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能力為目標,選取與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為實例,探討教師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高翔(1989-),女,江蘇南京人,玄武外國語學校,中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一、引言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升英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而且能夠促使學習者在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和人文素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容易使閱讀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碎片化和模式化,缺乏對于文本語篇的深度挖掘和引導,這樣會使學生停留在較為淺層次的閱讀狀態中,同時也會讓學生成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相應地,教師無法通過閱讀教學中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如何上好初中英語閱讀課并且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成為教師需要關注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要求學習者在理解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整合新舊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進而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不難看出,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解讀文本的同時深度加工所學內容,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品質。本文以與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4 “A Good Read”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Companionship of Books”為例,淺談教師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二、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單元主題,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語篇
譯林版英語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需要圍繞單元主題幫助學生選擇相應的課外閱讀語篇。這樣的課外閱讀既是對教材單元主題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可以對課外閱讀文本進行理解,又能夠幫助學生在相關話題下更深刻地理解單元主題意義。語篇是指由一系列連續性句子構成,形式上有銜接,并且意義上有連貫的語言整體。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需要選擇合適的語篇。設計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提是選用合適的語篇,準確把握語篇的形式、意義以及語篇所采用的語言資源及其特點,這就需要進行語篇分析。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4 “A Good Read”單元主題涉及書籍,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書籍的類型,接觸了小說閱讀,討論了平時的閱讀習慣。在此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教師所挑選的英語課外閱讀文章“Companionship of Books”(以書為伴)。首先,這篇課外閱讀文章語篇完整且難易程度適中,學生既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懂文本信息,又能在教材的單元主題語境下有所拓展和提升。這篇文章主要談論了書籍的重要性,并且介紹了如今在線閱讀的方式及其好處。其次,從語篇內容與主題意義來看,這篇文章符合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4 “A Good Read”的主題意義,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的重要性,培養學生以書為伴、熱愛書籍、熱愛閱讀的思維品質,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學生對于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
(二)設計合理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技能和批判性思維
教師要善于提出從理解到應用、從分析到評價等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穩步發展。此外,教師要啟發學生參與針對語篇內容和形式的討論和反思。這對于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際作用。
在本課的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閱讀之前引導學生研讀文章標題“Companionship of Books”,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合理推測,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本,在學生迅速瀏覽全文之后指導學生歸納文本的大體結構。這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書籍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講的是在線閱讀的益處。在學生把握文本結構的基礎上,教師繼續開展閱讀教學的中間環節。關于書籍的重要性方面,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What kind of friend is a good book?”,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找出對應內容,進行逐條分析并且給出相應的原因。教師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語篇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閱讀和分析,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
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語言的學習和意義的探究融為一體,并實現深度學習。教師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特色的賞析,為學生設置了這樣的任務:找出文章中使用的習語。學生迅速找出文本中的“Love me, and love my dog”并且談論這個習語的英文含義。同時,學生能夠定位并且找出文中另一個句子“Love me, and love my book”。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思考在作者改編這句習語的目的,即表達出人與人通過閱讀能夠更好地交流并且感知彼此。之后,教師在課堂上拋出任務,要求學生聯系自身的經歷談談自己是否有與朋友通過閱讀更好了解彼此的經歷:In your life, I believe you and your friends can think, feel and sympathiz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your favourite author. Can you share your story with us? 在課堂上,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分享自己“以書會友”的經歷和故事。這樣的討論能夠使學生對于文本內容有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在處理文章最后一段有關在線閱讀的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文本的內容概括出在線閱讀的好處:“Is there any advantage about online books? ”學生依據文本內容找出在線閱讀方便、價格便宜和有利于知識傳播的優點。之后,教師繼續拋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且談談在線閱讀的其他好處:“Can you list any other advantage about online books?” 學生在思考后回答:可以幫助人類保護環境,因為在線書本可以減少樹木的砍伐(It can help u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it can reduce the trees that people cut down to produce paper)。同時,教師可以就在線書本可以幫助人類節省空間進行補充,來拓展學生對于在線閱讀好處的思考。在討論完在線閱讀的益處之后,教師設計了下一個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且討論在線閱讀的弊端:“Do you think online books have any disadvantage?”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針對文本內容進行批判性思考,因為閱讀不是一味被動地去接受課外閱讀語篇的信息,學生需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盡管文本只談論了在線閱讀的好處,但是教師要求學生去思考在線閱讀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是否存在弊端和不利影響,旨在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而進行更有深度的閱讀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在線閱讀存在弊端,例如,有沉迷網絡的風險,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對眼睛有害且不利于身體健康等。之后教師在課堂上作出以下的總結:“Every coin has two sides.We should have critical thinking about different problems.”教師利用這一文本引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與學習中,對于事物的認識不能僅僅局限于閱讀文本的信息,要學會思考事物的兩面性,學會利用批判性思維去看待事物并且進行深度學習。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和概括文本信息的基礎上,對于單元主題意義和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和思考,促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文本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達成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
(三)創設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遷移和運用
如果學生對有關話題或題目表現出關心和興趣,他們就更容易產生使用新語言的欲望。英語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些教學情境需要貼近學生生活,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效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愿望。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深度學習。
為了讓學生將課外閱讀所學到的語篇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筆者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Book is a living voice of the greatest mind”之后,聯系學生在語文課上所學習的《論語》經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Among three people, there is always one person who could be you teacher)”,讓學生產生共鳴,認識到通過閱讀能夠接觸并且感受書中所蘊含的偉大思想,并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談一談自己閱讀書籍的收獲:“In your textbooks,you can hear a living voice of the greatest mind in China—Confucius. Can you give me other examples?”在學生給出相應的例子之后,教師讓學生去討論并且總結出書籍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引領學生平時要認真對待課本和其他書籍。這一設計旨在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思考自身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從書籍中所獲得的重要思想,幫助他們更深層次地理解書籍中所蘊含偉大的思想,同時引導學生重視課本、熱愛閱讀,并且能夠做到認真閱讀書籍。
在對課外閱讀文本的分析結束之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四人的小組活動。首先教師在課堂使用英文短視頻進行引入,向學生介紹現如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利用短視頻來推薦所愛書籍和談論自身閱讀習慣。然后教師就4月23日提出問題:“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pecial day of April 23rd? ”教師向學生介紹這一天為“世界讀書日”,各個國家的愛讀書人士會在這天以短視頻形式推薦自己所愛的書籍。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在慶祝“世界讀書日”這一情境下,進行小組討論并且去制作自己小組的短視頻。在短視頻中,學生需要介紹自己推薦的書籍及其類型和推薦原因、自身閱讀習慣以及對語篇主題“以書為伴”的看法和認識。在之前教材學習當中學生已經了解并且討論了自己所愛的書籍和閱讀習慣,在進行這篇課外閱讀文章的學習之后,學生會對閱讀及“以書為伴”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認識。因此,這個小組活動是立足于單元主題進行的課外閱讀的提升和拓展,教師旨在讓學生在閱讀并且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教師對于學生小組活動的具體安排如下:
S1: Introduce a book you like
S2: Your reading habits(Online book / Paper book)
S3: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companionship of books
S4: Greetings & Ending
這一小組活動設計讓學生將本節課從課外閱讀文本中所學的內容進行了回顧和梳理,在內化文本語篇信息的同時,做到了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運用。同時,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性任務,教師做到了把英語課堂教學的學習主體位置交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真正將所學內容進行遷移和運用,激發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身的觀點,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這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實現形式。
三、結語
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課型。課外閱讀是單元主題在教材內容以外的延伸和拓展。想要更好地開展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實現學生在閱讀中的深度學習,教師需要以教材的單元主題為立足點,在課外閱讀教學之前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語篇,在閱讀的過程中設計合理的問題去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技能和批判性思維,在閱讀后為學生創設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運用和遷移。這樣,初中英語教師才能夠做到帶領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深度學習,引導并且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真正使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程曉堂.基于語篇分析的英語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0):1-8.
[3]施嘉平.“主題式教學”的實踐研究——任務型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2(2):30-35.
[4]劉春燕.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1):43-48.
[5]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代教學,2005(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