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詩怡
摘要:閱讀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程,是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載體。受傳統評價導向的影響,部分教師忽視了閱讀語篇所傳遞的文化內涵,進而忽視文化意識培養,也使得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本文將以閱讀教學為依托,結合實踐探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文化意識;教學策略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也是以英語國家重要的文化載體,語言的背后往往積聚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中明確提出:“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識’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立德樹人新時代根本教育任務,英語學科應充分發揮其育人價值,文化意識的培養則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長期以來,部分教師受傳統評價導向的影響,對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以高中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現狀為基礎上,探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與文化意識的培養
我國高中英語課程包含六大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文化知識是課程中的重要內容,《課標》中明確指出“文化知識”的范疇是中外文化,這也要求教師協調好中外文化的知識的教學。在2019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閱讀語篇有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大量的文字與圖片展示了多彩的文化內容,其中涵蓋了本族語文化、目的語文化、世界文化。閱讀語篇帶給學生大量的信息,使得學生在閱讀中認識與感受世界的發展,感受不同文化的個性與文化的交融。然而現實中教師在備課時面對文化內容,時常會出現淺略帶過的情況,使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得不到深度發掘,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培養文化意識的作用,總體而言存在如下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對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講授浮于表面。一些教師對語篇中文化內容講授僅限于語篇內容中文化符號的淺顯發掘,或是對插圖中文化內容的簡單提及,而對于語篇中體現中外文化之美的深層內容發掘不夠,這也造成閱讀教學是局限于對詞句語法的學習;其次,文化教學的活動設計科學性不足。
有的教師認為,在進行閱讀中文化內容的呈現即能培養文化意識,所以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往往不夠有針對性,例如一些學生觀看了教師所提供的視頻并未引起足夠的思考,沒有激發文化內涵進一步了解的興趣,這也使得文化教學淪為課堂中無足輕重的一環,從而達不到文化意識培養的目的;最后,未能從鑒賞的視角體味中外文化。這一點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文化導入時,僅限于“呈現”,而未有深層次地思考與比較。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文化意識的策略
(一)深度研讀語篇,發掘文化意識培養的焦點
教科書中的內容,蘊含豐富的文化內容,有助于幫助學生學習中外文化,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明確的育人意識,找準語篇文化意識培養的焦點,引導學生研讀語篇,探討隱藏在文字背后的語篇主題意義和內涵,理解語篇所反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2019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為例 ,本單元話題內容圍繞運動與健康展開,在閱讀語篇Living Legends中提到了兩位著的運動員——郎平和邁克爾·喬丹。閱讀材料中介紹了郎平作為教練經歷多重考驗帶領中國女排走向勝利的事跡以及邁克爾喬丹精湛球技、不言敗的精神以及對公益的付出。文中首先對郎平進行個人介紹,稱其為教練,用了較多文字介紹郎平克服困難的過程。如果就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學生對郎平知之甚少,在學生心中,人物形象不夠豐滿。因此,老師向學生展示了多郎平照片并提問:Who is her?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er? 很多學生因為時代原因,對其了解僅限于一名優秀的教練,于是教師可補充介紹郎平曾是我國國家隊優秀的排球運動員,運動員時期,她先后協助中國女排奪得了4次世界冠軍。正是這樣這一位為優秀的運動員,在多年之后臨危受命,在她的訓練下,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贏得奧運會冠軍以及女排世界杯冠軍。同時借助電影《奪冠》的片段剪輯,讓學生在圖像與聲音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所提及的困難克服之艱,感受教練時期郎平的堅韌不拔,感受郎平在遇到困難時的無畏與付出,感受其為何可稱為“legend”。與其并列而談的是美國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對部分學生,尤其女同學而言,對此喬丹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因此,這需要多樣的文化導入模式去給學生呈現其精湛球技的表現,以及文中總所傳遞地一份精神力量,是如何在賽場最后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展現。這對學生而言,不僅是嘆服于喬丹的技術,更是一份精神力量的鼓舞,對學生的心智成長與發展有著積極地影響。兩名運動員的事跡,這些高尚的品質正是我們當代人需要努力學習和培養,具有現實的育人價值,教師對文化知識的發掘與教學設計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的文化理解,也促進了育人的工作開展,發揮英語學科育人價值。
(二)體驗主題語境,使文化意識內化于心
創設主題語境,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置身于具體的語境中,親歷和體驗文本角色,與作者進行真實的情感互動。教科書中每一個單元都有相應的主題文化,我們要善于挖掘它的文化內涵、文化意義、文化價值。文化不僅僅包含物質文化,還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除了飲食、服飾、建筑、交通我們要了解之外,價值觀、道德修養、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都屬于學生要了解的文化范疇。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5中語篇THE MLLION POUND BANK NOTE為例,閱讀語篇中這一片段是《百萬英鎊》中兩個富豪對一百萬進行打賭的片段。本單元主題為The Value of Money,體現了不同人擁有不同的金錢觀,金錢在不同的人生中,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富翁用百萬英鎊的鈔票打賭,于他們而言,金錢是解決二人觀點相左的工具,是一種驗證手段;而對于Henry來說,金錢是為了生活,是填飽肚子的途徑,但是他并不想就此拿百萬英鎊換一個好的生活,而是希望找到一份工作,靠勞動掙錢。由于本文是著名戲劇的選段,在本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可搭建小型劇場創設情境,讓學生參演其中角色,讓學生在語境能體驗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的特點,思考人物特質。將內容與現實世界聯系緊密,幫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語篇重要的育人價值,體驗戲劇中的文化內涵、在表演中,對人物臺詞的把握與念白加強了學生對語調展示戲劇魅力的探索,加深對優秀作品文化內涵的理解。因此,在主題語境中,探索文化魅力,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文化理解,使其內化于心,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
(三)多樣拓展活動,使文化意識外化于行
文化知識來源于生活,文化意識的培養也根植于生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語言知識、引導學生摸清脈絡結構,探究主題意義,為培養文化意識,更應使得學生理解和評價閱讀課文中所蘊含的文化,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構建、應用實踐。將學習內容與自身生活建立連接,將輸入靈活輸出。這也要求教師應設計多樣的拓展活動,將文化意識的培養外化于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以必修一Unit5中的閱讀Explor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為例,語篇結構清晰,文化內涵深刻。閱讀語篇介紹了漢字書寫體系從古至今的演變發展歷程,以及每一時期的關鍵事件與特點。在文末,語篇提到了漢字書寫體系發展中出現的“書法”的藝術形式,以及漢字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聯系本單元的主題是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不難看出,本單元希望學生真正實踐“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優秀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國,因此,在本課的擴展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樹立文化自信。基于此主題,教師可在拓展環節制作一場中國文化小型展覽,將我國書法、國畫、漢服、地方戲……一系列我國文化代表,用圖片與短視頻形式呈現到學生眼前。盡管本篇閱讀內容是中國文化,但仍需注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在展覽結束問及學生:“What other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do you feel proud?”,學生分組討論,采取頭腦風暴的形式,盡情探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綺麗瑰寶。最后各組派代表做文化講解員,教師對學生的精彩表現做出適當評價與鼓勵。在拓展活動中,學生了解并感知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家國情懷的培養。在小組的頭腦風暴中,學生在展示中促進對我國文化加的了解,同時用英語介紹我國文化加強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踐行“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我國優秀文化。
三、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文化意識重要途徑,作為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并反思當下文化意識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學科育人觀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到深度研讀語篇,充分利用語篇豐富的信息發掘文化意識培養的焦點;從文化意識培養入手,為語境創設搭建平臺,帶領學生體驗主題語境,使文化意識內化于心;豐富拓展活動,使文化意識外化于行。在文化意識培養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將語篇中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建立連接,樹立正確的語言觀、文化觀。文化意識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學科學習中慢慢積累、沉淀,教師也應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文化意識的培養方法,讓學生真正有效培養文化意識,真正發揮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優勢,從而促進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喻侯林.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品格培養的理念和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2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