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武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老師們越來越認識到以往枯燥的“宣貫”式的授課方式的不足和弊端。故而在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和能力水平的同時,老師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不遺余力地研究和探索教學方法和技巧,力求能夠喚起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快樂學習,促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進行積極的轉變。數學課堂在很多傳統的認知里可以說約等于枯燥,無趣,甚至是令人恐懼,談之色變。而這一“刻板印象”的扭轉需要從小學數學的學習之初,老師們就要注重課堂趣味性的發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之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是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本文旨在通過探究分析行之有效的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來促成上述目標的達成和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方法;策略與運用
引言
根據皮亞杰的兒童發展理論,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在心理發展上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尚且不發達,主要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的理論概念甚至是公式,對于他們來說很難理解,與此同時他們的獨立性和自覺性也處于一個比較差的階段,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有成人的監護和具體的引導。故而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尤其是一年級至三年級的數學老師,一定要在充分分析認識小學生對應階段的心理特征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去組織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開展趣味性教學,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課堂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
1.創設生動情境,引發學生好奇心和關注度。
小學生的認知尚且處于成形的初期,自覺性,自控性和意志力尚且都十分薄弱。故而老師在教學課堂的設計中,要注意竭盡全力去創設小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得學生產生好奇心并給予關注,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的去感知并獲取知識。
例如在學習十以內數字的加減法時,可以以小學生都十分喜愛的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為背景進行創設情境:汪汪隊原來有萊德隊長,超級特工阿奇,擅長救火的毛毛,掌握著各種航天飛行技術的天天,維修能手灰灰,精通工程機械的小礫,以及熟悉水中救援的路馬共7位隊員,后來因為需要,請問在加入了擅長雪地救援的珠珠以及擅長叢林搜救的小克后,汪汪隊共有幾位隊員;如果有一天,因為森林突發大火,萊德隊長率領阿奇,毛毛,小礫以及小克前往救援后,汪汪隊還剩幾位隊員沒有參加救援活動?這樣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片去創設相關知識的學習背景,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關注度,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很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鼓勵動手實踐,幫助學生獲取直接經驗。
小學階段尤其時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尚未發展出成形的抽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對于周圍事物和世界的感知仍以具體形象的直觀思維為主。故而在備課以及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一些學生能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掌握第一手資料,積累并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從而更為準確清晰的對于所學知識產生認知并掌握。
例如在學習圖形相關的知識點時,改變以往老師直接在黑板上畫圖演示,然后告知學生的思路,而是提前準備好小木棍和七巧板,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擺放木棍和七巧板,來認識到圖形與線條的關系,以及圖形與圖形之間的相互組成和拼接;在學習測量的相關知識點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直尺等工具去測量和記錄手邊常見物體的長度,使學生對于長度,以及單位等有更直觀和具體的認知,而不是只停留在表象上。
3.開展游戲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感和趣味感。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性就決定了其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和精力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集中而做到不分心。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和親身體驗是這個階段兒童的共有特征。作為數學老師,就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科學合理的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置有趣且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來增強課堂和知識的趣味性,以及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感。
例如在學習關于時間和鐘表相關知識點的同時,可以設置“現在幾點啦”的趣味小組活動,將同學分組,每組三位同學,一位同學負責在黑板上畫出時針和分針明確的鐘表給對手組出題,第二位同學面對黑板負責描述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另外一位背對著黑板的同學,根據第二位同學的描述去猜測講臺上同學所畫的時間。然后統計在三分鐘內,哪個小組能猜對的次數最多。同樣在學習方向和位置相關的知識點時,也可以設置游戲環節。例如邀請同學進行“我的方向是反的”的趣味活動。首先在班級地板上畫出方位圖,參加游戲的同學先站在方向中心,然后由老師給出方向,需要參加游戲的同學往指令相反的方向運動。例如老師喊西,學生需要往東,老師喊東南,學生需要往西北運動。通過這樣生動有趣,且學生參與感和體驗感極強的游戲活動,學生們不但對于目標要學習的知識有了更深刻且準確的認知和理解,并且同時能夠在游戲中,逐漸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且加深了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團結有愛的班集體,發展同學友誼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一舉多得。
總結
小學階段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時期,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能夠設計并采取卓有成效的趣味性教學活動,對于幫助學生從小培養對于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打破傳統上認為數學“枯燥,無趣,令人乏味”的刻板印象具有積極且深遠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備課以及設計課堂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去刻意且有針對性的去創設生動合理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于課堂知識的關注度;同時鼓勵并為學生提供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去親自進行動手實踐,從而幫助學生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直接經驗;此外,老師還需要注意在課堂中要合理規劃和設計安排,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增強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感和對于所學知識的興趣性。
參考文獻
[1]劉陶挺.數學課堂中的趣味性教學探討[J].成才之路,1008-3561(2020)12-0118-02.
[2]李湘亮.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淺談[J].學周刊,2014(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