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入世20年后中國建設外貿強國的戰略支撐

2022-05-13 05:40:12楊枝煌
理論探索 2022年2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摘要〕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外貿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貨幣貿易三大貿易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是隨后發生了中美貿易戰,并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外貿出現了量增利潤不增現象,而且還出現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可持續性等巨大困境和挑戰。為了推動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必須優化貿易結構、產業結構和載體(開發區平臺)結構,提升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管理等生產要素質量和系統組合效率,特別是要做好“八保”工作,即保主要出口市場、保主要市場主體、保主要產業和主要產品、保經濟動力系統、保市場化精準調控手段、保信心預期、保創新能力、保人民幣全球化進程。

〔關鍵詞〕入世,外貿,高質量發展,市場化精準調控

〔中圖分類號〕F7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22)02-0085-12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發展迅猛,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外貿過了15年好日子。但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上任就對華發起了反補貼反傾銷、301(立法和行政行為審查)、201(緊急限制進口)、232(國家安全審查)、337(不公平競爭或貿易行為審查),然后是發動了大規模和高強度的關稅戰,并在芯片等關鍵零部件與核心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進行遏制,中國外貿一度非常緊張。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20年中國外貿不僅沒有停擺,反而屢創歷史新高,但我國外貿在如此巨大規模和高速增長的基數之上,繼續實現穩增長的困難和壓力前所未有。而且,2021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已經開始放緩,甚至一度低于美國,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紛紛下調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我國外貿發展前景亟需進行全面評估,在總結入世20周年基礎上加強戰略運籌,有助于實現我國外貿穩定可持續發展。

一、入世20年來中國外貿發展績效

筆者將世界貿易概括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貨幣貿易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就是“世界貿易=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貨幣貿易”〔1〕。從表1可以看出,入世以來我國三種貿易均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也有一些年份出現了負增長。

從貨物貿易看,貨物進出口持續上升,2013年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06年美國是127個國家或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70個國家或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但是2011年中國已是124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美國則只有76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有些特殊年份如2009、2016、2019三年都出現了下滑,2009年是因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16年是中國入世緩沖期結束接受世貿組織審查,2019年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急劇升溫。2019年我國外貿總額是45753.0億美元,2020年我國外貿總額是46462.6億美元,增長709.6億美元,但是抗疫物資僅口罩等紡織制品出口就高達943.89億美元,醫藥材及藥品出口額也達到了230.3億美元,還不包括出口防護服、出口外科手套,以及呼吸機、病員監護儀、紅外測溫儀、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盒等抗疫醫療器械〔2〕。2020年雖然獲得了1.55%的正增長,但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到,剔除防疫物資后應該是負增長。202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4%。疫情期間,我國進出口規模接連邁上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貨物貿易總額遠超美國,是美國的1.3倍。

從服務貿易看,2009年、2016年、2019年是負增長,疫情嚴重的2020年也是負增長。另外,中國服務貿易自1982年開始統計以來,只有1982—1991年是微小順差,從1992年以后都是逆差,而且逆差幅度在不斷擴大,2018年達到歷史峰值2582億美元,2019年開始實現逆差下降,為2178億美元,疫情以來的2020年、2021年逆差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327億美元(見表2)。

從貨幣貿易看,中國經過2005年匯改后,2012年才顯現出國際化,因為這一年我國改變了向美國進行貨物和美元的雙重輸出,開始跟貿易伙伴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同時醞釀利用剩余外匯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并加大對外投資。此后,隨著貿易大國地位鞏固提升以及經濟實力的增長,人民幣國際支付由第35名進入前20名,再一躍跨進前10名,此后穩定在第5或第6名,2021年超越日元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雖然占比僅有2.7%,仍然遠低于美元(占比40.51%)、歐元(占比36.65%)和英鎊(占比5.89%)的份額,但也是不小的進步。

此外,從外匯儲備占比看,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各國外匯儲備中的貨幣量達到69912億美元,比重達56%,其次是歐元和日元,貨幣量分別為24157億美元和6921億美元,占比分別為19%、6%。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占比也開始突破2.2%。從外匯市場交易看,美元和歐元被廣泛應用于計價、支付進口款項、發行債務或者境外投資。美元交易量占比高達88%,處于主導地位,其次是歐元和日元,人民幣市場交易量首次超過2%,開始成為全球十大外匯交易貨幣。從國際投融資功能看,美元的國際投融資貨幣功能持續增強,歐元追隨其后,人民幣占比則不足1.5%。但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境外對非銀行借款人的貸款及債券余額不斷增長,境外貸款及債券與境內貸款及債券的比例也在不斷增長,反映了人民幣作為國際投融資貨幣的功能持續增強〔3〕。

總體上可以這樣說,2001—2016年中國外貿取得了15年的黃金發展期,也過了15年的好日子,但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貨幣貿易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雖然貨物貿易因為基數效應穩增長存在壓力,但是未來一旦綜合國力和國際經濟治理能力提升,教育、旅游、文化、科技等服務貿易將極大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更是未來改革開放目標和國際趨勢。我國貿易特別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貨幣貿易也存在穩增長壓力,亟須加快從產業、金融、軍事、科技、人才、制度等領域提升話語權、參與權、決定權,特別是將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化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核心邏輯,抓緊建立人民幣自由兌換保障機制,提升人民幣外部需求,實現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三足鼎立,徹底解決人民幣國際地位與經濟實力、產業競爭力不匹配的情況,進而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對外控制力。

二、當前中國外貿面臨的巨大挑戰

中國外貿和經濟發展是長期的互動共振,出口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成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經濟發展和技術提升反過來促進外貿飛躍。但是,近年來我國外貿雖然取得了逆境中的正增長,2021年巨幅飆升,但是增勢正在衰減,而且面臨著多種疊加困境。

(一)不確定性

1.最大的外部不確定性就是中美貿易戰。2017年特朗普上臺以后,對我國一邊通過301條款調查、懲罰關稅、出口管制清單等措施進行極限施壓,一邊聯合其他國家進行遏制。例如,推動北約、說服G7共同合作制衡中國,通過《瓦森那協定》聯合其他國家對我國進行封鎖,并且嚴禁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2017年12月,美國在世貿組織聯合日本和歐盟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將在“非市場經濟”、強制性技術轉移、發展中國家待遇、工業補貼、國有企業、投資安全審查、數字貿易規則、世貿組織改革等領域深化合作。拜登上臺以后,延續特朗普主義,特別是繼續以國家安全和產業鏈自主性為由,一方面修好聯盟關系,另一方面繼續發動貿易戰。2022年2月7日,美國將33家中國實體列入“未經核實清單”,至此我國已經有生產激光設備、電子元器件、光電設備、醫藥制造商、風渦輪葉片公司以及一些研究實驗室和大學等175家實體被列入管制清單。在“珍珠港事件”80周年紀念日,美國宣布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附和。不僅如此,拜登政府還展示其軍事聯盟力量。2021年5月,與英國、荷蘭、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日本等國組成航母打擊群從英國出發,穿越地中海、印度洋,前往太平洋,進入南海海域,執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

可見,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一方面立法或出臺政策,利用負面清單對華為等企業惡意遏制,使得關鍵設備、零部件等貿易中斷或梗阻;另一方面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從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價值觀等領域將國際經貿關系政治化,大搞地緣政治經濟競爭。例如,在北美地區,將北美自由貿易區升格為美墨加協定,并與墨西哥啟動內閣級高級別經濟對話(HLED),該對話旨在尋求超越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所涵蓋貿易問題的更多商機,并構建共同建設家園、促進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可持續經濟和社會發展、尋找確保未來繁榮的工具、投資于勞動力等四大支柱〔4〕。在印太地區,實施印太戰略,推出印太經濟框架,構建“三四五”聯盟,以消解我國主導生效的RCEP。“三四五”聯盟即奧庫斯(AUKUS),是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成立的軍事安全合作伙伴關系,其在核動力潛艇、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水下系統和遠程攻擊能力等關鍵技術領域共享信息和技術。此外,還構建了“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美國、印度、澳大利亞、日本之間的非正式戰略對話機制)和“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所組成的情報聯盟,共享機密情報,統一行動,一致對外)。

雖然2021年11月中美元首舉行了峰會,雙方取得一些容易達成的成果,但在中國內政問題上依然針鋒相對。美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從全球、地區和國家三個層面,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各領域,與中國展開全面競爭。中美貿易戰如果升級或者蔓延,從貿易/經濟戰蔓延至科技戰、資本/金融戰、地緣政治戰、軍事戰,就可能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造成巨大影響。中美兩國對峙下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歐盟可能與美國合作,也可能同我國合作,東盟、非洲、南亞、澳洲、中東歐、中亞、俄羅斯等地區或國家也可能會駐足觀望,從而增加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如果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結成聯盟并加大圍剿力度,我國外貿將出現科技、資源、交通、規則、市場等五大“卡脖子”問題。科技是近年來“卡脖子”的熱點領域,從IT到智能科技(軟/硬/網絡+IP/標準),從工業母機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技術與產品到生命科技,從能源科技到材料科技,從農業科技到生態環保,從軍事科技到航天,從軟件到硬件,從關鍵零部件到高精尖人才,都成為競爭制高點;資源“卡脖子”表現在石油、天然氣、煤炭、核原料等重要能源,以及鐵、銅、稀土、新能源元素(如鋰、鈷等)、新金屬(如錸等)、新材料等重要戰略礦產上;交通“卡脖子”方面,馬六甲海峽、南海、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北大西洋航道、北冰洋航道等航路目前被幾個大國所控制,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里唯一沒有海外領土和軍事基地的國家,國際貿易通道時時受制于人,一方面需要考慮保障海上、陸地貿易,另一方面還得加快開拓星際大航行通道;規則“卡脖子”方面,美國在二戰后牽頭建立了聯合國、WTO、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OECD和區域聯盟,還有國際行業與標準化的組織,并通過這些組織建立了主導當今國際交往的規則體系,比如國際貨幣與金融結算體系,特別是SWIFT系統,一旦被踢出這個系統,就會被孤立到主流現代文明之外;最后是市場空間的“卡脖子”,強勢國家可能會壟斷某些區域市場,這些市場空間在以前都是傳統的地域地理空間,對這些傳統地理市場空間的控制往往會體現在本國企業的跨國化。另外,元宇宙、平臺經濟和數字網絡空間成為新的市場空間,一旦失控將會影響原有的稅收主權,更會對數據主權、信息主權、傳播主權產生難以想象的影響〔5〕。

2.第二大不確定性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演進不確定和疫情防控不確定,一方面導致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疫情結束后西方選舉制國家執政黨可能因為疫情控制不力被選下臺,從而出現原有政策前后劇變情況;另一方面導致經濟發展前景無法估測,因為德爾塔(δ)、繆(μ)、奧密克戎(Omicron)等新病毒變種連續暴發、全球病例起伏不定,以及全球經濟復蘇遲滯和外需減弱,將進一步沖擊經濟穩定性。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通脹壓力上升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巨大的壓力。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由2021年的5.5%放緩至2022年的4%,2023年將僅有3.5%。IMF預測2022年增長為4.4%,2023年為3.8%。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貨物貿易量的增速將由2021年的10.8%放緩至4.7%。更大的麻煩是各種不確定性疊加和相互作用,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因素將會更多。特別是貿易摩擦加劇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沖擊,供應鏈加速重構和全球系統性風險正在上升。從供應鏈重構看,發達經濟體片面追求產業回歸,正在分化市場,降低全球資源配置效率。從供應鏈沖擊看,全球供應鏈紊亂和瓶頸效應短期內難以徹底緩解。像原材料價格過高、運力結構性失衡、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這些問題一直持續存在。我國的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綜合成本明顯上升,經營風險和壓力處于高位,導致外貿企業出現“有單不敢接”“增產不增利”“多收了三五斗”等現象。從全球系統性風險看,受“疫苗鴻溝”、政策差距等影響,低收入國家和發達經濟體復蘇差距不斷擴大,貨幣貶值、通脹高企。部分國家刺激政策過快退出,可能會引發需求萎縮、價格波動,進而影響到我國相關行業的出口。

(二)不穩定性

由于上述各種不確定性,導致各種預期不穩定性。

1.企業發展預期不穩定。很多人認為,企業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組織,在那里工作就可以讓生活得到保障。但其實從本質來說,企業并不是一個永恒不變的實體,因為具有非常大的流動性,而且其永久存續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企業本身也得不斷克服包括經營、治理、產品質量、技術研發等不穩定性,特別是中小企業更是面臨此類挑戰,從而形成較大債務和成本壓力。

2.消費預期不穩定。從居民消費看,延續疲軟態勢,多地疫情反復持續沖擊餐飲、住宿、娛樂等線下服務消費,線上銷售增長也十分有限。特別是,2021年下半年內需不足跡象逐漸顯現,房地產走弱影響家裝、家電、家具等消費,汽車消費增長乏力,居民消費價格存在上漲壓力。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放緩,加之服務消費恢復始終受到疫情困擾,消費恢復明顯滯后。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比2019年增長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6〕。但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飆升33.9%,二季度增長13.9%,三季度增長5%,四季度增長4%,消費增長動力和支撐力并沒有足夠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繼2018年跌破10%之后,2019年為8%,2020年為3.9%,已經連續兩年跌破8%。2020年我國最終消費率接近55%,而一般發達國家的最終消費率為80%左右。不論是相比于高水平的發達國家還是同等人均GDP發展水平的國家,或是文化地緣相近的鄰國,我國的最終消費率都非常低,且相比于同等人均GDP國家,要低25個百分點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月雖然PPI為9.1%,但CPI只有0.9%,這表面上看是制造業擴張受到限制,實際上是高位運行的生產者價格指數無法傳導至居民生活價格指數,其背后原因正是由于內需嚴重不足、內需無法確定和內需無法穩定。

3.投資預期不穩定。從投資看,2021年為544547億元,同比增長4.9%,但是2020年為527270億元,2019年為560874億元,2018年為645675億元,呈現逐年遞減趨勢〔7〕。雖然制造業投資增勢較快,但難以抵補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回落,投資增速下降成為內需收縮的重要因素。

4.外部需求不穩定。美國CPI高達6%,PPI最高至9.6%,生活和生產成本飆升,實體投資下滑,加上供應鏈緊張,經濟復蘇放緩,對華需求可能減弱。日本PPI也高達8%,制造業面臨重創,但CPI連1%都不到,私人消費、私人投資都呈現出明顯的大幅下滑趨勢,實體經濟面臨重創,而且日本債務已是GDP的2倍,很難再實行擴展性政策。歐元區CPI突破5%,創25年新高。天然氣價格漲了10多倍,電費水平相當于270美元/桶的石油價格;PPI自2021年9月突破10%后至今已經超過20%。歐洲火車頭德國CPI超過6%,進口商品價格暴漲20%以上,商業景氣指數已經連續半年惡化。俄羅斯在多輪加息后,CPI仍然高企于8%,且由于俄烏沖突拖累,可能導致對外購買力下降。韓國PPI也超過10%,CPI迄今連續4個月超過3%。可見,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在疫情肆虐、供給危機、產業鏈競爭加劇的影響下,生活和生產成本飆升,導致全球經濟復蘇受阻,這意味著制造業危機,從而必將導致中間品貿易減弱。反觀我國,2022年2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0.9%,漲幅與上月相同;PPI同比上漲8.8%,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8〕,制造業擴張受到限制。我國出口也呈現較大不確定性,一是外貿增長動能減弱,二是支撐外貿高增長的抗疫物資等很多階段性因素難以持續,三是供應鏈瓶頸問題短期難以緩解。

5.政策預期不穩定。由于經濟不景氣,政府必然進行適當干預,有時候政策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但有時候政策恰好可能適得其反。居民、企業、政府等非金融部門的債務和杠桿率在2020年急劇攀升,但2021年3月開始下降,也表明投資、生產、消費積極性降低。例如,從2021年3月以來,固定資產、房地產、制造業、基建等投資開始暴跌。財政政策呈現消極態勢,貨幣政策亦不夠積極,可能出現“合成謬誤”,并進一步導致出現“資產負債表沖擊”,使得整個宏觀經濟運行都面臨向下的壓力,從而導致外資觀望和轉移。即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成為施政主基調,但在貫徹落實過程中,微觀主體的政策獲得感可能低于預期,特別是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的政策獲益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市場主體對經濟增長的預期轉弱。另外,能源雙控和雙碳目標政策貫徹實施出現“一刀切”和“大躍進”等極端現象,這種運動式冒進做法使得微觀市場主體的權益受到侵害,同時對營商環境、政府公信力以及市場預期等也造成了較大破壞。

6.經濟復蘇預期不穩定。在世界經濟體系大循環中,產業鏈基本表現為“我國是生產制造者,俄羅斯、巴西等國是資源供應方,而歐美社會則是上游設計者和終端消費者”。疫情打斷或打亂了這種全球自由貿易的格局,進而造成價格上升預期、消費縮減預期、供給危機預期及金融風險預期,加上疫情防控“開放差”、經濟增長“周期差”、貨幣政策“松緊差”等三大錯位,使得國際經濟市場前景堪憂。世界銀行表示,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21年的5.5%降至4.1%,2023年則進一步降至3.2%。我國經濟增速2021年第三季度意外暴跌,給人留下可能形成一定慣性的陰影。我國經濟率先恢復的相對優勢和基數效應可能減弱,經濟發展動能也在減弱,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從具體數據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自2021年3月最高點51.9%連續下降至10月份的49.2%,11月稍微恢復為50.1%,12月為50.3%,2022年1月又微降為50.1%,2月為50.2%,徘徊在榮枯線上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由2021年3月份最高點的56.3%,下降至8月最低點的47.5%,9月突增為53.2%,10月為52.4%,11月為52.3%,12月為52.7%,2022年1月和2月分別降為51.1%和51.6%〔9〕。可見,我國經濟復蘇狀態還是比較脆弱。其中,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回落至收縮區間,主要是受疫情散發的影響。預期不穩定導致信心不足,很多企業家觀望不敢投資,從而導致經濟復蘇緩慢或受阻等惡性循環。未來支撐中國出口增長的邏輯短期仍在,短期出口仍具韌性,但或因歐美經濟即將見頂以及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轉向在即,長期出口增長中樞下降或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7.全球政治經濟不穩定預期。隨著全球保護主義的盛行,國際上發達經濟體產業競爭加劇,各國都希望重新塑造一個于己有利的全球產業鏈格局。而此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全球關鍵產業鏈安全問題凸顯,加速了各國調整產業鏈的迫切性,全球產業鏈面臨自工業革命以來最深刻的變革。美國提出以新興技術群突破推動未來產業發展,德國期冀加強未來產業投資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日本提出以“社會5.0”愿景牽引未來產業發展,英國提出以應對未來挑戰為導向發展未來產業,法國提出以未來投資計劃牽引未來產業發展,韓國提出以制造業為基礎發展未來產業,俄羅斯提出以PPP模式發展未來產業〔10〕,這都是在國家統領、部門協同、法律規制、政策支持、人才培養、創新生態、產業選擇等方面,對未來產業和未來技術發展進行戰略部署,這些激烈競爭必將導致經濟封閉和動蕩。另外,政治上,美國中期大選,法國、韓國大選,德國新領導人上任,拉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同樣出現領導人換屆或政權更替,可能出現政治動蕩或者出現新政策,導致全球政治經濟形勢惡化和全球治理赤字嚴重,可能加深廣大邊緣地帶的沖突或將因為全球不平等加深,尤其是美聯儲加息引發資本回流而導致經濟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在這方面,非洲、拉美、東南歐的部分國家很可能出現債務危機或金融危機,進而波及世界,尤其是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造成較大影響,值得相關方面高度重視。

歐盟商會《2021年商業信心調查》指出,41%的受訪者認為當前一大挑戰來源于日益政治化的營商環境。國際性意識形態競爭,民用技術政治化泛濫,還有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主導權的爭奪,導致各種政治干預。例如,美國惡意遏制華為等中國企業,美歐集體抵制新疆棉企圖打垮中國紡織產業,這些都帶上了濃厚的政治因素。當然我國國內雖然強調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也認識到中國超大經濟體的發展韌性來自于市場競爭公平性、產業結構完整性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但是非市場化和市場化式微等商業政治化現象也有所抬頭。

(三)不可持續性

1.工作不可持續性。第一是有政策沒落地。這可能是由于政策不符合需求,也可能是由于政策執行受到梗阻。第二是有項目沒有形成集群發展。很多項目是落地了,或者說是暫時落地了,也經過了驗收,但是過幾年又突然陷入困境,也就是沒有獲得配套支持,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第三是有資金有項目不申請不作為,使得政府的項目資金閑置,從而浪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這可能是由于這些項目資金門檻過高,或者已經落后于發展形勢,或者說資金額度小、項目工程小,難以實現預期收益。第四是新官不理舊賬。其核心就是工作沒有延續性,出現梗阻或中斷,也就是說沒有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到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完善的閉環反饋機制。例如,1987年國務院關于批轉對外經濟貿易部《一九八八年外貿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1987〕90號)發布后就開始搞出口基地建設,截至2021年共確定578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但至今還沒有將國家級新區、高新區、火炬中心、軟件園、汽車產業園、現代農業園、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邊合區、跨合區等開發開放平臺整合提升到位。在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大背景下,也沒有針對中美貿易戰出臺扶持外貿企業對沖加征關稅或者出口轉內銷等政策(見表3)。

2.發展不可持續性。2020年我國外貿取得正增長,2021年飆升21.4%,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大亮點。《華爾街日報》稱,以美元計,中國2021年出口同比增長29.9%,進口同比增長30.1%。但是如果剔除防疫物資,2020年中國外貿是負增長。因為中美貿易戰以來,很多企業為規避加征關稅,已經轉移到北美、東南亞等地區,但這些地區和原先分化中國訂單的印度因為兩年疫情失控,導致訂單回流中國,從而支撐了中國外貿高速增長。疫情結束后,訂單競爭加劇,我國外貿增長必然產生壓力;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僅提升了1.6個百分點;出口產品中近六成是機電產品。從出口額度看,2017—2020年都徘徊在25萬億元左右,從利潤上更是“增產不增收”或者“多收了三五斗”。可見,進出口發展存在不可持續的因素。一方面,發展不可持續,主要表現在喜憂參半、有喜有憂、憂中帶喜、喜中帶憂,綜合拉升和壓低因素并存,進出口增速下行壓力提高。2022年出口仍可以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正能量,但2022年同樣可能是出口景氣轉換年份,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趨勢及其表現形式有可能存在較大差別。出口方面:從拉升因素看,全球經濟大概率會延續復蘇態勢,為外需的增長奠定了基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預期升高,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提高,對2022年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拉動。從壓低因素看,疫情經濟不可持續。隨著疫情管控解禁,各國恢復生產,電力、能源、采礦、基建、石油等基礎產業優勢將受到威脅;我國大量出口的紡織商品、醫療器械以及醫藥產品出口增速將放緩,中國出口份額優勢逐步減弱,將對出口增速形成一定壓制。另一方面,宅經濟不可持續,特別是居家辦公、遠程辦公的疫情期間剛需的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可能在疫情后急劇下跌或者達到一定高峰后出現下降。另外,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高基數效應等形成出口增長壓力,加上歐美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逐步恢復,出口替代效應優勢減弱。進口方面:從拉升因素看,內需進一步恢復支撐進口增速;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仍在執行,中方仍將在能源、制成品、農產品、服務等領域擴大自美高品質產品和服務進口;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對進口總額增速形成支撐。從壓低因素看,疫情對經濟恢復進程趨于減弱,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將震蕩回落;能耗雙控和雙碳約束或將會是持續性供給沖擊;高基數效應自然形成增長壓力。

3.政策不可持續性。作為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二的龐大經濟體,加上增長面臨各種紛繁復雜挑戰,政府必將出臺相應政策進行對沖,因此先前的很多政策將被改變,特別是會因為以下幾種因素而適當調整。一是疫情效應。有一些在疫情期間的惠企紓困政策,包括一些普惠金融和財稅政策,可能隨著疫情逐漸平穩而有所降低或者有所減少。二是乘數效應。除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挑戰,還有一些因素繼續影響經濟運行。比如“乘數效應”,經濟在擴張的時候有個乘數效應,收縮的時候同樣也會有乘數效應。三是滯后效應。政策從出臺到產生效果往往存在時滯性,一般會超過半年,面對變化多端的經濟形勢,可能上半年的經濟決策到下半年又會突然相反。例如,2008年上半年還是緊縮政策,下半年就出臺4萬億元刺激方案。

三、我國建設外貿強國的八大支撐

雖然我國外貿發展還受到以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因素的影響,但是中央已經看到這三大挑戰,并在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明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只要我們優化貿易結構、產業結構和載體(開發區平臺)結構,提升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管理等生產要素質量和系統組合效率,特別是做好“八保”工作,我國外貿就一定能夠在外貿強國建設中不斷取得進步。

(一)保主要出口市場

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但是歐美、東盟、日韓、澳加仍然是我們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我們在開辟新興市場的同時,必須持續關注和保住這些重要市場,特別是利用好RCEP協議落地,深耕東南亞市場,因為東盟2020年和2021年已經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盡快融入CPTPP,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借此強化與歐美市場聯系。一方面確實是因為這些市場購買力強,另一方面是客觀上無法完全脫鉤。因為,我們加入RCEP可以同新加坡、日本、韓國、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深化合作,而通過這些國家可以與美歐進行間接貿易。中國申請加入CPTPP,除了可以提高開放水平,也可以通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墨西哥、越南等國家與美歐進行間接合作。可見,世界貿易國家或地區除了通過WTO取得聯系外,還可以通過RCEP、CPTPP和CAI進行互聯互通。中國也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化合作,實現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與歐美的經濟聯系,也可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美國“把世界重建得更好”、歐盟“連接全球的基礎設施計劃”進行對接,因為其宗旨都有促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共同愿景。

(二)保主要市場主體

自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我國知名企業受到打壓。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穩”方針;2020年4月,中央又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新任務。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可見,保主要市場主體一直是共識也是重要工作,但是如何保住主要市場主體,企業自身也必須加強自我提升,特別是提升公司治理結構和國際化程度。聯合國貿發會(UNCTAD)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6—2020年世界100大跨國企業的合規能力、海外營收、海外資產以及海外雇員占比等TNI指數始終保持在60%以上,而我國100大跨國公司的TNI指數則徘徊在15%左右,遠低于世界頭部跨國公司水平,因此我國外貿企業既要培養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也要加快培養像蘋果、特斯拉等產業鏈整合者企業,培養像香港利豐、美國普菲斯等供應鏈控制者企業,更要培養像新加坡淡馬錫、橋水基金、黑石基金等投資機構,從而實現我國企業在國際合規性、國際技術交流、國際市場開拓、國際品牌建設、科技創新能力、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等諸多方面不斷整體提升。

(三)保主要產業和主要產品

保主要產業和主要產品,就是必須旗幟鮮明地繼續提升貨物貿易,持續做大做強加工貿易、中間品貿易,從而真正穩住就業和貿易基本盤。雖然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但受地緣政治、貿易摩擦、外交沖突、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危機以及國家競爭等因素影響,也給我國供應鏈安全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學者研究表明,當前中弱美弱的產業有20個,中強美弱的產業有14個,中強美強的產業有9個,中弱美強的產業有120個〔11〕。面對全球產業分工邏輯改變以及中美產業對比基本情況,我國需要全面借鑒發達國家產業部署政策,發揮比較優勢,繼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提升弱勢產業及應對技術封鎖的創新能力,構建起面向未來、更具韌性、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第一是千方百計實現農業大跨步科學發展。中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世界第一大國,很大原因在于我們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美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也離不開其世界第一的農業。我國農產品出口自2014年以來一直徘徊在700億美元,進口卻很快突破2000億美元,逆差不斷擴大。因此,我們在內循環為主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外國封鎖,必須加快提升農業和農產品生產。第二是千方百計提升機電產品競爭力。近年來我國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最大的原因就是機電產品出口占比增加。但是我國機電產品的質量、品牌、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還應該不斷提升。第三是千方百計保住紡織服裝鞋帽輕工產業。特別是抓住這些促進和支撐龐大就業的重點行業,出口優勢產品,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抓住RCEP、CPTPP限期免關稅的機遇,增強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第四是繼續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產業。電子、汽車、機械、石化、食品加工等行業的加工制造環節,我們仍然具有很大優勢,特別是中國工人吃苦耐勞、技能水平較高,但還應該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控制力。第五是全力打造消費品牌產業。2021年在世界500強中,美國消費類企業有可口可樂、沃爾瑪、耐克、寶潔等24家知名企業上榜,中國僅有萬洲國際(食品)、蘇寧易購、長江和記等3家企業入列。全球商超、飲料、食品、文娛、服裝等知名消費品公司中,還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因此我們應積極發揮市場優勢做大做強消費產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消費品牌和服務品牌。第六是努力發展智能、綠色、健康產業。梳理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等經濟體發現,未來產業發展聚焦于智能、綠色、健康方向。智能產業體現為各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量子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超智能社會、傳感器、機器人、先進計算技術、數字經濟、腦神經信息、人機交互、網絡安全、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智慧城市等未來產業群的部署,綠色產業體現為各國在新能源、生物能源、綠色交通、氫能、低碳工業、低成本核能等未來產業群的部署,健康產業體現為各國在未來醫學、生物醫藥、未來醫院、生物信息學、疫苗研發、精準醫療、老齡化、健康食物等未來產業群的部署。因此,我們要努力抓住這三大趨勢,同時關注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外貿新模式和新增長點。

(四)保經濟動力系統

從所有制來說,要繼續旗幟鮮明地發展國有經濟,同時毫不動搖地發展外資經濟和民營經濟。從宏偉目標來說,我們要構建“世界第一工廠+世界第一市場+世界科創中心+世界文旅強國”,全方位保障我們持續推動和引領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從空間來看,中國經濟動力系統就是園區經濟、縣域經濟和城市化經濟,但是這三大系統亟待整合提升。園區經濟包括發改委主管的國家級新區,商務部主管的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轉型升級基地,科技部的高新區、軟件園、火炬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部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海關主管的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跨境工業區六種類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這些可以考慮先歸口某一部委統一管理,然后通過出口轉型升級基地加以整合提升,確實避免同質化發展和惡性競爭〔12〕。縣域經濟可以通過以縣城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擴大省直管縣改革,縮短行政鏈條,建設現代化大縣城,做好縣域經濟功能區布局,推動農村人口向縣城集中,實現農村土地快速流轉,實現農村市場化、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避免重復建設和低效競爭。城市化經濟系統提升,可以考慮做好國家級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城市圈、大灣區等規劃,以便更趨合理地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真正推動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13〕。同時,不斷推進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西安、成都、鄭州、武漢等9個國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哈長、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19個城市群的建設,譜寫新時代經濟新篇章〔14〕。

(五)保市場化精準調控手段

我國外貿雖然面臨著穩增長的巨大挑戰,但在提升外貿國際競爭力方面,應加強市場化調節,而不要盲目補貼,特別是早日形成穩定、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松緊適度、強弱結合、內外一致、上下貫通、系統精準。一是建立宏觀調控委員會。即要建立包括發改委、財政、稅務、金融、住建、農業、工信、文化、商務等多個系統參加的宏觀調控委員會,利用好各大系統收集的數據、信息、案例,迅速形成針對性、系統性、綜合性政策,做好跨周期、逆周期、順周期調節。二是建立“四率”聯動機制。市場化干預市場的手段主要是稅收和貨幣政策,各種名目的收費都是非法的,但因為我國依然存在諸多收費項目,必須充分論證并運用好匯率、利率、稅率、費率調整手段。疫情期間,發達經濟體紛紛量化寬松和大幅調低利率,而人民幣利率沒有多大變化,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竟然高達250個基點,因為高額利差和國外擴大金融開放,導致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涌入,進而刺激人民幣升值。因此,匯率要緊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等五大貨幣,進行適度降低;利率則應該較大幅度下浮,支持貿易融資和企業信貸;費率更應該普降大降,甚至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稅率也應該借鑒七國集團、美國、歐盟、OECD等發達經濟體的改革,進行快速對沖。因為,減稅是對企業和個人的最大扶持和優惠,而且減稅是國際通行做法和當今潮流。2018年美國將原本35%的企業所得累進稅率調整為21%的單一稅率,全球企業所得稅稅率平均為23.03%。2021年6月美國鼓動七國集團發表聲明支持設立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并將在改革國際稅收規則、取消數字服務稅等領域進行協調。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也已經正式宣布支持這項提議,并呼吁盡快制定相關細則,以便在2023年落實該稅收制度。2022年1月31日阿聯酋財政部宣布從2023年6月1日起實施9%稅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宣布,136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已同意進行國際稅收制度改革。歐盟也已經啟動新一輪財稅制度改革,對全球最低稅制度進行歐盟立法轉化。另外,出口退稅也可以考慮調整,該退出的退出,該提升的提升。關稅方面,也應該實事求是地進行適當調整,一些領域可以率先宣布實行零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的市場化競爭。三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化精準支持。金融方面,在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完善金融機構發放中小微貸款績效考核、盡職免責等規定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管理,支持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擴大面向小微企業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并降低擔保成本。財政方面,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要向制造業傾斜,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升級。服務方面,深化制造業領域“放管服”改革,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更大激發制造業企業活力。設立基金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保障實體經濟穩增長;鼓勵大企業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供應鏈創新鏈,支持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長;鼓勵國際雙向合作,支持外資企業加大中高端制造、研發中心等投資,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六)保正面信心預期

一是深化改革的預期。外貿管理服務體制改革,特別是配額、許可證管理方面,應該早日進行梳理,對于國人喜愛且能夠節約國內水土、但又不會沖擊就業的產品全部放開配額和許可證管理,鼓勵進口。海關、檢驗檢疫等環節應該提升通關效率,并加大貿易綜合服務力度。其次是外資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外資企業以占市場主體2%的比重,貢獻了我國1/6的稅收和2/5的進出口。因此,要歸口商務部管理,全面貫徹落實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做好安全審查、信息報告,建設外資博物館以增強外資企業的歸屬感,建立獎勵制度以增強外資企業的榮譽感,建立外資巡回法庭解決投訴爭端以增強外資企業的安全感。最后是科技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加快梳理發達國家科技體制,借鑒其優秀經驗做法,建立起政產研學用金六位一體的創新合作系統。二是擴大開放的預期。建設好海南自貿港,實施最短的負面清單,即只要不涉及毒品、威脅個人和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的領域均可以開放;加快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轉型升級,在沿海沿邊地區建設自由貿易走廊,實現連片開放連片發展;加快將市場準入、外商投資、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負面清單整合成一個清單,同時將負面清單和鼓勵目錄合并;加快推進外資企業參與營商環境評價,確實優化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落實好RCEP,加快推動中歐CAI重啟,促進加入CPTPP,爭取率先實行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的開放標準。三是鼓勵支持政策的預期。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一方面通過適度財政赤字、優化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保持地方專項債資金等手段,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環保、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事業投資。另一方面,切實減稅降費,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方面的支持,保障經濟維持在一定的增長區間;實施寬松貨幣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企業貸款簡易性,刺激信用消費;實施強硬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制度,切實保障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發展,刺激科技研發,推動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雙重變奏,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出臺大力支持氣候、能源等國際合作最大公約數的政策,出臺履行ESG投資的國際通行原則的政策,創造建設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部環境和具體項目。

(七)保創新能力

第一是保住制度創新能力。保創新能力最關鍵的是制度創新,因為外貿是制度敏感型產業。創新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朝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升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創新進出口管理服務制度,促進貿易便利化;創新科技研發鼓勵政策,一方面加大技術貿易,促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另一方面堅決走技工貿路線,促進原始創新,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實施競爭中性原則,保持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均衡,確實建立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制度安排、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第二是保住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和高科技成果轉化,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真正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建立新型舉國攻堅體制,加快解決芯片、高精度設備、操作系統等“卡脖子”難題,真正建設科技強國和科技貿易強國。第三是保住商業模式創新。發揮我國在計算機、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術、高鐵、核電等領域的科技優勢,鼓勵百度、華為、阿里、騰訊、美團、字節跳動等知名科技企業聯盟關注互聯網、物聯網、元宇宙等的發展態勢,特別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數字化技術,跨行業、跨國界、跨領域推動交易關系、連接方式、成本分攤、利用共享等商業生態環境創新,做大做強數據貿易,提升數字經濟領導力,實現中國外貿新一輪提升。第四是保住外貿配套能力創新。創新國際物流倉儲體系,鼓勵企業在國外建立海外倉,完善跨境電商等海外營銷體系,大幅降低物流倉儲成本,建立全球冷鏈熱鏈物流系統,建立大宗商品以及高科技零部件儲備系統,提升供應鏈控制力。

(八)保人民幣全球化進程

本幣走出去本身就是一種對外貿易,因此我們要做好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化工作,從而提升貨幣貿易質量和規模。一方面,將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化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既定目標,早日確立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人民幣國際化目標,并確定好改革開放100周年時人民幣全球化目標;另一方面,制定人民幣國際化的合理步驟〔15〕12-13。第一是抓緊實現人民幣國內一體化。也就是說,香港、澳門可以繼續使用原有貨幣,但必須早日將人民幣法定化。第二是抓緊促進人民幣亞洲化。大力和持續推進與亞洲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互換協議,例如與東盟、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經濟體簽訂長期大額貨幣互換協議,提升人民幣的使用粘性。第三是抓緊推動援助和貿易結算人民幣化。例如,推動我國對國際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洲國家等的援助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洲國家的貿易結算人民幣化,確實提升人民幣在傳統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話語權。第四是抓緊擴充人民幣職能。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積極穩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實施好人民幣匯率的目標區管理,發行人民幣海外債券,建構人民幣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和利益分配貨幣等四大功能,創造和夯實人民幣使用的外部需求。第五是抓緊在大宗商品貿易中推廣人民幣計價的期貨合約。在2018年石油期貨基礎上,加快建成比肩WTI和BRENT的原油期貨市場,并推動至天然氣、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提升人民幣定價權。第六是抓緊提升國內金融開放和發展程度。嚴格按照國民待遇+負面清單模式,加快審批機制建設,落實好金融開放承諾。同時,做好資本賬戶全面開放,推動北京、上海、深圳等交易所與香港、倫敦、紐約、東京、新加坡等主要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提升人民幣交易的內外需求。提升金融市場深度、廣度、便利化、流動性和安全性,為國際投資者提供熊貓債等人民幣計價資產,進而提升整體金融發展水平;發行和推廣數字人民幣,借助RECP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加入CPTPP和DEPA等契機,打造獨立于SWIFT系統的跨境人民幣支付體系,提升境外非居民接受人民幣支付的意愿。

參考文獻:

〔1〕楊枝煌.關于中國成為第一貿易大國的戰略思考〔J〕.經濟學家,2014(06):25-33.

〔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分析〔R/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241368048408 295&wfr=spider&for=pc.

〔3〕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年人民幣國際化全景分析報告〔R/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40a09f09f41fb7360b 4c2e3f5727a5e9846a2735.html.

〔4〕Jeffrey J. Schott,Matthew P. Goodman.Bringing supply chains back to Mexico: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J/OL〕. https://www. piie. com/publications/piie-briefings/bringing-sup‐ply-chains-back-mexico-opportunities-and-obstacles.

〔5〕金海年.雙循環與卡脖子〔J/OL〕.https://mp.weixin. qq.com/s/d9xLWAKuGZd9m5S_W6VRQA.

〔6〕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 02/t20220227_1827960.html.

〔7〕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

〔8〕董莉娟.解讀2022年2月份CPI和PPI數據〔N/OL〕. http://www. stats. gov. cn/tjsj/sjjd/202203/t20220309_1828479. html.

〔9〕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PMI指數專題報道〔N/OL〕. http://www.chinawuliu.com.cn/zt/pmi/fxjg/index.shtml.

〔10〕周波,冷伏海,李宏,等.世界主要國家未來產業發展部署與啟示〔J/OL〕. https://www.sohu.com/a/515788706_ 120052222.

〔11〕何志毅.終于有人把“中美產業結構”說清楚了〔J/OL〕.https://mp.weixin.qq.com/s/Nx_PWD1u8ncgk4CNfum‐eRQ.

〔12〕楊枝煌,陳堯.論經濟園區的高質量發展〔J〕.開放導報,2019(05):35-39.

〔13〕楊枝煌.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推進〔J〕.管理學刊,2014(02):28-34.

〔14〕楊枝煌.中國高質量雙循環格局的實現路徑〔J/OL〕. https://mp.weixin.qq.com/s/kL9-62cT3F7CGc8MWKzDIw.

〔15〕楊枝煌.中國金融知識產權科學發展戰略〔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于曉媛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91线观看|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91精品网站|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亚洲国产系列|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在线欧美国产|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国产在线97| 亚洲视频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久久五月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青青久久91| 欧美中文一区|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喷水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午夜|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视频一区亚洲|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狠狠干综合| 伊人成人在线|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四虎综合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91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婷婷六月综合网| 成年A级毛片|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正在播放|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