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據庫原理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文章針對傳統課程教學中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等問題,通過網絡環境下數據庫原理課程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探索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據庫原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策略;數據庫原理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2)01-0010-04
引言
隨著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技術的發展,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外,網絡技術、移動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育界興起了通過網絡、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的浪潮。因此,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受到了教育者的重視。通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夠發揮學習者的自主性、獨立性,使得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數據庫原理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必修的專業課程,同時又是軟件設計課程的前導課程。該課程理論性強、實踐要求高,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數據庫的基礎知識,并能夠掌握數據庫開放的基本技能。高校構建了豐富的數據庫課程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學習的機會。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借助現有課程的網絡資源,為培養學生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一、傳統數據庫原理課程教學中的不足
(一)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
網絡教學資源十分豐富,部分高校建立了相應課程的慕課學習平臺,這為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學習資源,如參考書籍、模擬軟件、考級大綱等。調查發現,能夠充分利用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的學習資源的學生不足50%。對于課堂上存在疑惑的知識點,能夠在課后通過網絡學習資源查漏補缺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不多。盡管數據庫原理課程的線上與線下學習資源充足,但其利用率卻不高。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提升
傳統教學模式下,有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盡管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但在進行難度較高的章節學習時,例如多表查詢、存儲過程等內容的教學,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會有所下降,學習的主動性會降低,課后能夠主動復習復雜知識點、練習相關實踐操作的可能性也較小。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課后作業、通過期末考試[1]。
同時,學生在學習觀念、學習意識方面需要更新,學習觀念會影響自主學習的效果。部分學生已習慣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活動,習慣按部就班地配合教師完成聽課、實驗以及課后作業等學習任務。有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習效率會降低,需要教師的監督與指導,甚至需要教師手把手地安排[2]。在這種狀態下,學生難以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自主學習活動。
(三)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需要完善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主要以教授知識為教學目標。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新的學習理念、新的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生高效利用學習資源、制訂教學計劃以及規劃管理自主學習過程。如果學生的學習方式依舊停留在傳統模式中,其自主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教學理念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的任務不應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是教師講授得多,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較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理念尚未得到很好實施。
二、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內涵
(一)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概念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主要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依靠網絡提供的學習平臺、慕課和微課等學習資源,通過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等學習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3]。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對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學習資源的過程進行方向性、過程性以及節奏性的引導,幫助學生調整學習進度、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通過獨立學習與主動參與的方式,在網絡學習平臺、學習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協作、會話等途徑,積極且有效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建構,并形成自我控制、調節、反思和評價的機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過程主要包括: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選定合適的網絡學習平臺與學習資料、制訂恰當的學習計劃、網絡自主學習的實施、學習效果的自我檢測、學習過程中疑問的反饋與解決[4]。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學習活動,因而對學生的自控力要求比較高,教師則起到引導、指導的作用。整個學習過程是一個積極的學習活動,學生首先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有一個恰當的自我衡量,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進行學習,控制學習過程。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習資源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習資源的查找與使用,學生對信息搜集、識別、加工與處理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從而逐步鞏固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特點
自主性是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最大的特點。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這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較而言,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教學活動的主動權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整個學習活動基本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向的引導,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網絡環境下學習資料十分豐富,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首先需要對學習資料進行搜索、篩選和甄別。在選定完學習資料后,學生需要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索性地學習。例如,在給定的數據庫項目案例中,要求學生對數據表結構進行構建時,學生首先需要對實際表結構進行分析和推理,然后查閱相關資料找到相應信息,再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解決構建表結構的具體方案。探索性的學習行為將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其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與合理的學習方法[5]。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獲取,要求學生盡可能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獲得與應用的過程。在這個知識獲取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步驟,體驗發現知識與運用知識的過程。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以其過程性取代傳統教學模式下所注重的結果性,實現以教授學生知識的獲取方法取代傳統教學模式下知識的傳輸。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的目標較為靈活,按照學生不同能力水平制訂不同層次的目標,這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明確的教學目標有明顯區別。同時,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亦具開放性。網絡學習資源豐富,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感興趣、適合自己的資源,同時通過靈活的學習方式完成知識的獲取。這與傳統教學模式下在固定教學環境中進行的教學活動不同,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自主探索、開放的學習環境,其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然后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開放性是由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基礎條件所決定的,正因其開放性,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就具備了開放性。
三、數據庫原理課程自主學習的策略
(一)結合課程特點豐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數據庫原理課程不僅理論性強,同時實踐性也很強。教師應該緊隨時代的進步更新教學理念,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從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的模式。教師應結合課程的特點,輔助以網絡教學資源與教學平臺,從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多種環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組織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討論,然后通過上機實踐操作尋找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訓練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中,為學生培養學習自信與學習興趣,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結合課程進度,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與策略
數據庫原理課程的章節較多,內容紛繁復雜,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網絡自學,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進度安排,指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的制訂需要考慮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章節內容的難易程度,從而保證計劃具有可行性。另外,教師需要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計劃真實有效地實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作出評價,保證自主學習的順利進行。
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在每一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數據庫理論知識的章節時,可以使用推導、計算的學習策略;在學習數據庫操作的章節時,可以使用實踐操作、分組活動討論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正確選擇與培養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除了課堂的教學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堂教學外的時間。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網絡學習資源,并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資源。例如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教師應指導其加強網絡資源中基礎章節的練習,加強概念性知識的鞏固;對于想要提升實踐操作、項目開發能力的學生,教師應指導其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的模擬環境,訓練具體的數據庫開發操作。
針對自主學習過程容易產生的焦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QQ群或者班級群,引導和幫助學生,利用在線活動與實時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在線交流,教師可以為學生解答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學生之間可以分享學習心得,從而增進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歸屬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正面的激勵作用。
(四)結合網絡環境,改革考核方式
在數據庫原理課程的傳統考核方式中,筆試是最常見的形式,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且相較于課程內容需要兼顧原理性與操作性的特點而言,筆試考核難以全方位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數據庫具體項目的自主研發能力也缺乏考評。
數據庫原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數據庫分析與設計能力、數據庫操作能力、解決數據庫運行與維護能力等,簡而言之培養的是學生數據庫開發與運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考核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實踐能力的考評環節,將考核的方式分為線下理論考核與線上項目實踐考核兩部分。線下理論考核部分依然是數據庫基礎知識的考核,以考查學生對于數據庫原理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線上項目實踐考核主要通過慕課平臺、在線教學平臺進行,其考核內容則需要任課教師進行設計:以實際的數據庫項目為考題基礎,考核學生對數據庫頂層設計的構想、數據庫中的結構設計、數據庫中的安全措施的設計、數據庫維護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線上的考核可以采用開放式的考核形式進行,學生可以自主查閱網絡資料,對教師設計的考核內容進行解答,也可以利用具體開發環境中數據庫運行情況來解答。
新型的考核方式主要針對數據庫綜合能力的考評,同時兼顧到對網絡環境、網絡工具的利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類似真實數據庫項目開發的環境,希望學生能夠在數據庫開發與運維的過程中自主思考,提供學生專業的綜合素養。
四、結語
通過網絡環境下數據庫原理課程的自主學習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習慣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會覺得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自由度大、內容零碎、結構零散;部分自我約束力不強的學生難以真正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必備的課程知識積累不夠,學習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輔助和督促學習過程。這些方面都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李海燕,李娟.任務驅動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中的教學實踐淺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11):8-11.
[2]周思林,謝從華,周蓓.基于自主學習的《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3(1):198-199.
[3]程敏.網絡環境下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的自主探究學習[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2):241.
[4]閏坤豪. 基于自主學習的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研究——以《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為例[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1):170-171.
[5]彭敦陸,霍歡,盧菁,等.研究性學習在數據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112-114.
[作者簡介]袁競,常州開放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數據庫、信息安全。
[責任編輯 韋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