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當中,最讓教師頭疼棘手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寫作中經常存在無話可說和寫作材料匱乏的現象,這也直接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甚至部分學生對寫作已經處于放棄的狀態,這對語文高段年級的學生而言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文章針對小學語文高段年級如何做到以讀促寫來有效提高語文的整體學習效率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1-0046-04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發展個人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過程。在這當中,教師首先要改正學生對寫作存在的消極狀態,要讓學生積極面對;其次要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學生對寫作一直不上心,甚至想要放棄寫作能力的提升,其原因還是在于缺乏閱讀的累積,胸無點墨自然不能做到奮筆疾書,因此,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理念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要做到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和深刻理解,才能保證在寫作能力上有所提升,完成了自身的閱讀積累,也提升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最后,教師在設計寫作的命題和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善和提升,切實結合學生的特性來開展寫作練習,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在寫作練習上要做到靈活轉變,才能讓二者有效結合,最大化地輔助學生。針對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有效策略,主要從讀寫現狀、有效設計和注意事項這個幾個方面來深刻剖析,全方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一、 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的現狀
閱讀缺乏實效性,寫作能力也沒有得到提高,這讓學生感到很是挫敗,也就對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沒有信心貫徹始終,這也是如今讀寫結合的尷尬境地和問題所在。其重點還是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上沒有做出實效改變,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方法按部就班,對讀寫結合缺乏全新的認知,在閱讀與寫作當中沒有進行良好的融合。讀寫結合的直觀含義,就是以讀促寫,促進閱讀的累積,完成寫作的提升,但在如今教學當中,教師還是將這兩個板塊進行單獨教學,也沒有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更沒有讓學生從閱讀當中獲取收益來完成寫作。因此,面對現狀中的不足之處,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改善,才能實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理想教學效果。
(一)讀寫沒有有效結合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讀寫的有效結合還有所欠缺,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習慣將讀與寫分成兩個教學組成,分別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由閱讀完成學生文字的認識和學習,寫作完成學生表達和邏輯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僅是單純的完成閱讀任務,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沒有實現對語言文字的累積和理解,也就不能靈活運用在寫作當中。寫作過程就是圍繞主題進行表達,部分學生在寫作中還是提筆犯難,無從所寫。而讀寫教學實際是具有緊密關聯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學習不同的寫作手法,而寫作可以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
(二)閱讀缺乏實效性
在傳統語文教學當中,教師主要以教材為主,所以學生所閱讀的內容也大多來源于教材,同時由于由教師統一授課,閱讀和理解的思路方式都基本一致,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成果大同小異,在寫作的時候就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另外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同時缺乏一定的閱讀技巧,因此在閱讀過程中不但找不到閱讀的重點,更不明確閱讀的目的,因而盲目閱讀,只完成了閱讀的任務,卻沒有閱讀的收獲。當學生的閱讀缺乏實效性必然會影響寫作的效果,學生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因此在進行寫作時就會遺忘以往閱讀過的內容,只能用簡單直白的語言去描述,形成了閱讀和寫作教學效率低的局面。
(三)教學方法陳舊
從當前的語文教學來看,教師還是習慣以教材內容為主帶領學生完成基本的學習目標。依賴以往的教學經驗,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朗讀和理解為主,教師先帶領學生朗讀文章,然后為學生講解生詞以及理解文章內容。雖然學生基本完成了閱讀過程,但是所學習的內容較為片面,教師沒有教授相應的閱讀技巧和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手法、字詞積累等方面的知識。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主要講解每種寫作方式的特點以及寫作技巧,卻忽略了教授學生如何將所學習的詞匯運用起來,這樣陳舊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形成了讀寫分家的情況。
二、 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的有效設計
(一)創新閱讀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讀寫結合的過程中,首先是讀,然后是寫,那么在閱讀方式上就要有所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高段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控性,但是畢竟年齡尚淺,面對冗長的課文閱讀,難免會讓其生厭,小學生也沒有那么強的定力。其次,每個人的閱讀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喜歡安靜的閱讀,有的學生則喜歡動靜結合,眾口難調,教師不能針對每一個學生都出臺一套閱讀方式,所以,要想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就必須迎合大眾來進行閱讀方式的創新。例如,在學習《江南春》的古詩詞當中,教師首先要針對這首詩詞做出詳細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這首古詩詞所講述的中心含義,它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詩中主要描繪了江南的明媚風光,而且還生動再現了江南煙雨的樓臺景色,整首詩呈現了一種深邃優美的江南美景;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做示范朗讀,要注意感情的代入和詩詞當中的抑揚頓挫,切記不可過于平淡;最后,學生在了解了詩詞的含義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詞的朗誦比賽,可以由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比拼,在這當中,以詩詞接力的形式來進行,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要仿佛置身其中,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對優秀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獎勵,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語句摘錄的比拼,學生可以就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摘錄,并且要針對所摘錄的語句進行短篇的讀后感寫作,寫作優秀的學生亦可獲得教師的獎勵。
另外多媒體的出現也為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以往的閱讀中,學生對閱讀的文章大多需要進行想象,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較少,對很多事物很難產生具體化的聯想,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了解閱讀中詞匯所描寫的內容,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提升閱讀的體驗感。還是以《江南春》為例,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閱讀的時候播放江南春天的景色,如“千里鶯啼綠映紅”,教師可以展示鶯啼燕語的情景畫面;“水村山郭酒旗風”,教師則可以播放江南的城鎮、門外酒店標記的小旗,讓學生明白山郭和酒旗的詞意和運用方法;“南朝四百八十寺”,教師可以播放寺廟的相關景色,讓學生了解南朝是政權的代表;“多少樓臺煙雨中”,教師可以播放細雨蒙蒙、如煙如霧中的樓閣亭臺,讓學生理解煙雨和樓臺的詞意。最后教師在課文總結的時候可以重點講解相關的詞語,并告訴學生這些詞語的用法以及相關詞語、語句的搭配。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完成了閱讀的過程,更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同時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和運用的方式。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中喜歡的詞語記錄下來,讓學生運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或完成一個簡短的文字創作,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同時鍛煉其文字應用能力。
(二)豐富閱讀內容,讀寫同步
閱讀內容的創新也是讀寫結合的重要過程,在這當中要切實結合學生的特性,對閱讀內容進行豐富,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同時也不要跟教學內容形成脫節,適當的拓寬學生的眼界,做到讀寫同步。例如,在習作課程《讓生活更美好》當中,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題目是教師給出的寫作命題,那么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創作;其次,這個命題是一個拓展性題目,對寫作的內容要求沒有局限,那么教師要適當的拓展閱讀內容,對閱讀內容進行豐富,不要只局限于課本,讓學生得到閱讀視野的開闊,并摘錄其中的語句,加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改編,運用到寫作當中。比如,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表達了農民種地的不易和辛苦,時刻提醒學生,要做一個“勤儉節約,飲水思源”的人,所以勤儉節約可以使生活更美好,諸如此類的正能量文章,只要符合寫作主題,學生都可以多多借鑒參考,通過對不同文章的閱讀,豐富自己的語言文字。在這當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隨堂寫作,不做字數要求,就針對這個命題進行直觀寫作,做到讀寫同步,一方面加深閱讀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寫作能力。
(三)提升學生想象力,加強理解
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提升學生想象力的過程,在這當中,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升,只有學生充滿無限的想象力和絕對的理解力,才能在寫作過程中做到穩步提升。閱讀的過程也是理解的過程,學生首先要做到對文章的理解,才能將其中的語言文字應用到寫作當中,教師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對其中難懂的知識點,教師要及時作出解答,保證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想象思維,教師可以運用插圖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寫作課程《多彩的活動》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想象力的養成,教師可以借用相關的插圖來體現這個寫作命題,給予學生一定的寫作素材提示。在這當中,教師先不要急于給學生解釋圖片當中的內容,要讓學生自己先來理解,針對所給出的圖片和相關語句,讓學生自行判斷其中含義,提升學生的自主想象力。這個過程不但加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具有關鍵作用。想象力是寫作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段年級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如果學生空有閱讀經驗,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那也不能提高個人的寫作水平,一定要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既要豐富自己的閱讀,也要有相當的想象力,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文章。
擴句法和縮句法是當前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擴句法主要通過在主干的基礎上添枝加葉,根據表達的需要來添加相應的詞語,進而使句子或文章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充實豐滿。而縮句法則是從較長的句子中提煉出重點,將句子進行總結,最終留下句子的主干。在讀寫結合的教學中,充分運用這兩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增強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摘取一個小的段落,讓學生進行縮句,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總結段落的大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然后再提出一個詞語,讓學生圍繞詞語進行擴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對這一詞匯填充描寫,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段落。如“樹葉”,加量詞“? 樹葉”,加顏色“一片? 樹葉”,加形狀“一片綠色的? 樹葉”,加地點“一片綠色的扇形樹葉,? ”,加形容詞“一片綠色的扇形樹葉,? 躺在地上”,加時間“? 一片綠色的扇形樹葉,懶洋洋的躺在地上”……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縮句和擴句不但可以深入理解所閱讀的內容,抓中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想象力和文字運用技巧,進而實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
(四)打造交流平臺,及時互動
閱讀和寫作之間有效的互動是提升的關鍵,在這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全程指導,才能獲取讀寫結合的知識精華,從中吸取有效的讀寫技巧,進而完成寫作的提高。但是課堂時間有限,課后缺少了教師的指導和監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效率,那樣不但不能提升教學質量,反而還會下降。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運用課件打造專屬閱讀和寫作的在線平臺。在平臺之上,學生可以將自己所閱讀的文章發布在上面,并且可以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圈注,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困惑,提升學生閱讀的實效性,讓以讀促寫的教學理念深入學生內心;教師也可以在平臺上發布不錯的文章,供學習參考,可以在這當中畫出比較優美的語句,讓學生可以運用到寫作當中,平時也可以針對學生個人的寫作和閱讀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這樣多方面進行輔助教學,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閱讀與寫作的提升帶來了實質性的改善。
三、 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教學范文的有效結合
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教學范文的使用,做到與其有效結合。在小學高段年級閱讀教學中,利用范文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范文的有效結合是重要環節,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以及佳句的反復品讀,以及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做到全面的累積后,再來進行寫作會事半功倍。在這當中,教師要注意范文的選擇一定要與課文內容息息相關,不要憑借直觀臆想選擇不適用的范文,那樣不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也耽誤了學生的寫作提升。因此,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范文來提高教學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打開了寫作的思路,寫作素材不用費心尋找,通過對范文的閱讀,做到了語言的累積,素材早深入他們的心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無形當中提升了他們的語文素養。
(二)注意多元化寫作拓展
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多元化寫作的拓展,在寫作的范圍中,除了命題作文和讀后感,還包括日記、小說和散文等。寫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只針對當前的學習,而是切實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這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教師也要從心底對多元化寫作重視起來,無論是結合課文,還是多元拓展,都是為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試著設計簡單的小說來進行寫作提高。首先,小說是學生在課下都喜歡閱讀的文學體裁,符合學生的興趣特性;其次小說的創作不受局限,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天馬行空的進行故事描寫。其實這個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平時閱讀積累和寫作能力的直接手段,只有對閱讀有著絕對的積累,同時熟練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又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有著清晰的設計,才能完成小說的寫作,這樣也貫徹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方針。
四、 結語
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理念下,來全面提升小學高段年級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尤為重要。在這當中,教師要注意如今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要注意規避。要創新閱讀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閱讀內容,讀寫同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力,要做到有效結合,保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效率穩步提升。在這當中,教師還要注意與教學范文的結合,完成閱讀累積,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架構組成,開展多元化的寫作,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做到以讀促寫。
參考文獻:
[1]李彥瓊.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策略[J].讀與寫:教師,2019(6):44.
[2]謝雅芳.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實踐與思考[J].新校園:學習,2016(4):147.
[3]張霞.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策略[J].好家長,2019(16):115.
作者簡介:楊德敏(1988~),女,漢族,福建莆田人,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