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黎
【摘要】目的 針對性分析實時遠程控制模式應用在基層超聲檢查中的實際效果。方法 選取本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組成樣本群體進行調查研究,分別利用信息系統以及會診記錄表,收集相應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隨后發放針對性的調查問卷,對實時遠程模式在基層超聲醫院檢查中的應用狀態進行觀察和評價。結果 在本次研究的開展過程中,共采集問卷調查樣本468份,其中有365份屬于直接診斷后獲取的診斷結果,50份為轉診時獲得的診斷結果信息。其余患者均經過手術治療完成了疾病治療的過程。在整體的診斷結果與病理結果的符合率上達到了90%以上。除此之外,會診過程中出現的操作方法或儀器設備應用的影響程度也較之傳統情況下的診斷模式有所減低,相關指標的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出了非常顯著的差異(P<0.05)。結論 經過研究分析,觀察可知,遠程控制模式在基層超聲檢查中的應用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應用診斷效果。且在交互場景背景下,遠程控制也能實現更加精準有效的超聲診斷。對于基層超聲診斷之前老師的專業。工作開展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促使醫生更加規范操作相應的超聲設備,并且促使超聲檢驗的結果在精準性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應當在基層的超聲診斷檢查中。先考慮應用遠程控制的模式,對診斷過程進行監督和檢驗。
【關鍵詞】實時遠程模式;基層醫院;超聲檢查;應用價值
引言:
遠程控制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對于提升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超聲診斷的過程中,由于這種診斷模式是基于設備儀器作為診斷主導手段的診斷。因此,在實踐應用中更需要匯集多方面的信息資源,通過多角度的觀察和分析,最終獲取診斷結果。遠程控制模式能夠更好地為疾病復雜程度較高且需要經過會診的疾病類型提供針對性的檢驗診斷便利。尤其是在社區醫院環境下,由于社區醫院接診的病例數總數較多,且不同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疾病類型都存在比較典型的差異。若能夠實施遠程診斷,也能夠避免不患者由于自主行動能力不足,或者離對就診醫院距離過大的問題導致其接受疾病治療的及時性受到影響。下文選取2021年3月~2021年12月這一時間區間進行相應的研究。現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報告在下文中。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參與研究的整體研究資料來源于2021年3月~2021年的12月。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群體的基本情況如下。在468名參與研究的患者中,有325名女性,其余為男性。患者年齡區間最大,86歲,最小4歲,平均年齡區間為(49.22±2.11)歲。所有患者參與本次研究時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并且在自主自愿的情況下全程完成了所有問卷調查和相關信息的填寫與采集工作。
1.2遠程超聲會診的基本流程
遠程超聲會診是基于基層醫院所開展的一種針對性的會診模式,在具體應用時,遠程超聲會診模式具體應用流程如下。①若情況不明的患,由患者直接與其直系親屬取得聯系,在確認獲知直系親屬的信息并,并同步完成了遠程超聲會診工作的相關知情同意書,簽署工作后可基于遠程醫療平臺申請相應的醫療服務。需要強調,在提供遠程超聲會診服務時,需要首先對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以及相關的診斷病例歷史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可由患者或患者家屬與醫生基于網絡平臺進行有效溝通,初步了解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一些基礎的疾病信息。在提供遠程超聲會診服務時,需要首先對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以及相關的診斷病例歷史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可由患者或患者家屬與醫生基于網絡平臺進行有效溝通,初步了解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一些疾病的詳細情況。②隨后由遠程醫療平臺的醫護人員基于網絡系統發起相關的診療申請,診療時,通常會選取職稱達到副高級以上的超聲專家直接接入會議系統進行信息的溝通,并同步接入其他參會人員。在系統平臺接通后,雙方可基于語音和視頻的溝通方式就基礎病情,并使進行初步的溝通交流。此時,由醫護人員結合實際做好病人的超聲診斷準備。③由基層醫療工作者面向患者進行超聲掃查,超聲圖像主要通過圖像采集系統直接傳輸到線上的會診系統中,由超聲檢驗專家組直接查看系統中的圖像資料,并結合患者的主訴以及病例情況對基層醫師的掃描檢驗結果進行補充的切面掃描優化工作。在這項工作執行落實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酌情考慮是否需要詳細詢問患者的疾病病史或生命體征穩定情況。為了確保患者所提供的住宿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醫護人員需要注重個人所應用的方式方法,并且避免自主的引導對患者的疾病情況,主訴狀態造成不良影響。④由在線會診人員統一為患者出具相關的診斷報告和會診意見書,在線會議到了此階段后方可宣布結束,由會診雙方仔細填寫會診工作記錄信息。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開展應用專業的excel表格對會診記錄信息進行詳細全面的記錄,為了確保信息記錄的完整性。在表格體系項目的確認上也要注重合理性和有效性,由醫護人員與患者協商溝通后,制定出有效的數據統計項目,確保所獲得的統計結果在有效性和科學性上符合預期的要求。在統計分析的過程中,主要針對excel分析工具對區域內輸入的相應數據進行描述性的統計分析,并最終形成統計結果的電子版報告信息內容。
2.結果
2.1遠程會診工作開展中的整體會診工作總量統計
在本次的遠程會診工作開展中,主要涉及的超聲檢驗區域,包括了小器官檢驗,腹部檢驗,肌肉骨骼檢驗以及婦產科超聲檢驗和心血管疾病的超聲檢驗。其中,接受小型器官檢驗的患者總達到了212位(45.29%)。接受腹部檢驗的患者為139位(29.7%)。接受肌肉骨骼檢驗的患者為100位(21.36%)。接受婦科檢驗的患者10位(2.13%)接受心腦血管疾病的檢驗患者7位(1.49%)。整體會診工作的開展時間區間。在不同的月份均有差異化的占比情況,但所有占比情況相對較為均衡。
2.2觀察患者的遠程會診結果顯示可知
直接完成治療,未經過轉診進一步診斷就得出了超聲診斷結果的患者達到了365人,而經過轉診后進一步確診的患者為50人。其余患者均經過接受手術治療,最終獲得良好的疾病治療效果。在會診過程中的建議環節,50名患者均被建議進一步開展影像學檢查或其他檢查進行疾病的診斷確診。在疾病診斷結果的顯示中,超過420名患者診斷結果顯示為陽性,其余患者診斷結果顯示為陰性。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最終的復合率了90%以上。在整體的診斷工作完成后,所有患者均采取了相應的疾病治療措施,部分均采取了相應的疾病治療措施,部分動脈夾層出現異常的患者則及時采取了入院治療措施,并經過了進一步的CT血管造影,證實初步的影像診斷結果與最終的患者病情狀態相符合。
2.3實施遠程診斷的基本原因分析
遠程診斷模式之所以在基層的超聲檢查中獲得普及應用與超聲檢查模式在基層醫院的應用效果缺乏有效性有直接的關系。部分在基層醫院工作的超聲醫師由于缺乏專業的醫學超聲理論知識積累和相應的工作經驗,無法在自主診斷的背景下完成疾病診斷。另外,有部分醫生還存在對自主診斷的結果缺乏信心的現象。除此之外,掃描檢查過程中的檢查手段或儀器設備方面的限制因素,也導致基層的超聲診斷工作在具體落實效果上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顯示有186名患者在基層接受診斷時,基層醫護人員出現了無法完成診斷過程的現象,占比達到了39.74%。另外,有136名患者的醫護人員表示對自己所做出的疾病診斷結果缺乏確診的信心。占比達到了29.05%。另外,還有部分患者對自主操作超聲診斷儀器的個人能力缺乏自信心。從上述情況可看出,基層超聲診斷工作中基于疾病類型的復雜性以及診斷人員的能力素質水平問題,會給診斷工作的開展帶來非常多的阻力,這也是遠程會診模式在實踐應用中積極被推廣的主要原因。
2.4遠程會診耗時情況分析
通過對本次遠程會診調查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平均計算結果的顯示中,提示診斷過程中會診模式所應用的平均時長達到了13.2分鐘。最快的速度情況下,可在5分鐘之內獲得最終的初步診斷結果。而15分鐘后整體的會診結果就可基于遠程溝通的方式得出。在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群體中,有372名患者均在會診工作開展持續了15分鐘后,獲得了相應的診斷結果。總體占比達到了79.49%。
3. 討論
3.1超聲診斷模式在實踐應用中的優勢分析
此種診斷模式在大部分疾病的診斷中都能夠為疾病的初斷過程提供一定的便利,且超聲診斷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依托專業的設備做基礎。因此,診斷過程的推進中只要基礎的設備條件和設備功能、設備參數在調節過程中注重合理性和科學性能能夠充分發揮出超聲診斷模式的積極作用。而從患者的主觀感受上來講,超聲診斷模式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成本相對較短,對患者的身體創傷程度相對較低,是各類疾病初步診斷的過程中比較常見應用的一種診斷輔助工具。除此之外,超聲診斷模式在實踐應用中還能夠基于設備參數的調整和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在超聲診斷的頻率和超聲診斷的手法上,基于診斷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優化整體的診斷工作效果,使得診斷結果在精準性和可參考性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3.2遠程超聲技術在實踐應用中的優勢分析
遠程超聲技術在實踐應用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遠程會診的模式能夠為患者的疾病診療節約更多的時間,避免患者進入到實體醫院環境中進行掛號預約的操作,可從網絡系統進行在線預約。另外,超聲檢查的過程中,也可惜于在線檢查的模式完成對于疾病的初步診斷和檢查,對于多個城市或多個分布區域的患者來說,當其疾病實施初步的診斷檢查時,這種克服了客觀上的距離障礙以及診斷工作中設備應用障礙的是對于取得更好的疾病治療有效性提升疾病初步治療的及時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顯示,通過同步超聲會診的方式,動脈夾層現象的患者被及時發現。在超聲診斷領域,這類問題不僅有影響嚴重程度高的特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非常直接的威脅。基于遠程會診和超聲診斷的方式及時發現疾病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成疾病治療,對于幫助患者爭取疾病治療時間,取得更好的疾病治療與預后效果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本文的研究結果數據中也顯示,大部分患者都可基于傳統的初始會診、超聲診斷完成疾病的初步確診,且確診結果與后續的病理檢查結果在復合率上也相對更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遠程超聲技術在疾病檢驗的過程中能夠更好,更準確地做出基礎的疾病診斷,為后續進一步采取有效的疾病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支持。
3.3超聲診斷過程中影響診斷結果的因素與優化措施
從本文的分析可知,之所以會引進超聲會診的診斷模式,與基層工作人員對自身的超聲診斷能力缺乏信心,或其在具體的超聲診斷工作落實中缺乏工作開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有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主觀上的影響因素對整體的超聲診斷效果所產生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在未來的基層超聲診斷工作開展中,需要結合診斷人員主觀上的能力素質特征,通過開展針對性地培訓教育,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確保其能夠合理應用超聲診斷設備在現場診斷的環節提升工作質量。這也是為基層工作人員積累遠程診斷背景下,參與會診時的工作經驗的科學路徑。除此之外,相應的優化措施還包括了可結合遠程會診超聲診斷的時間成本支出,通過引進更加具有應用便捷性的在線智能化系統促使超聲診斷的工作在更加穩定的網絡系統支持下有序完成。
綜上所述,遠程會診控制模式在基層醫院的超聲診斷工作中的應用,對于提升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提升病理診斷與超聲診斷的符合率都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應當在相關的疾病初步診斷中積極引入遠程控制模式,確保診斷結果在有效性和全面性上達到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龔瑤瑤,許成武,劉宇芳,等.探討基層胎兒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13):3.
[2]楊正芳,王秀華,高技連.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在基層醫院的應用價值[J].2022(8).
[3]謝家良,陸新岸.超聲引導下外周型肺占位穿刺活檢在基層醫院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4):3.
[4]蔣燕萍,鄭朝霞.常規超聲與超聲造影檢查在老年肝臟局灶性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9):3.
[5]黃士元.全景超聲成像技術在淺表軟組織及小器官診斷中的診斷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34):3.
[6]傅曉紅,賈瑱熙,趙峰,等.社區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對全科醫生學習超聲的觀點差異及未來便攜式超聲向基層普及的意見與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2):6.
[7]桑曉輝.超聲檢查在隱匿性骨折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7):3.
[8]張印,李紹旦.遠程教學模式在基層部隊中醫藥人才培養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0,(45):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