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慧



摘 要: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常忽略了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能拓展學生對知識了解的深度與廣度,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形成。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本文將小學英語閱讀課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研究,結合案例分析,針對如何助思維導圖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科逆向思維能力提出策略或建議。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逆向思維
一、現狀調查
當下小學英語課堂老師以順向思維訓練為主,教師采用由師提問生的單向式去訓練學生為多,課堂上平靜如水,教師不提問學生則不發言,教師不提問學生則不思考,且所提的問題大多只有唯一個答案,或多個學生的答案相似。教師著眼解決語言知識的處理,忽略了文本信息,問題重點沒有回到文本上,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質疑的習慣思維。學生不僅被動,同時更因小學生的思維還缺乏創新性,他們不善于以已有的經驗解答新問題。長此以往,以順向思維為主的課堂導致學生開口能力不強;學生的口頭表達欲望較低;學生缺乏交流的主動權意識;對舊知的掌握不系統。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背道而馳。如此循環,最終難以改變啞巴英語的現狀。
二、逆向思維的重要性
逆向思維訓練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來說有以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克服順向思維訓練帶來的思維惰性
順向思維訓練容易形成學生對問題的定向思維,久而久之形成思維惰性。逆向思維培訓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提取及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
逆向思維的訓練以學生的已有知識作基礎,學生需不時調度已有知識,在不同的條件下去構建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知識提取及聯想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質疑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巧妙設疑,引導學生觀察及展開逆向思維,發揮想象,進行多樣性和有創意的活動。如: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續寫等。
三、思維導圖助推逆向思維培養的思考
在“雙減”和核心素養雙重要求下,我們更要注重訓練小學生英語學科逆向思維能力。而思維導圖作為比較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逆向思維的培養有以下優勢:
(一)縮小思維發散的范圍,方向明確,聯想指向性強。
(二)色彩鮮明、生動有趣,既有引導性同時兼顧圖形的美感,讓提問更具形象性。
(三)學生閱讀、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終合的鍛煉。
(四)增強話題的延續性及廣泛性,有助于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思維導圖助推逆向思維培養的策略探究
美國圖論學者哈里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思維導圖的特點及優點有助于逆向思維的訓練。以下結合案例(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 Read and write )進行實踐剖析。
在本課將從思維導圖中的某個詞作為切入點。以逆向思維設計的順序完成整幅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的指向性和圖文提示性完還原完整個故事。兩者互相交織,互相完成。
(一)巧借思維導圖,角色反轉帶來思維逆向
教師問學生的單向式提問教學,學生習慣這種訓練方式,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此時由教師能改變舊的思維訓練模式,改為由學生問,逆轉師生角色,借助思維導圖喚醒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圖1),同時PEP每個Unit由不同板塊組成,這些小板塊沒有小題目和背景資料,正好借助這些問題填補這個空缺。
思導的核心圖為一個陳舊的行李箱,這時鼓勵學生,讓學生細心觀察,暢所欲言,如讓物主、大小、顏色、新舊、價錢、使用歷史等進行描述和提問。這時學生必須要調度所有關于wh、how、一般疑問句的知識。一改教師呈現圖片,然后提出一系列問題,然后學生逐個回答的模式。變成教師在線上邊呈現關鍵信息,學生就提問更有針對性。這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及觀察的細致度。故事不再是由教師強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逐一解開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巧借思維導圖,順序反轉引導逆向思維
先talk后read,在閱讀前先讓學生說自己的經歷,說說自己心目中的good trip和bad trip。訓練學生調度所學知識。反向思考已有知識,學以致用,增加表達的信心,讓表達成為可能。學生正好可以結合本書Unit 2 Read and Write中Wu Yifan全家在Holiday Hotel里的bad經歷說說這個一個好的旅程應該是怎樣的。Let’s talk, Let’s Learn 等。這時學生會積極調度舊知: The room is big and clean. Everything in the hotel is new. The food is fresh and delicious. Safe, activities.創設情景,新舊知識交替出現、互相聯系,這有助于喚醒學生的原有知識,為制造觀念與文本話題的信息差做準備,激發其閱讀的興趣。見圖2
(三)巧借思維導圖,因果逆向改變閱讀習慣
由開始推測故事結果,改為由結果推導原因。一般閱讀課,教師常常按課文順序講解,翻譯跟朗讀穿插其中,單調而乏味。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開始推測故事結果,由結果引導學生去推導原因。借助矛盾詞語,培養其逆向推導能力。思維導圖有創設情景、補充故事文字背景不足、輔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功能,因此教會學生觀察圖片很重要。教師應充分利用思導的圖片(圖3),精心設計問題作為進入課文的有效切入點,學生通過讀文、答問和發表看法超越課文,最終達成思維品質的培養。而在good 和bad之間的轉換更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關鍵點。思維導圖增加話題的延續性,廣泛性,讓學生有范圍、有規律、可視中尋找答案。利于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四)巧借思維導圖,設計出行預案發展逆向思維
習慣性的閱讀教學后面環節,教師會向學生提假設性問題,如:If you were Wu Yifan, What would you do ?這些問題當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但在思維品質訓練上還是不夠,所以我讓學生設計一個預案,降低bad trip發生的機率,結合問題情境的創設與應用,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引導學生逆向思考,靈活調取已有知識。學生的答案多樣且有創意,如:Take the medicine, remember the emergency call.這樣既讓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系,又能從逆向解決本文中出現的問題,因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固然是好,但是事先的預防遠勝于事后處理。
借助思維導圖(圖4),讓學生看圖帶問逆向思維,多種關鍵因素互相交織完成一幅思維導圖。逆向完成導圖的同時達到逆向思維的培養。既是導圖的逆向也是思維的逆向。拓展學生知識的了解的深度與廣度,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形成。
參考文獻:
[1]許愿真《思維導圖的特點和優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8/13/418127_441773890.shtml