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明 周志宇 韋成聰
【摘要】蛛網膜下腔出血為人類健康危害的嚴重疾病。動脈瘤性狀蛛網膜下腔出血為臨床致死率、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屬于臨床研究治療的重點。我國傳統醫學對其病因病機具備深入理解。伴隨臨床醫療設備的逐步完善,檢查手段多樣化發展,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手段引起了臨床醫生的重視,具備較高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微創;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6-0148-03
蛛網膜下腔出血為顱腦血管破裂后其血液向蛛網膜下腔流入引發的相關腦血管疾病。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分為繼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總病死率占據50%,其病因相對較多,其中腦動脈瘤為常見病因[1]。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占據發病率的50%[2]。蛛網膜下腔出血會對于人體產生較大的健康危害,致死率在25%左右[3],非致死率50%[4],并且會產生一定的神經功能缺損。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不同國家的年發病率具備較大差異。因此,應對于不同方法蛛網膜下腔治療進行全面整合梳理,為更多患者提升有效治療。
1 院前急救及運轉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病后如存在呼吸衰竭應立即為患者實施插管并予以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觀察患者血壓情況,適當予以鎮靜、止痛藥物,促進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及時與院內醫生取得聯系做好入院搶救準備,并為患者實施安全運轉,入院后如患者昏迷應進快為患者實施側腦室置管腦脊液引流,使患者的顱內壓降低,并對于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監測,積極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實施水、電解質平衡糾正。治療過程中為患者實施CT 及DSA 檢查明確病情,對于動脈瘤位置、出血部位、大小進行明確實現手術方法選擇,如本院無法救治應轉到上級醫院予以進一步治療。
2 藥物治療及對癥處理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收治入院后應進行全面生命體征監測以及神經體征變化檢測,在無診療計劃時應確保臥床休息,應保證呼吸系統功能正常,預防情緒激動,全面促進排便通暢,對于頭痛劇烈、煩躁患者應及時實施止咳、止痛處理,予以地西泮類藥物,如患者存在抽搐癥狀應為其實施抗癲癇處理。例如,丙戊酸鈉及卡馬西平等,如患者產生顱內壓升高應為患者進行及時脫水,降壓處理。可利用呋塞米及甘露醇等,必要時可應用顳肌下減壓術、腦室引流。為積極預防患者血壓過高導致動脈瘤出血,以往臨床高血壓以及血壓升高的患者予以持續應用短效、安全的降壓藥物,例如拉貝洛爾、尼卡地平等[5]。強效降壓藥物硝普鈉不建議應用在具備急性神經癥狀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當中[6]。同時,對于阿司匹林等凝血功能藥物應慎用,可針對動脈血瘤破裂患者實施抗纖溶藥物,預防出血,但此方法具備一定爭議[7]。同時,臨床研究統計,39%以上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病例為腦血管痙攣而引發,早期靜脈泵入或服用莫地平能夠積極預防腦血管痙攣,同時,西洛他唑能夠有效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引發的血管痙攣性腦梗死。
鎂劑為臨床中一種非競爭性鈣離子拮抗劑,能夠實現大血管舒張作用,并對于患者潛在神經進行保護。臨床研究發現,鎂劑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痙攣、遲發性腦缺血中具備較強作用。鎂劑能夠使遲發性腦缺血發生減少,促進預后改善。但現階段,臨床缺乏證據對于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鎂劑能夠進行腦血管痙攣動進行干預。臨床針對靜脈注射鎂劑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評估,未證明鎂劑在腦血管痙攣治療中發揮作用。現階段,臨床數據不支持針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現常規預防性、強化性治療,但臨床建議應將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鎂濃度有效維持在健康水平。
他汀類藥物為二酰輔酶 A還原酶抑制劑,其能夠通過腦血管擴張,提升腦血流灌注等機制為患者實施血管痙攣、遲發性腦缺血治療及預防。然而,他汀類藥物是否能夠應用在臨床腦血管痙攣治療當中仍然具備一定爭議。臨床針對患者實施研究發現,辛伐他汀可幫助患者實現血管痙攣緩解,使患者臨床病死率降低,積極改善疾病預后。臨床相關指南建議,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可實施他汀類藥物幫助患者預防血管痙攣。
促紅細胞生成素主要在腎臟當中產生,在紅細胞的生成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早期臨床試驗研究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夠使患者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實驗動物的死亡率降低,積極實現患者腦缺血損傷預防,有效幫助患者實現腦缺血后神經保護作用。
3 外科手術治療
臨床研究發現,外科動脈瘤夾閉術以及血管內介入微創動脈栓塞術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及預防再出血的有效辦法[8]。外科動脈瘤夾閉術可通過開顱使游離動脈瘤夾閉,并利用永久性動脈瘤夾閉術等方法使動脈瘤的血流供應阻斷,獲得理想治療效果[9]。血管內微創介入動脈瘤栓塞能夠通過導管導絲等逐步進入到腦血管,并將彈簧放置在動脈瘤內,必要時可利用支架進行輔助,確保獲得更好的栓塞動脈瘤效果[10]。
外科動脈瘤夾閉術以及血管內微創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方法哪種更適用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仍然具備一定爭議性[11]。外科動脈瘤夾閉術為臨床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療辦法[12]。臨床研究發現,大腦當中動脈瘤以及腦實質內血腫量大于50 mL的患者更加傾向于實施外科動脈瘤夾閉術[13]。動脈瘤夾閉的完全夾閉率達到81%以上,而血管內微創介入動脈瘤栓塞術約為58%可實現完全栓塞的效果,促進患者疾病治療效果提升[14]。
4 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
伴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技術逐步發展,近幾年,血管內彈簧圈動脈栓塞術為主的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受到臨床關注[15]。此手術主要特點為手術周期短、創口小、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16]。現階段,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為臨床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其廣泛應用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診斷當中,其中動脈栓塞術為腦血管介入治療應建立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的技術上[17]。動脈瘤夾閉有時以穴血管 CT成像定位,但其精準度相比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較差[18]。
5 中醫藥治療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為在中醫中為“頭痛”范疇,因此具備“真頭痛”之稱。最早在《內經》中有記載,其中提到“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死不治[19]。”因此,現階段對于此疾病的認知及臨床經驗存在差異,不同醫生的診治原則存在一定差異[20]。臨床研究學者利用丹參注射液針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進行干預發現,其能夠幫助患者實現腦脊液恢復。同時,利用復方三七合劑可針對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現積極防治,具備理想的臨床效果[21]。在西醫當中預防再出血以及顱內壓升高的基礎上采取自擬平肝寧血溫膽湯、血府逐瘀湯治療具備92%以上的有效率[22]。臨床研究在出血及顱壓控制過程中,結合葶藶二陳湯為患者治療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4%[23]。臨床研究學者應用醒腦靜注射液針對動脈瘤破裂出血后患者腦血管痙攣情況進行治療發現,可幫助患者實現養血管痙攣情況改善[24]。利用尼莫地平結合中藥解痙湯治療后能夠實現腦血管痙攣癥狀改善[25]。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為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較大經濟負擔[26]。部分患者無法承受現代醫學治療方法的相關費用,利用中醫微創技術具備操作簡單、方便的優點,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治療當中的缺陷[27]。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癥狀為頭痛。針灸療法在頭痛的治療中效果顯著,臨床研究當中針對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生物學針刺療法效果相比醫學藥物治療更具備優勢。其中選取足太陽膀胱經學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能夠實現病癥緩解,有效幫助患者縮短病程,可為臨床針灸治療提供新思路。
美國卒中協會中明確提到,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外科夾閉術均可對于破裂的動脈瘤進行處理,首先考慮為患者進行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年齡較高、基底動脈末端動脈瘤評級較高的患者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效果更佳。臨床研究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患者栓塞術后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或死亡,其相對及絕對的危險性與外科動脈瘤明顯降低。臨床研究發現,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效果更為理想,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同時,由于腦血管痙攣以及動脈瘤解剖關系較為密切。臨床研究學者提出[28],血管痙攣期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更加適用血管內微創治療,術中應進行持續泵入尼莫地平,積極預防患者產生腦血管痙攣,為提升治療效果,臨床醫院的微創介入器械應積極實現更新及改良,促進臨床患者能夠盡快康復,減輕致殘、致死威脅,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及威脅,對于此疾病不斷實施診斷及治療深刻總結,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及有效的治療,全面實現個性化診療服務,不論傳統醫學還是現代化醫學、微創治療,均需要不斷成熟及發展。
參考文獻
[1]? 茆翔,張星,羅靖,等.高齡老年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介入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20,33(6):367-370.
[2] 林偉成.高壓氧治療對顱內動脈瘤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手術后患者腦功能恢復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0,33(6):1399-1401.
[3]? 葉暉,柳再明,周龍,等.顱內破裂動脈瘤手術時機的臨床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20,27(6):797-800.
[4] 謝首佳,陳志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醫院感染對比分析[J].重慶醫學,2021,50(9):1522-1525.
[5]? 汪嬌,蘭軍,肖剛,等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效果[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1):1846-1848,1856.
[6]? 胡明哲,陳香巖,陳發軍.中醫藥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研究進展[J].新中醫,2020,52(20):18-20.
[7]? 朱高春,段懷鳳.丁苯酞序貫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痙攣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學,2020,41(10):2423-2425.
[8]? 劉巧陽.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術后感染患者的護理和藥學監護報道[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32(5):560-562.
[9] 任劍,沈光建,張云東.影響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1年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20,49(22):3791-3795.
[10] 黃豪,何朝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缺血及肝素治療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18):2923-2926.
[11]? 彭浩,陳健龍,劉朝暉,等.血清和肽素、 MMP-9水平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手術治療預后的預測價值[J].疑難病雜志,2020,19(9):874-879.
[12] 周佳林,侯曉峰,文平,等.多因素致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6):3844-3845.
[13]? 曾堅鋒,李鋼,劉仲海,等.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腦室外引流出血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7):3607-3611.
[14]? 朱文陽,楊益龍,李建東,等.應用依達拉奉聯合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效果觀察[J].世界臨床藥物,2020,41(9):705-710.
[15]? 曹禮,武連仲.“ 通督調神”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術后1例[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6):106-107.
[16]? 宋璐,王泳,李海東,等.高壓氧聯合康復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術后患者6個月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卒中雜志,2020,15(8):848-852.
[17] 嚴澎,魏立平,李文波,等.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介入治療的效果分析[J].青島醫藥衛生,2020,52(4):257-259.
[18]? 羅孝全,邵川,唐輝,等.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治療對患者臨床療效與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0,28(S2):20-22.
[19]? Huckhagel T ,Klinger R ,Schmidt N O ,et al. The burden ofheadache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 Acta? Neurochirurgica,2020,162(1):1-11.
[20]? 張妙,尹澤黎,劉洋.兒茶酚胺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激性心肌病的臨床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3):13-15.
[21]? 李言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后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13):13-14.
[22]? Thomas,Sauvigny,Marie,et al. Early clinical course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mparison? ofpatients treated with Woven EndoBridge,microsurgical? clipping,or endovascular coiling[J]. Acta Neurochirurgica,2019,161(9):1763-1773.
[23]? Ramesh AV,Banks C,Mounstephen PE,et al. Beta-Blockade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eurocritical Care,2020,33(2):508-515.
[24]? Hosmann A,Milivojev N,Dumitrescu S,et al. Cerebralnitric oxide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su?er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 translational approach[J]. Acta Neurochirurgica,2021,163(3):1-11.
[25] 麻紅梅,李月美,李曉芳,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安全性的 Meta 分析[J].臨床薈萃,2021,36(12):1067-1072.
[26]? 姬培培,伍艷春,張慶英,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手術治療后患者的不良預后因素評估[J].中國醫藥,2021,16(12):1813-1817.
[27]? Susumu Y ,Nobutaka H ,Shuntaro S ,et al. Characteristics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rheumatic disease[J]. Neurosurgical review,2021,44(5):2611-2618.
[28]? 榮亮,林婭,張麗芳,等.血清 RDW、MMP-9聯合 GOS評分對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預后的預測價值[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1,18(6):687-690.
(收稿日期: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