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華
摘要:隨著科技發展與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網絡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法引入高中數學教學,是教育改革緊跟時代潮流的表現,也是教學改革對接學生信息接收習慣的重要舉措。高中生對知識的渴求量極大,但是課堂時間卻相對有限,學生完全自己解決學習問題顯然不現實的,將微課應用于數學教學,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矛盾。因此,本文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微課;應用策略
科學進步與教學方法之間存在必然聯系,教師將微課引入高中數學教學,是高中教育改革緊跟時代潮流的表現。將微課引入高中數學課堂,以網絡為媒介實現教學模式創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幫助學生隨時隨地汲取知識,更快完成知識積累與遷移。教師要充分借助微課技術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弊端進行改善,促使微課資源多、信息傳播快的優勢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
一、構建數學情境,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創設數學情境,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因此,通過微課創設數學情境,使數學課堂變得直觀形象,更容易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繼而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學“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時,教師可借助微課表現平面向量的動態效果,實現對抽象數學概念的形象化呈現,以加深學生對平面向量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關于平面向量的基礎知識。首先,教師通過三維立體軟件制作微課,對立體四邊形進行直觀化呈現,并在此基礎上用三維的形式呈現圖形,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其次,教師通過微課,引入平面向量的實際應用案例,讓學生根據題干提煉已知條件,抽象出平面向量,通過學以致用的過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將生活案例引入數學教學,可深化學生對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在該知識點與生活問題之間建立連接,可為學生學習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方法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下,更加關注教師講解是否透徹,對學生參與度與學習體驗則相對忽視,因而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抽象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發展緩慢。將微課引入高中數學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則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促使他們主動學生與探究,逐步實現對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空間平行”時,教師可圍繞判定定理制作微課視頻,借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合作、探究,促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發展。首先,教師應針對教材內容,將生活中的空間平行現象融入微課資源,并要求學生嘗試對其進行定義,幫助學生對“空間平行”形成初步印象。其次,師生共同驗證學生所提出的定義,通過完善、修正表述方式的過程,獲得嚴謹的空間平行定義,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再次,教師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解題,通過學以致用方式,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相應的立體化模型。在反復訓練之下,學生的空間意識、抽象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都可以得到較為有效地發展。
三、展開具體化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在特定的具體環境中,更為有利于學生潛在想象力的激發,有利于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理解數學問題或者知識點。因此,高中數學課堂上,數學情境構建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不可忽視,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所構建的直觀化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統計案例”的相關知識點時,可充分考慮教學要求、教材的內容以及本班學生實際數學水平的基礎上,制作優質的微課視頻資源用于數學情境創設,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首先,教師分析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略處理,促使微課內容聚焦于目標知識點。微課資源既可以應用于指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也可用于輔助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知識點。其次,通過引入生活化案例,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思考與實踐中,幫助學生快速突破知識學習難點。在微課資源所構建的生活化、直觀化情境中,學生可以快速理解回歸分析問題,并掌握其應用方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學模式的創新,而微課又在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高中數學教師在落實教學時,要重視對微課技術的有效應用。在通過微課技術優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分析學生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與過程,從而能夠從細節著手循序漸進地提升微課教學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余業兵,張坤,張曉斌.整體單元化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制定[J].教學與管理,2021(28):63-66.
[2]熊永昌.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以數學學科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0(18):47-55.
[3]拉毛才讓.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