有積極向上、健康進步的含義,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戰斗力,帶給人力量、帶給人信心,有顯著的歷史印記、時代特征,不失為愛國教育的重要載體。
之所以在沒有戰火、不用擔憂吃穿的幸福年代重新引出革命歌曲,除了革命精神需要延續這一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當前社會中存在多元文化,許多文化質量令人堪憂,導致享樂主義、物質主義越來越嚴重。為扭轉這一現狀、消除各類擔憂與隱患,在加強愛國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背景下,革命歌曲被“千呼萬喚始出來”,成為繼續發揚艱苦作風、發揚愛國精神與提升當代大學生優良品質的關鍵,將革命歌曲引入高校音樂教育中也就不足為奇。
(二)音樂素質教育及其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展性、開放性、主體性、差異性、全面性等特點,且具有自身獨特優勢,是基于音樂藝術而發展起來的教育。音樂素質教育中,音樂貫穿全程,旨在讓學生通過接觸、學習、感受、欣賞音樂,并從中獲取美的享受。同時,這項教育十分看重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理解感受,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為主要目的,切實借助音樂的魅力及作用升華學生思想及情感,讓學生在音樂中實現共鳴,從而獲得滿足。毋庸置疑的是,音樂素質教育會將學生素質培養視為重點和難點,助力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才。
拋開天生對音樂所具有的素質和潛能,音樂素質教育主要由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音樂審美等三部分構成。其中,音樂基礎知識包含音樂理論知識、音樂發展史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即音樂實踐,如在音樂課堂的歌唱練習、樂器演奏等等,協助學生領悟音樂和培養音樂興趣;音樂審美是貫穿教育教學始終的重要內容,可以讓學生對音樂形成正確、全面的認知,對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有較大益處,也可以從形象、氣質、情感等方面助力學生發展。
二、高校開展音樂素質教育及教育中引入革命歌曲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開展音樂素質教育重要意義
1.利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素質教育對學生最顯著的影響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一直是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難點內容,貫穿教育過程始終。在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熏陶下,學生可以構建合理審美標準,并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在音樂多樣和質量參差不齊的視域下顯得尤為重要,為減少學生受落后、庸俗的音樂影響,有必要提高學生音樂品味,進而自覺抵制粗制濫造音樂,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2.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在高校開展音樂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扎實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基礎技能培訓提高音樂技能水平,更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主題的優秀音樂作品進行講解,有利于打開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由此來看,可以對高校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3.利于高校實現更好發展
在教育發展與改革新時期,高校無疑成為教育改革任務與目標達成的重要推手之一,更是見證教育現狀發生巨大轉變的關鍵組織,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優秀人才是責任,更是義務,其中包含著大眾及國家期望,意味著高校想要不負眾望,便要在育人方面多下苦心,而音樂素質教育無疑是高校在教育新時期提高育人效率方面做出的重大舉措之一,我們看到了高校在素質教育改革方面的巨大決心,對高校走出特色發展道路、提高高校影響力有較大益處,從而促使高校實現更好的發展。
(二)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中引入革命歌曲的重要意義
1.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首先,高校肩負著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愛國情懷的教育任務,在音樂教育中,革命歌曲的愛國主題無疑更鮮明、愛國情感無疑更濃郁,可以較好地感染學生,并自然而然產生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加上革命歌曲的歌詞和旋律都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可以由內而外的給學生帶來一種力量,無形中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此外,革命歌曲是難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不僅形象,而且動聽,可以讓學生在聆聽、學習和感受中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有助于學生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并成為更好的人。
2.利于補充歷史知識,協助學生堅守正確政治信仰
革命歌曲誕生于革命年代,見證著革命、歌頌著革命精神,其中不乏一些革命歌曲中記載著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一種極具革命屬性的音樂藝術,在音樂素質教育中出現無異于組織一堂生動的黨史課,對高校學生有極大教育意義。在學習革命歌曲中,自然會了解歌曲創作背景、歌詞含義,如此便能為高校學生補充真實可靠的歷史知識,如此便可開闊學生歷史眼界、正確認知歷史史實,并堅定不移的堅守正確政治信仰,從而堅決擁護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相關革命歌曲有《延安頌》《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等,要讓革命歌曲出現的課堂成為學生回顧歷史、豐富學生地理知識的重要渠道。
3.提高大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革命歌曲無疑是健康的、積極的、樂觀向上和鼓舞人心的,通過讓學生接觸與學習革命歌曲,讓學生以革命歌曲為基準更好的辨別好的歌曲、差的歌曲,從而對音樂好壞有一個基本判斷,便可降低學生受粗制濫造歌曲荼毒的概率。隨著對革命歌曲的深入了解,學生還可以從大量歌曲中更好的辨別經典音樂、典雅音樂、高雅音樂和健康音樂,即使歌曲再動聽、歌詞再充滿誘惑力,也可以褪去音樂華麗包裝看到其本質,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自然會提高。
4.利于凈化心靈和培養大學生優良品質
革命歌曲除了可以發揮教育作用,還可以發揮凈化心靈作用,因為革命歌曲中的目標、情感、主題等都是純粹的、高尚的,學生聆聽革命音樂會是一種藝術享受,在細細品味音樂中會受到音樂感染,心靈得到凈化。與此同時,革命歌曲中蘊含著革命精神、革命優良傳統,對塑造大學生的優良品質、高尚人格有較多益處,也會逐步健全學生人格,但是這個教育過程需要長期且持續化進行才可以,但不可否認,革命歌曲確實有這個價值。
三、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開展現狀
就當前了解的情況來看,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其開展狀況依舊不容樂觀,已經到了必要干預和解決的地步,可將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音樂課程安排較少。就當前大多數高校而言,對音樂課程仍存在一定漠視態度,自然會忽視音樂教育過程及結果,過于看重學生專業課程成績,忽視了音樂對學生的重要影響作用,一般音樂課程設置為每周一個課時,有些高校會將音樂課程安排為兩周一節。即使是音樂專業中的音樂課程,也存在課時較少的問題,音樂專業也更看重學生在音樂課程中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學習,老師也沒有較多精力放在學生其他音樂品質發展方面,這樣來看,便難以引入革命歌曲,更難發揮革命歌曲的實質作用。
其二,音樂素質教育形式單一。這個問題也是當下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中暴露出來比較顯著的問題,可能表現為課堂學生聆聽歌曲、哼唱歌曲、練習歌曲和簡單鑒賞歌曲,亦或是表現為課堂教學安排較為固定,教學流程的固定使得學生失去耐心和興趣,加上隨意性較大和穩定性不足,自然會偏離音樂教育主題和目標,學生對音樂素質教育便會產生抵觸心理。
其三,學生音樂基礎較差。這一現狀的形成與過去學校、教師不重視音樂教育教學這一原因有關,導致高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差,喪失了扎實音樂基礎的最好時機。與此同時,大學生之所以在高校未扎實音樂基礎,無外乎兩點原因:一是高校師資力量有限;二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存在問題。為避免音樂素質教育質量大打折扣,還需積極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
其四,缺乏對音樂素質教育的投入、支持。一是高校對音樂素質教育缺乏基本關注、重視,自然不會花精力投入各項支持。二是高校經濟實力不允許在音樂素質教育中給予較多支持,由此造成了部分高校音樂課堂中缺失樂器、教學設備、音樂素材、專業練習室等問題,這將成為今后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持續深入推進關注的主要問題。
四、發揮革命歌曲對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重要意義的關鍵舉措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認知與了解革命歌曲、音樂素質教育、革命歌曲引入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及當下高校音樂教育現狀,當務之急是解決現有問題基礎上加以補充,將革命歌曲的教育價值體現、達成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既定目標,可酌情參考以下內容。
(一)提高高校對革命歌曲及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給予必要支持和協助
想要將革命歌曲在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充分體現,還需提高高校領導、高校教師對革命歌曲及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尤其是要引起高校領導、高校音樂教師的重視,為之后音樂素質教育提供必要支持和協助做好鋪墊,同時也為今后音樂教學精心設計與安排做好準備。
想要即刻改變高校領導和教師對音樂素質教育的偏見與漠視顯然是不可能的,還需通過較長時間的努力最終扭轉這一嚴峻形勢,建議利用好校園宣傳這一功能,在廣播站、宣傳欄、工作會議中強調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校領導、校職工的關注和重視,也借此機會讓革命歌曲映入師生眼簾,從而提高高校師生對革命歌曲和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多組織幾場專家講座等手段迫使校領導和教師提高對革命歌曲和音樂素質教育關注度,確保音樂素質教育真正落地,并為革命歌曲引入音樂素質教育中提供機會。
為確保革命歌曲在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得以充分體現,還需高校給予必要支持和協助,給予的支持和協助在校領導的督促下實實在在落實,如購買數量較多、質量有保證的樂器,亦或是外聘更專業的音樂教師來校指點和教學,還可以購入大批音樂素材、先進的教學設備等,為音樂教師開展革命歌曲為底色的音樂素質教育打開通道、掃除障礙。
(二)增多音樂課程、加強革命歌曲相關課程開發與設計,夯實學生音樂基礎
過去學生音樂基礎較差,這與音樂課程較少、課程開發與設計不周到存在極大關聯性,為此,需要音樂教師花費較多精力在這些方面,切實為革命歌曲在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體現、學生音樂基礎打的牢固奠定堅實基礎。
建議將音樂課程增多至每周2課時—3課時,每節課堂時長不得少于30分鐘,還可以在必修課基礎上增設選修課,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磨練音樂技能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另外,要制定全面、系統、科學的教學計劃,對當前教學體系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改革,以提高音樂素質教育地位為目標,并積極將革命歌曲引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音樂素質教育的基礎知識教育不僅要放置在選修課中,也要有意識促進選修與必修相結合,教學模式要有所創新。鑒于單純的音樂欣賞課不能達成音樂素質教育目標,還需加強相關課程模式的開發與設計,確保課程囊括聽、唱、記、實踐、欣賞功能,加強師資力量相關工作也要提上日程,設立公共音樂教室,確保音樂素質教育是全員參與。
革命歌曲是音樂類型的一種,所以與音樂素質教育可以較好契合,但是要注意幾方面內容:一是為革命歌曲教學設立專門的課程與教室,注重歌曲演唱的儀式感、莊重感,打造濃郁的愛國環境及氛圍,無形中滲透思政教育和愛國教育,確保這類課程常態化、持續化,尤其要重視建軍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的革命歌曲教學;二是積極挖掘和開發革命歌曲素材,可從網絡中瀏覽和下載,更可引入相關書籍,進而建立完整與完善的教學體系、擴充音樂素質教育資源,更好、更快地達成素質教育目的;三是建立健全革命歌曲教學的專業師資隊伍,確保革命歌曲價值充分體現,確保音樂素質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三)組織豐富的革命歌曲主題活動,消除教育單一性、提升學生素養
在過去的音樂素質教育過程中,采取的方式較為單一,不能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及參與積極性,會進一步限制和約束學生音樂素養進一步提升,為徹底扭轉這一現狀,建議各所高校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革命歌曲主題活動,點燃學生參與興趣,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確保學生在革命歌曲主題活動中體會頗多、收獲較多,這無疑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方式。
第一,組織革命歌曲主題的專題講座,邀請當年親歷戰爭的革命老兵來校座談,與學生面對面講解過去的抗戰歲月,從而將學生思緒帶入那個艱苦的年代。或邀請革命歌曲作詞家、作曲家,講述革命歌曲創作背景、創作歷程,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深切感受革命歌曲背后的含義與文化,這一方式遠比教師專業化講解更加生動,具有沖擊力。
第二,組織校園革命歌曲音樂節,活動面向全校學生,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參與,為表現較好的學生頒發獎勵。參與形式可以是個人獨唱、兩人對唱和集體團唱,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之余,營造愛國氛圍和提高學生愛國情懷,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總之可以為拉近學生與革命歌曲的距離創造條件,還可讓學生在歌唱過程中對革命歌曲理解深刻、產生共鳴。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要鼓勵學生結合專業技能對革命歌曲進行改編和重新創作,從而助力革命歌曲實現與時俱進發展。
第三,組織革命歌曲為襯托的表演活動,可以是話劇表演、可以是舞蹈表演,還可以是相聲、小品等,讓學生展現才華,從而打破學生對革命歌曲的古板印象,為革命歌曲帶去生機、帶去活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才能激發出學生對革命歌曲的喜愛。
(四)定期獲取學生建議與評價,確保革命歌曲應用及音樂素質教育不斷優化
要知道學生才是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主體,革命歌曲應用效果如何、音樂素質教育落實狀況好壞要學生判定才有意義,建議高校教師不要只盯著革命歌曲在音樂素質教育中的應用環節,還要在關注教育過程之余關注教育成果,讓學生參與教育評價,有助于教師發現不易察覺的不足和瑕疵,如此才可針對性解決,那么,音樂素質教育才可不斷完善、音樂素質教育水平才可不斷提高。
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隨機采訪等方式獲取學生對音樂素質教育各項安排與設計的真實感受,從而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革命歌曲喜好等多方面內容,更要詳實記錄學生提出的意見、建議,為音樂素質教育改頭換面提供參考和依據。
五、結語
綜上我們可以得知,高校開展音樂素質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在教育發展新時期將提高音樂素質教育質量視為重點目標,更要在教育過程中大力引入革命歌曲,確保革命歌曲的教育意義充分體現,通過各項手段與安排,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愛國情懷和繼承革命歌曲中的優良傳統及崇高品質,如此才能塑造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為高校學生成長與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瞿時章.革命歌曲融入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價值、問題、路向[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4):63-67.
[2]胡雅珂.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21(11):121-124.
[3]張卿,孫泉.雙素質結合的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創新與探索——以省高雅藝術進校園十大劇目音樂劇《湯顯祖》為例[J].戲劇之家,2021(33):57-58.
[4]趙丹丹,李曉迪,孫輝.中國高校音樂教育普及的差異化和特殊性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20):110-112.
[5]孫德軍.淺談大數據時代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評《音樂理論基礎》[J].林產工業,2021(0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